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时偷针,大时偷金

 寒江读舟 2012-08-09

 

         客家人对于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不管是在客家谱牒所载的家规家训,还是祖祖辈辈口头上流传的俗语,都是客家祖先的处事原则和经验教训的总结,反映了客家人价值观。这些观念对于客家民性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客家人。
         在所有的教育俗语中,有这么一句俗语“细时偷针,大时偷金”,其意思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相同。也籍此告诫后人: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奉劝做父母的不能放任自流,触礁翻船,作为孩子领头船长一定要把好舵,毕竟在小孩还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童年时代,父母的态度就是是非的标准。
         “细时偷针,大时偷金”来源于何时已无从得知,但是小记却在乡村听说过这样一个类似的故事:话说,在过去,有一户人家三十几岁才得一个独子,所以全家人对这孩子都非常宝贝,特别是孩子的母亲,对孩子更是娇宠得很,不管孩子闯了什么祸总是不分青红皂白指责别人。有一天,这个孩子在离家不远的地方玩耍,看到一个卖姜的因为尿急放下生姜小解去了。他走了过去,在那担生姜中偷拿了一块兴冲冲地回家。他的母亲看见他拿了生姜回来,诧异地问:“儿子,你的姜是从哪里拿来的?”他自豪地指着门外说:“是从门外一个卖姜的人那里拿来的。”“你拿他的姜,他没看见?”“我把姜放在手肘弯子里,一路跳回来的。”他的母亲喜滋滋地接过生姜后摸摸孩子的头说:“儿子,你真厉害,帮娘省了买姜的钱了。” 
         第二回,这位小孩又在家附近玩耍,当他瞅见一个母鸡在一屋檐下的草堆里下蛋,好奇地把手伸到鸡窝里摸了摸,把人家鸡窝里刚下的鸡蛋拿回了家。他的母亲接过鸡蛋,又问:“儿子,鸡蛋哪里来的?”他得意地回答:“从对门人家里的鸡窝拿来的。”“你拿人家的鸡蛋时人家没看见?”“我把它放在胳肢窝里夹回来的。”他的母亲说:“儿子真聪明,今晚我给你煮鸡蛋吃。”
  第三回,他在对门玩,看见一个姑娘正在做鞋子,他把她的针拿回家来,他的母亲问:“哪里来的针?”他说:“从对门一个做鞋子的姑娘那里拿来的。”“你拿她的针,她没看见?”“她到茅司里去了,我才拿的。”他的母亲夸道:“我的儿子果然不一样,连针都会帮家里省。”
         很快,这个小孩长大了,不但无所事事,而且养成了到处偷东西的习惯,什么鸡啊、羊啊、牛啊,甚至大户人家的金银珠宝,他都照偷不误。村里的人对他恨得牙痒痒却因为没有足够证据,只好无可奈何作罢。 
         一次,他看到村长家有一只很好看的金镯子,想着偷回去给自己的母亲,于是,在半夜时分,他鬼鬼祟祟地摸上村长家里偷金镯子。刚巧被半夜起床如厕的村长抓了个正着。这下可引起全村人的怒火。全村人商量后,决定把他处死示众,村长恼火地把他架到祖坟前,和村人商量后一致决定把这个惯偷勒死祭祖。村人架好架子,绑好绳子后,正准备把人往绳子上送时,村长摆手问他临死之前还有什么要求,沉默很久的他大声对村长说:“村长,我要吃一口奶。”于是,村人把他的母亲喊到祖坟前。很快,他母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走到村长面前,村长看着她说:“你儿子已经是快要死的人了,他说想在死之前喝一口你的奶。”他的母亲听后解开衣服,把奶头伸了过去,他张口用力咬下去,只听他母亲“哎呦”一声,疼得晕死过了。村里人责怪地问:“你怎么咬自己的母亲?”他说:“我从小偷别人家的姜,偷人家的鸡蛋,偷人家的针时,每回她都说我很棒。若是那时候,她不那么夸我,而是打我一顿,我就不会变成小偷,不变成小偷今天我就不会命丧于此,子不教,母之过,所以,我才要咬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