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的疯狂:纳粹“后希特勒帝国”曾残喘3周

 东方剑客 2012-08-09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曾经骄横一时的第三帝国宣告灭亡。然而,一小撮纳粹残余却依然满怀激情和梦想,在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海滨小城组建了新的“帝国政府”。

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曾经骄横一时的第三帝国宣告灭亡。然而,一小撮纳粹残余却依然满怀激情和梦想,在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海滨小城组建了新的“帝国政府”。德国《明镜》周刊日前披露了这个仅仅维持3周,却上演了德国近代史上荒唐一幕的“后希特勒帝国”的内幕。

希特勒留下遗愿

1945年的4月30日下午6时许,第三帝国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收到党秘书长马丁·鲍曼从柏林发来的一份电报。电报中称,“伟大的元首”已经任命他为接班人。邓尼茨在回电中激动地将即将失败的战争称为“德意志人民历史性的抗争”,并承诺要把“元首”救出柏林。直到第二天一早,邓尼茨才得知,“伟大的元首”已死去多时,而他也立刻成了“大德意志帝国”的新“元首”。

其实,希特勒在遗嘱中已安排好新内阁人选:总理由宣传部长戈培尔担任,马丁·鲍曼出任党主席。可惜,希特勒的遗愿没能实现,因为这两人随后也自杀身亡(鲍曼究竟是死在柏林还是逃到了南美洲,是20世纪的一大悬案——编者注)。于是,邓尼茨重新组建内阁。他召集300多名旧政府成员,于5月2日来到德国北部荷尔斯泰因州奥丁城,在这个小县城的地方办事处进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后,他们又在附近的波罗的海小城弗伦斯堡建立了新的“帝国”,试图在9名新部长的协助下苟延残喘。

这“9人内阁名单”为:内政部长威廉·斯图卡特:此人曾参加过1942年臭名昭著的万湖会议并协助草拟屠杀欧洲犹太人的计划;农业部长赫伯特·贝克:他曾长期致力于东欧德占区的饥饿政策;国家首席秘书奥托·奥伦道夫:他曾是对苏战争突击队负责人。其余的重要职位基本不变:阿尔伯特·施佩尔仍担任经济部长;弗兰兹·塞尔特继续领导就业部;邮政和交通部长依然是尤利乌斯·多普穆勒。希特勒的财政部长科洛希克则被委以重任,不仅接任外交部长、帝国首席部长,同时就任总理。内阁成员总结认为:新帝国进行军事行动已毫无希望,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从布尔什维克的屠刀下救出尽可能多的德国同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