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人吃鱼的习俗

 寒江读舟 2012-08-09

 

  客家人饮食文化丰富多彩,饮食禁忌也五花八门。在客家地区,有一些关于吃鱼的习俗。
  客家人热情好客,一般有客人上门,主家如果没能让客人留下管顿饭,面子上就很过意不去。客人留下吃饭,必定大鱼大肉招呼着。主人在上鱼时,一般把鱼腹对着主客。主要是因为鱼腹刺少,腴嫩味美。至于为何鱼腹要对着主客?其实,这是有典故的。春秋时,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刺客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但专诸平时没机会接近吴王僚。得悉僚爱吃炙鱼,专诸就去拜太和公为师。炙鱼手艺学成后,专诸乘公子光请吴王僚到家里吃饭之机,做好一条整鱼,藏匕首于鱼腹,在上菜时,取出匕首,刺死了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自此,凡宴宾客,都需把鱼腹对着主客,以示善意。
  当鱼吃完一面,主人不动,客人不能主动翻转过来,俗话说“客不翻鱼”,因“鱼”与“余”同音,客人翻鱼,会把主家的余福带走;如果客人先翻鱼身,则是对主人不尊重。鱼,一般由主人翻,并且翻时不语或曰“正过来”。尤其是在船员、司机家中吃饭,更不能翻鱼,翻鱼代表着翻船、翻车,也不能说“翻过来”。这样,来年他们行船,撑船才“顺风”安全。“客不翻鱼”也有一个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个秀才,老来得子,甚是娇惯,那可谓是孩子要星星绝不给月亮。一天,有个十分体面的文友要来家做客,这位秀才赶忙去河边买了一条大鱼冻了起来,准备款待他的这位朋友。由于他的儿子喜欢吃鱼,小孩子上桌陪客又是十分不礼貌的事,于是,他就将儿子叫到一边,告诉他说:“孩子,今天来的客人你不能陪,看见大鱼了吗?客人只吃上边的一半,下边的那一半就是你的,但,你等他走了再吃,好吗?”儿子很高兴地答应了。客人到来,寒暄过后,就餐的时候,孩子就蹲在角落静静看着那鱼,显得很乖,客人还时不时的夸奖孩子几句。席间宾主饮酒作诗,气氛浓浓,不觉高兴起来,酒喝得也多,时间一长,这条鱼的一半就已经吃完,秀才的这位朋友,就将鱼翻了过来。孩子一见,站了起来,怒目相对,客人不觉,吃起鱼来。这下孩子急了,拿起墙角的一把笤帚,对准客人的头部打去,嘴里还骂道:“大馋鬼,把我的鱼给吃了!”
  在客家的一些地方,还有“鱼到酒止”的习俗。招待客人可以上数十道菜,鱼是必不可少的。但主人家上鱼还得看火候,在客人饮酒快到尾声时,为了防止饮酒过量,就把最后的一道菜——鱼端上桌来。客人们看见鱼到了,知道最后一道菜上来,为了给主人面子就纷纷举起杯来个“满堂红”一齐喝干,随之上饭。大家一边吃鱼一边吃饭,“酒足饭鱼”,也叫“止酒鱼”。
  在客家地区,客人和主人都会遵循一些饮食禁忌,尊重主人,也尊重客人,这样才能宾主尽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