分享

斗指西南兆谷熟 立秋节气风俗志

 嫣钰潇湘 2012-08-07
斗指西南兆谷熟 立秋节气风俗志

 立秋 8月7日~8月22日
  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宋·刘翰《立秋》

斗指西南兆谷熟 立秋节气风俗志

  释题: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字面上,秋有“成就”“谷熟”之意,立秋,就是万物成就。作为一年中第十三个节气,它是秋夏的分界点,这一天也是万物即将结果准备收获的日子。古人的说法里,秋有肃杀之气,梧桐树的叶子都会在立秋这天开始凋落,所以也就有“一叶知秋”的说法。

  立秋被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之后的风已经慢慢不同于暑天,风来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而不是燥热,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寒蝉也开始鸣叫。立秋过后,虽然还有“秋老虎”之说,但是早晚已经开始逐渐转凉,各地的农作物聚敛结籽灌浆成熟,农人们收获的日子即将来临。

  咱老百姓的习俗:贴秋膘

  立秋当日北京河北一带有“贴秋膘”“秤称人”的传统习俗。立秋那天家家户户用秤去称家里的那女老少,夏季食欲不振减少的体重就以肉“贴膘”补齐缺少的重量,为过冬御寒做准备。炖肉、炖鸡、炖鸭子,或者与肉相关的饺子、红烧肉等等所有大菜,都能在这一天发个利市。立秋这天可以作为喜肉者的节日。

  咱老百姓的习俗:咬秋

  咬秋的习俗,南北方有差别,天津讲究吃瓜杭州则是吃桃。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中记载天津习俗:“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天津人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西瓜放在院子里晾一晚,立秋当天切来吃掉,据说可以清除暑气、预防痢疾。而杭州吃桃的习俗则更为讲究。立秋时大人孩子每人一枚秋桃,吃完把核留到除夕,丢进火炉中,祈求来年全家健康。 

 鲜果时蔬:茄子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茄子,古时又称“落苏”,夏末秋初成熟。茄子种类很多,南北方差异很大,北方有大圆茄,黑紫圆润,南方有长茄,或为深紫或为翠绿,立秋时节最为肥硕鲜美。茄子在各地有数不胜数的烹饪方法,或炸或炖,或红烧或凉拌,或单制或配菜,最普通的烹饪方法就能烹制出堪称美食上品的平民佳肴。

  茄子属于寒凉之物,所以热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如果家中有人易长痱子生疮疖,吃茄子可以缓解症状并有预防作用。营养学上,茄子还有保护心血管,抗癌抗衰老的奇妙功效。

斗指西南兆谷熟 立秋节气风俗志

  菜品:蒜泥茄子

  原料:长茄子400克 蒜4瓣 香菜两棵 盐醋适量
  做法:茄子去蒂不削皮,入蒸锅水开后蒸10分钟,出锅放凉后撕成条装盘,放入蒜泥、香菜末,加盐醋拌匀。
  特点:蒜香浓郁,酸辣开胃。立秋食用有杀菌防痢的作用。

  鲜果时蔬:葡萄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若使文园知此味,露华应不乞金盘。
                    ——元·郑允端 《葡萄》

斗指西南兆谷熟 立秋节气风俗志

  凉爽的夏夜,最难忘记小时候在葡萄架下吃着新摘的葡萄,听着姥姥讲着百听不厌的牛郎织女。葡萄这种夏末开始成熟的普通水果,沉淀成了记忆中的快乐童年。《本草纲目》中记载:“葡萄…其圆者名草龙珠,长者名马乳葡萄,白者名水晶葡萄,黑者名紫葡萄。”另外一种称为提子的,粒大皮厚汁少,皮肉不容易分离,是一种比较耐贮运的欧亚种葡萄,根据颜色不同又有红提、黑提和青提之分。

斗指西南兆谷熟 立秋节气风俗志

  《神农本草经》说葡萄 "益气…令人肥健耐飢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现代营养学上也认定,新鲜的葡萄除含多种类型的糖之外,还有能帮助消化的果酸,适量吃些葡萄,可以健胃消食;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者,亦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鲜果时蔬:花椒

椒聊之实,藩衍盈升。——《诗经·唐风》

斗指西南兆谷熟 立秋节气风俗志

  花椒,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调味品之一。我们通常所用的花椒,是花椒的种皮。花椒是木本植物,立秋前后成熟,果实累累非常繁盛。花椒树浑身上下全用倒刺武装,所以全靠人工赤手采摘,摘下后的果实立即在阳光下暴晒是最传统的炮制方法,这样能够保证种皮迅速爆开与种子分离,得到完美的品相。

