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客家语言

 寒江读舟 2012-08-09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称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言之一。其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依据内部的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主流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主流的粤东客家话,以赣县蟠龙话为主流的赣南客家话。
 
客家话主要特点
         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如“别,步,抱”多读作[p‘],“地,大,弟”读作[t‘-],“在,字,坐”读作[ts‘-],“旧,舅”读为[k‘-]。声调上多数地区是6个声调,少数地区有5个或7个声调。粤东客话平声入声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在词汇语法方面,最明显的是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语。如“禾(稻子),食(吃),索(绳子),面(脸)”。还有一些具有本方言特色的词,如“目珠(眼睛)、目汁(眼泪)”等。在语法上,常用一些如“老,公,子,哩,头”等前缀、后缀;用一些特定的助词或词语(如“黎,咧”等)表示动作时态;通过变化指示代词和声调变化区分近指和远指等等。
 
客方言形成概况
  客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一个分支,当代语言大师王力先生说:“‘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来的人。”清语言大师章太炎先生《客方言·序》中说:“广东称客籍者,以嘉应诸县为宗,大抵本之河南,其声音亦与岭北相似。”林海岩《客说》:“客音为先民之逸韵”可见客话自然属于中原先祖口语无疑,所以客家话保存了大量上古和中古语音。黄遵宪说:“余闻之陈兰甫先生谓客人语言,证之周德清《中原音韵》无不合”(见《梅州诗传·序》)。由于社会动乱,中原汉人大批南迁,在经过长期流徙以后,这批被称为“客人”的中原汉人最后定居于南方地区,其所操的语言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方言——客家话,客家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定型下来,形成一种有别于汉民族共同语的独立的、纯洁的、活泼的和丰富的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虽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无论在语音上和词汇上,地区与地区之间均有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内部的差异性,除受历史行政区划的影响外,与居民的迁徙时代及来源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词汇特点
  客家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同的地方很多,但无论在词汇还是词义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1、单音词比普通话多 如:被(被子)、地(坟墓)、禾(稻子)、衫(衣服)、岽(山顶)、屋(房子)、坳(山窝)。
  2、词义比普通话广 眼:客家方言中,“眼”除了指眼睛外,凡“孔”、“洞”的意思都称“眼”。如木板上的孔,衣服上的孔,墙上的孔等都叫“眼”。
  屎:客家方言中,“屎”除了指大便外,还指其它排泄物,如鼻屎、耳屎、脑屎(脑髓)等等。
  讨:客家方言中,“讨”除了向人“乞讨”、“要”的意思外,还有“娶”(讨老婆)、“被”(讨人喜欢)等意思。
  跌:客家方言中,“跌”除了“跌倒”意思外,还有“往下掉”(跌落)、“遗失”(跌了钱)的意思等等。
  3、有丰富的同义词
  客家方言中,存在着相当丰富的同义词,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确、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买:除了用“买”表示购买的意思外,还根据购买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其他的说法。称盐(买盐)、籴米(买米)、剪布(买布)、捡豆腐(买豆腐)等。
  收:除了用“收”表示收获作物外,不同的作物又有不同的说法。扒花生(收花生)、拔萝卜(收萝卜)、割油菜(收油菜)、打黄麻(收黄麻)等。
  4、多有词头词尾 客家话多有词头词尾,使人听起来既亲切,又充满乡土气息。
  “阿”用在对亲属长辈或年长者的称呼上,如:阿公(祖父)、阿婆(祖母)、阿爸(父亲)、阿叔(叔父)、阿姐(姐姐)、阿哥(哥哥)
  5、保存较多的古汉语词汇 一些只在书面词语中出现的古语词,客家话中却是常用词。例如:客家话称黑色为“乌”,乌为古语词;称脸为“面”,面为古语词;称稻子为“禾”,禾为古语词;称早上为“朝”、白天为“昼”、朝昼都为古语词等。

