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我们都太不懂的堂吉诃德

 万卷风云 2012-08-08

鲁迅,我们都太不懂的堂吉诃德

来源: 豆瓣网 作者:直布罗陀岩石 时间:2012年8月08日 09:57 94次浏览 0条评论 0次顶

认识鲁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似乎都十分的早,但这种认识是伴随着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的,这种认识太过初级,它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语言层面,停留在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层面,现在看来那些所谓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更像是牵强附会的YY,缺乏证据缺乏前因后果缺乏说服力。

作者似乎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鲁迅一个人身上,对他而言,鲁迅无疑是伟大的,甚至鲁迅被偶像化了,也许作者本人无意,但在我看来鲁迅对他的意义太大了。

于是,一个对鲁迅了如指掌的人写出的关于鲁迅的文章,太学术太深邃太博大了,太难理解却给了我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我们真的太不懂鲁迅了,而且真的太需要懂鲁迅了。

鲁迅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反抗哲学者,于是他成为五四精神日渐势微时候的“最后一名堂吉诃德”,他“孤离了自己”,他始终是一个充满“憎”的人,他曾说,“人在天性上不能没有憎,而这憎,又或根于更广大的爱”,所以他不遗余力的向社会发起挑战,挑战的那样有力同时又那样义无反顾,甚至把反抗的长矛指向自己所在的阶层——知识者阶级。

他更执着于人的存在的困境,所以他看重的是憎不是爱,他曾说,“我所憎恶的太多了,应该自己也得到憎恶,这才还有点像活在人间”,“说话说道有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苍蝇的飞鸣是不知道人们在憎恶他的,我却明知道,然而只要能飞鸣就偏要飞鸣”,比起被人憎恶他更害怕他说的话变成一潭死水掷地无声。他弃医从文就是企图受到注意收到回应的开始,人与看客与他是“一枚硬币的相反两面”,中国人里有太多的看客了。

我无意评价鲁迅也无力评价鲁迅,看完《一个人的爱与死》我才发现我对鲁迅的了解实在太少,我读过的鲁迅实在太少,而展现鲁迅思想精华的杂文我基本没有涉猎,知识范围只停留在义务教育扫盲阶段的几部小说,没有了解则没有理解,因此我不认为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到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就是鲁迅主张鲁迅思想,即便是,对于我这样的浅薄的鲁迅读者来说是断不可能体会到的。

鲁迅在中国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多高的地位?毛泽东曾评价鲁迅是“文学英雄”是“三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价不可谓不高。没必要神化鲁迅,任何文学家都没有神化的必要和价值,他们自有光辉却并不是神,就好像歌德之于德国,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普希金之于俄国。鲁迅不是神,远远不是,他更是一个战士,是堂吉诃德,文字是他唯一的长矛,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巨人或者根本就是一个风车,无所谓,是什么不重要,他义无反顾的骑着驴拿着长矛朝着它冲过去了,怀揣着憎恨怀揣着希望,十分十分的勇敢。

堂吉诃德只有一个,同理,鲁迅也只有一个。到现在才发现读鲁迅真正是需要智慧的,读懂鲁迅更是,对于这个和堂吉诃德一样可爱的骑士,更准确的说是精神骑士,我们其实都太不懂了。

于是,我突然想起几年前某个借痛骂鲁迅吸引众人眼球旋即迅速上位的某80后作家,不知道他对《鲁迅全集》有多少研究,不知道他对鲁迅的体味有多深刻,不知道如果鲁迅知道他百年之后名字还能成为别人出名噱头时会作何感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