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都博物馆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书楼寻踪馆 2012-08-10


 
首都博物馆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青铜是红铜和铅的合金,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制品出现于两河流域。我国二里头文化(夏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青铜容器,及至商周,先民们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西周时实行分封制,今北京房山琉璃河就是燕国始封地,首都博物馆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向我们介绍了古燕国灿烂的青铜文明。此展览为首博常设展览,位于圆形展馆4层J厅。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共展出文物132件(组),以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的对比、西周与东周青铜器的对比作为贯穿展览的两条轴线,通过展示北京地区独特的青铜文化面貌,将北京地区在中国古代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历史地位呈现出来,展示了北京地区青铜器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首博所收藏的青铜器独具北京地区特色,许多器物是国之重宝,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左)鹰首短剑,长25厘米。(中)马首短剑,长33.5厘米。(右)绳纹短剑,长35厘米。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昌平白浮出土。这三件短剑都带有草原文化的特征。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左)兽面纹鼎,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腹、足各以三组卷角兽面纹为主纹饰,以突起的扉棱做兽面之鼻、额,配以遒劲粗壮的三个柱足,充分烘托出整器的雄浑、威武。(右)兽面纹鼎,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高36.8厘米、径29.9厘米。此鼎以细腻的云雷纹为地纹,衬托出主纹饰兽面纹与凤鸟纹的瑰丽与神秘。这种以细密的云雷纹做地纹、高浮雕动物为主纹饰的做法,是中原地区青铜器纹饰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方法。此鼎腹、耳及足底的编织物残痕,是墓葬中铺垫于随葬品下面的茵席留下的痕迹。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扬鼎,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高17.7厘米、径13.8厘米。扁足作夔龙形,龙口承鼎,龙尾为足。器内底铸有铭文“扬作父辛宝阝尊彝”,意思是贵族“扬”铸此鼎祭祀其父“辛”。“宝阝尊彝”是对青铜礼器的泛称,意即宝贵、尊贵的青铜礼器。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圉方鼎,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高33厘米、径18.2厘米。此鼎器盖可倒置做浅盘。装饰于口沿下的一首双身龙纹系同时表现龙的两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独特的艺术透视法。器盖内与器腹内铸有相同铭文:“休朕公君,燕侯赐圉贝,用作宝阝尊彝”。铭文记载了贵族“圉”参加周王典礼并获赐贝币,铸鼎纪念这一殊荣。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左)弓形器,西周早期(前11世纪中期—前10世纪中期),北京昌平白浮出土。弓形器是从欧亚草原地区传入中原地区的车马器。它横缚在驾车者腰间,马缰绳拴缚于弓形器两端的弧形臂上,用来协助驾车者挽缰绳。