  花椒能使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古人也常用花椒泡水喝去除寄生虫。花椒“味辛而麻”可去肉腥,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在古代花椒也被用来比喻馨香美好的东西。

 饮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北宋·欧阳修 《双井茶》

斗指西南兆谷熟 立秋节气风俗志

  充分饮水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良好生活习惯,对饮料的选择非常重要。茶作为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古老饮料,历来以健康之水受到推崇。立秋后,天气不再湿润高温,而是阴凉干燥,润肺降火便成了饮食中不可不提的重要话题,对茶的选择也就更有讲究。

  菊花茶:每年十月,小菊半开,花朵采摘后蒸汽杀青晒干制成干花即可作茶泡水饮用。湖北麻城福白菊,浙江桐乡杭白菊和黄山贡菊是最有名的三种菊茶。取干菊三五朵,80度温水冲泡,菊花于茶汤之中完全打开仿若新发,此时气味最为芳香沁人心脾,饮之有润肺清火的功效。

斗指西南兆谷熟 立秋节气风俗志

  铁观音: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安溪铁观音可谓家喻户晓。这种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也因其清热降火抗癌防衰老的健康功效特别适合燥热的初秋时候饮用。

  《茶疏》中说:“茶滋于水蕴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连,缺一不可”。铁观音的冲泡方法更是大有讲究。用盖碗陶瓷茶和烧沸的纯净水冲泡为佳,第一道水洗茶暖杯,第二道水泡十五秒至三十秒最香,越往后需要冲泡的时间越久,但一般都不超过七道水。

斗指西南兆谷熟 立秋节气风俗志

 秋虫

秋天高高秋光清,秋风袅袅秋虫鸣。——白居易

斗指西南兆谷熟 立秋节气风俗志
齐白石《海棠秋虫》

  初秋乡间安静的夜晚,逐渐清凉下来,我们能清楚的听到周围水塘田间秋虫细细地鸣叫,伴随着田野悉悉索索的回应,带来一种城市里完全无法体会的安宁,真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之意。喧嚣的都市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们与自然交流的环境。在乡间感受秋虫带来的自然静谧的问候,已然成为了现代人奢侈的享受。

  斗蛐蛐儿

斗指西南兆谷熟 立秋节气风俗志
范曾《促织图》

  蛐蛐儿就是蟋蟀,古称促织。雄性易怒好斗,于是智慧的劳动人民便发明了促织之戏以消闲暇时光。斗蛐蛐儿也因为趣味十足,成为一项上至宫中达官显贵下至民间下里巴人都喜爱的传统游戏。

  蛐蛐夏季繁殖,入秋即可捕捉罐养。品种上一般选择圆头的“二尾”和脑袋平平的“棺材板”,一般认为颜色越深越好斗。“巨身修尾青项金翅”而又常胜的,会被视为神物,地域上以山东蛐蛐品种最为人们称道。

  斗蛐蛐儿比赛之前,要先比对蛐蛐儿个头,重量级相同的才可以进入同一赛场,然后以狗尾草或其他须毛挑衅,不堪侵扰的蛐蛐儿开始暴怒并互相撕咬,或飞身扑咬,或跳跃躲避,精彩异常。比赛结束后胜利者振翅鸣叫,失败者落落一边。

  秋雨

  说秋,必与雨相关。谚云“一阵秋雨一阵凉”,秋天的雨,总是那么淅淅沥沥不急不缓,高楼上放眼望去,整个城市浸没在一片朦胧的细纱帐中,悠远绵长。气温也会随着秋雨的慢声倾诉,逐渐转凉。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悲凉诗句只有林黛玉病卧潇湘馆才能作得出来,分外衬托了秋雨悲苦的颜色,让我们又不禁联想到戴望舒笔下那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斗指西南兆谷熟 立秋节气风俗志

  秋雨不仅是诗意和浪漫的柔肠,还伴有旧病重生的风险。立秋后的阴雨天气,风湿患者应当收起卧榻上的凉席,注意保暖不能受凉。减少外出活动,切忌雨淋受湿,有需要的话还要注意用护套保护好关节部位,避免直接吹风淋雨,预防风湿病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