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的总基调,多措并举稳增长,抓住时机转方式,加大力度惠民生,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在落实“十二五”规划关键之年的关键节点上,在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时期,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统筹大局,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今年只剩下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加快节奏,采取超常规举措,实现经济企稳回升,完成既定的全年任务目标。坚持全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城市智慧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四化”统筹、协调推进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今年的“双过半”,是质量与速度的共赢。在经济继续处在平稳较快增长区间的同时,经济结构更趋优化,发展质量再上台阶。这主要表现在“三驾马车”带动力更加协调,上百个超亿元投资项目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消费需求旺盛,对外贸易保持两位数增长。区域、城乡、产业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金州新区、普湾新区、长兴岛、花园口、瓦房店、庄河等全域城市化重点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市本级,有的甚至成倍增长。都市型现代农业形势喜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速跑”……上半年一组组数据和一些区域、领域的“超常发挥”,说明我市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在经济发展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市仍出现诸多新亮点,也充分证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有利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对加快建设活力大连、创新大连、幸福大连、文明大连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不容否认,当前“稳增长”的压力仍然很大,全球经济仍受危机困扰,诸多变数如暗礁随时浮出水面;国内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的阶段性特征,一些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已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很多问题正得到缓解、化解,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正逐渐得到改观。就大连而言,得益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全域城市化的推进,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效应正在显现,多年结构调整和产业投资积蓄的能量正在释放;得益于开放引领,优质资源向我市聚集的势头未减。
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就要提高大项目的承载力。大项目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重要载体,既可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又能直接转化为消费;既可增加即期需求,又能增添长远发展后劲;既可直接扩大经济总量,又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因此要牢牢握住大项目这件“利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大项目尤其是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作为重中之重,加强重大项目调度,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率。
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就要增强实体经济的支撑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效益,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对产业链条长的龙头企业,技术基础好、产品有市场的骨干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支持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谋求更大增长空间,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发展。
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就要充分发挥重点区域的牵动力。各开放先导区要进一步发挥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的龙头作用。支持高新园区建设大连创新驱动示范区。推动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建设,使其迅速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支点。深入推进北黄海开发建设,争取设立新的功能性开放区域,逐步把庄河打造成新一轮对外开放制高点和产业聚集新高地。大力发展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高标准规划建设小城镇,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就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凝聚力。加大投入,扩大惠民政策覆盖面,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提升,使社会和谐安定。
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就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完成各项任务,关键在党,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作风建设,继续抓好“软环境建设年”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走出机关,深入基层,真正触及矛盾、解决问题,真正沉下身子、抓好落实。
城市发展历史的每一个篇章,都凝聚了我们的智慧与汗水。劲可鼓不可泄,力可聚不可散,我们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士气,更加务实的作风,勇于担当,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