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迁台的古渡口——潮州柘林港

 寒江读舟 2012-08-07

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潮州的饶平县位于广东省的东端与福建省交界,居于汕头、厦门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饶平的客家世居于饶平的北部山区,人多地少。根据饶台两地的有关资料考证,自明朝开始,就有客家乡民移居台湾,在清朝期间又形成了几个较大的移民潮。

在清朝康熙年间,康熙解除了海禁政策,允许内陆乡民移居台湾垦荒,而到了乾隆年间,在饶平几乎各姓氏都有一批先民移居台湾,而饶平的客家人移居台湾,则主要通过饶平县的柘林港

在饶平台办的杨少群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柘林港

杨少群先生告诉我们:“这里就是以前的柘林港,在以前海水就来到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上面还有一个塔和一个关卡,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大片土地甚至是现在在海边的房屋,以前都是海,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以前的海边,在以前饶平的客家人去台湾的基本上就是从我们现在这个地方下水,从台湾过来的粮食货物也是从这里上岸。我们现在走的地方是以前的官道,沿着这条路一直上去就是古渡口,就是以前的关卡,往来柘林港的船和货物都要经过这个关卡的检查。”

原来,我们脚下走着的这条路,就是有着几百年来从未改变过的古道。几百年前,饶平的客家人通过这条古道,在柘林扬帆出海,踏上生死不知的迁台之路。而柘林和台湾之间的诸多贸易,也是通过我们脚下这条古道往来。

到了明朝的时候,饶平地区的客家人,甚至是粤东的客家人要前往台湾,基本上就是从这条古道尽头的柘林港出海,虽然饶平沿海还有很多的港口,但是前往台湾的,基本上就是从柘林走的,相比汕头的妈屿岛和樟林港,柘林对于客家迁台客来说,要早出名的多。

柘林港可以说是广东沿海离台湾最近的港口,从柘林港出发,到台湾只有186海里。可是对于世代居住在山区对海洋了解并不多的客家人来说,这186海里的水路无疑是天路,那当年的客家迁台祖,又是怎么去到台湾的呢?

迁台的客家人起码要先步行几天到柘林港,那时候在初期一般都是交一定钱之后跟着货船一起过去的,从柘林出发,然后熬厦门,再从厦门到台湾。

     台湾的知名人士林光华先生也是饶平的客家人,当年他的祖先也是从饶平迁往台湾的,当年他接受电视采访的时候曾经回忆过当时的场景,他说:“饶平有一个人,那时候我十几年前去的,九十多岁,他跟我说,在饶平有一座山,在山的后面,有一个大溪霸,在大溪霸用竹筏扎一扎,人坐着竹筏顺流而下到汕头,在汕头那边再搭船去到厦门,然后来到台湾。”

    那当时他的祖先所走的路,也是柘林港吗?

顺着这个线索,我们来到了林光华先生的祖居地的,潮州市饶平县饶洋镇,在林氏宗祠,我们又了解到了另外一条客家先民的迁台路

在以前饶平这边的人过去台湾一般都是在饶平这里在黄冈河乘船南下,然后在柘林港出海到厦门再到台湾。

除了从黄冈河乘船南下由柘林出海以外,在林氏宗祠的老一辈人中,还流传着这样一条线路,在梅州市的大埔县有一个地方叫高陂,那里有一条河是通道韩江的。在以前有很多人从饶平这边源源不断的通过挑担子去高陂这边卖东西。所以在林氏宗祠一带,还有一种说法是从饶平挑担子去到梅州大埔的高陂,然后顺着韩江而下在汕头出海去到台湾。

    根据林氏宗祠的林先生介绍,林氏迁台祖在迁往台湾之后,在台湾开垦有成,在以后的时间里,其后代经常会回来饶平祭祖,而且几乎每次回来都会带一批人过去台湾,前前后后持续了上百年的时间。

无论是在柘林港还是在饶阳镇的林氏宗祠,我们都听到了饶平客家迁台的故事,柘林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柘林港可以说是粤东客家迁台的一条最主要的通道。

站在柘林古港边的镇风塔上远眺,曾经客家先祖等船的地方,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迁,这里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前的海面已经变成了农田甚至是一排排的房屋,而海面则退到了更远的地方,只有这古港边毅力的几百年的镇风塔,见证着客家先祖在这里扬帆出海,见证着客家先祖的迁台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