客方言的音变与古音
  纪元前三世纪客家人的先祖居地曾居山东、山西,到了秦朝被迫迁于河南、安徽(见王力《汉语音韵学》“参考资料”引)等地。从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看来,中原冠冕之居,乃中华语源的正宗,客话则为语言正宗的支派,故客方言仍保存大量古代汉语,如《诗经》第一人称“我”字,与客话第一人称口语“崖(涯)”的本源书面语“我(吾)”是同源字。因为客话“崖(涯)”的读音纽韵归类属顽母[N]、拜韵[BI],正好与《中原音韵》阳平声疑母[N]、来韵[BI]相吻合。但“崖”的口语为[NB],开口呼,阳平声。“我”的客话读音属顽母[N],在《广韵》系统里属牙音疑母[N],韵部为上声第十二歌[o],上古音属侯部[o],因此,“我”的读音为[No],正合乎今天客话的读音。但日常口语不说[No],而是说[NB],作主代词用。虽然在今天客话中不能归韵,但事实上是“我”字口语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如上述“吾”上古为鱼部,实际读音为[NB],“我”在段氏古音十七部。可见,现今客家话书面语中的“我”和“吾”在上古音里均应为[NB]。所以客话“崖(涯)”、“我”、“吾”三字是同一音义,分别为口语、书面语和物主义代词的三种不同书写形式和读音。而客话“我(吾)[NBN],发生韵尾变化,即“我(吾)”(阴声)带上鼻音韵尾则为阳声,失去鼻音韵尾则为“我(吾)”,这就是客家保存下来的古音。又如“端”字,在古音系统里属端母[t],上古属元部[an]。客方言“端”属癫母[t],不送气、韵部为还韵[an],合口呼。“端”即《诗经》中的“掇”字,《诗·周南·苤莒》:“薄言掇之,掇音[tuan]”《广雅》:“掇,取也。”,“取”统言之为“拿”,“掇”[tuat]、“端”[tuan]为“阴阳对转”,“掇”即“端”。现今粤东地区客家话凡“拿”(指用手捧着)义常说“端”,如“端菜”、“端饭”、“端来”等等,这又证明了今天客话中保存了上古的语音语义。

客家方言词汇—名词(时间、方位)

时节/时候
头先/刚刚
如今/现在
旧年/去年
早晨头(哩)/清晨
上昼/上午
昼边/中午
下昼/下午
日哩/白天
昼边心哩/正午
暗晡、暗晡头/晚上
今(京)晡/今天
天光/明天
瞧晡/昨天
挨暗晡/傍晚
一年到暗/一年到头
年尾/年底
寒天/冬天
熻天/夏天
一世/一辈子
通书/皇历
上背/上面
下背/下面
里背/里面
外头、外背/外面
前头、前背/后面
(岭)汗/(山)上
(床)汗/(床)上

客家方言词汇—名词(天文、地理)

日头/太阳
月光/月亮
星宿/星星
星宿泄屎/流星
扫帚星/慧星
雷公/雷
凌冰/冰
濛沙/雾
过云雨/阵雨
岭/山
石壁/峭壁
坑/山沟、山谷
细溪/小河
圳沟/水渠
田舷/田梗
窿/孔
泥/土
泥团/土块
客家话: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客家话成了维系世界客家人的重要“情感纽带”,不少阔别故土多年的海外客家人都以“乡音未改”为荣。同时,客家话也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专家发现,客家话中有不少唐宋时期的书面用语,并保留了大量唐宋时期的古汉语音韵,而且今天的客家话又与标准的普通话有很多相近之处(就汉字常用的四五千字而言,与客家话在发音上没有很大差别的约占40%)。由于客家人的先祖是中原士族,当他们携带着这种优势语言和先进的中原文化进入赣闽粤交界山区时,对当地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客家话可以说是以唐宋汉语为基础,以百越土语为辅助的一种语言共同体。
  客家山歌:《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要唱山歌只管来,拿条凳子坐下来;唱到鸡毛沉落水,唱到石头浮起来。”客家人能歌,在青青的山梁上,潺潺的溪水边,广阔的田野里,美丽的江堤畔,经常可听到如天籁之音的客家山歌。
  客家人爱歌,皆因山歌可以解乏、抒情、言志。客家山歌中最大量最精彩的便是客家情歌,它集中了客家山歌的全部艺术成就,代表了客家山歌中最强烈的人文精神,表现了客家青年男女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和忠贞不渝的优良品德。“河唇洗衫刘三妹,借问阿哥哪里来?自古山歌从口出,哪有山歌船载来?”在粤东地区,至今还广泛流传着歌仙刘三妹智慧斗歌的故事。生于嘉应州的近代著名维新变法先驱、外交家、诗界革命领袖黄遵宪是客家山歌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他常常“引歌入诗”,认为“诗经十五国风妙绝古今,正以妇人女子知而成,使学士大夫操笔而为之,反不能尔,以人籁易为,以天籁难学也……念及彼岗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何其才之大也?”
  据专家学者考证,客家山歌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风格,又受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影响,脱胎于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这个母体,是客家人长期劳动和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民间文艺奇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