(中)节约,西周早期(前11世纪中期—前10世纪中期),北京昌平白浮出土。节约是马车上绳带之间的连接件。

(右)铜轭,西周早期(前11世纪中期—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铜轭包裹、保护木轭,是高级贵族专用车器。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伯矩盘,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高11厘米,径33厘米。盘内底铸有铭文“癸伯矩作宝阝尊彝”。此盘造型古朴,纹饰精湛,是一件具有商末遗风的文物精品。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兽面纹方座簋,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高22.1厘米、径18.9厘米。器内底铸有铭文“作文祖宝阝尊彝”。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班簋,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公元前9世纪中期),高22.5厘米、径25.7厘米。班簋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一件蜚声中外的器物。此簋有4个兽首环耳,以内卷象鼻为足将簋身托起,造型奇特罕见。器腹内底的铭文多达198字,记述了贵族“班”追随大贵族“毛公”东征的史实,这一史料与秀丽的文字都具有重要价值。班簋并非燕国器物,它出土于北宋年间,被视为簋中之宝而为历代皇家所珍藏,曾收录于清代宫廷收藏目录《西清古鉴》中,但在清末战乱中失踪。北京的文物工作者于1972年在北京有色金属供应站发现了即将进入化铜炉的班簋残片,方使国宝重现人间。其经历坎坷曲折,更显珍贵。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戈父甲甗,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甗是蒸食器,下半部是煮水的鬲,上半部是甑。甑与鬲之间有镂空的篦以搁放食物、流通蒸汽。此甗三袋足均装饰高浮雕牛首纹,极具燕国特色。腹内壁铸有铭文“戈父甲”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圉卣,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高34厘米。卣是盛酒器。此卣盖内及器内底铸有相同的铭文“王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于成周,王赐圉贝,用作宝阝尊彝”,意思是“圉”获赐贝币,铸卣为念。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父丁盉,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此盉别致之处,在于一改铜盉常见的环状鋬,而在腹侧做一平板状鋬。盖内与器内底有相同铭文“作父丁阝尊彝”,铭文末尾有“举”字族徽。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未爵,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鋬内腹壁有铭文“未”。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伯簋,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此簋双耳作鸟形,以四个外卷长鼻象首为足,盖与器身装饰四组象纹,造型与纹饰相得益彰,华美又不失庄重,是燕国青铜精品中的一件代表作。盖内与腹内底铸相同铭文:“伯作乙公阝尊簋”。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作宝尊,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高28.5厘米、径22.4厘米。尊是盛酒器,也是地位较高的酒器,贵族祭祀中往往捧尊飨神。此尊纹饰极尽繁缛,工艺精湛,是铜尊中的精品。器内底铸有铭文“作宝彝”。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叔繁簠,西周末期至春秋早期(前8世纪),北京海淀东北旺出土。簠用来盛放已炊熟的谷物,是周代特有的礼器。此簠器身与器盖遍饰夸张、抽象化的象首纹,器腹内底有铭文:“吴王御士尹氏叔繁作旅簠。”此簠属长江下游吴国国王的大臣“叔繁”所有,用于旅行或出征。此器辗转来到了燕国,并在北京出土。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商周时期中原地区马匹昂贵,因而马车是贵族专有的交通工具和战争武器。马车上的青铜车马器既是实用器,更具有装饰车马,标志等级身份的作用。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①双环蛇首短剑②绳纹兽首短剑③马犬纹短剑④兽首短剑⑤兽首短剑⑥扁球首短剑⑦云雷纹短剑⑧羊首短剑,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671年),北京延庆玉皇庙出土。这组铜剑为北方民族自制的青铜短剑,剑体厚重、短小,铸工精巧,注重剑柄的装饰,纹饰写实,凸显了草原文化的特质。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①马形牌饰②马形牌饰③奔鹿牌饰④嵌松石虎形牌饰⑤幼虎形牌饰⑥马形牌饰⑦马形牌饰⑧马形牌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671年),北京延庆玉皇庙出土。牌饰是北方民族特有的装饰品,因器身呈扁平牌形而得名。这组牌饰的纹饰质朴传神,表现了草原民族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①马形带钩②羊形带钩③龟背形带钩④犬形带钩⑤兽首带钩⑥螭首带钩,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671年)。带钩是一种腰带扣。这组带钩来自北方草原文化,造型别致,小巧玲珑,纹饰生动,极富草原风情。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单耳云纹钅和,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671年),北京延庆玉皇庙出土。通高6.9厘米、长14厘米。钅和是东周时期出现的饮酒器。此钅和腹部饰战国时期特有的带状勾云纹与三角云纹。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三角云纹匜,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671年),北京延庆玉皇庙出土。匜用于沃盥之礼,以匜浇水为客人洗手。周代沃盥之礼所用的青铜水器先后经历了盘、盉,与盘、匜两种组合。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西周及战国时期的刀、戟、戈、矛、斧等各种青铜兵器。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三犀鼎与匕,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北京通州出土。高22.4厘米、径23厘米。此鼎的高附耳、细长鼎足,均为燕国铜鼎的特征。鼎盖上的高浮雕写实装饰则是典型的燕国铜器装饰风格。此鼎出土时腹内还有两件用于舀取食物的铜匕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鸠杖杖首饰,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高12厘米、长18.3厘米。鸠鸟在古代是吉祥、长寿的化身,因此古代政府给70岁以上的有功德老人颁发鸠杖以示奖慰。此杖首饰便是鸠杖的杖首装饰物,造型模仿鸠鸟,做工精美考究。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鹈鹕鱼纹敦(音对),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北京延庆出土。高20厘米、腹径15.7厘米。铜敦是东周时期特有的铜器,用于盛放谷物食品。鹈鹕是一种捕鱼的鸟,俗称鱼鹰。此敦的纹饰描绘了鹈鹕张口捕鱼的精彩瞬间,纹饰新颖、极富动感,是战国时期燕国青铜器的一件代表作。这种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纹饰出现于战国时期,给已传承了一千多年的青铜器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蟠螭纹兽耳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高41.3厘米、口径75.4厘米。“螭”是无角的小龙,蟠螭纹即卷曲、盘绕的小龙纹,是东周时期对商、西周龙纹的变形、简化形式。鉴是大型盛水器,用来盛水或盛冰、沐浴、照容,“鉴”一名就是根据盛水后照容的功能而来。此鉴口沿处有四个形态各异的兽耳,一对为兽首衔环,一对为爬兽探首伏耳,生动活泼、妙趣横生。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玺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玺印的流行始于战国时期,主要用来钤印封泥,即以细泥封存简牍或物件,泥上盖印以示未开封,防止私拆。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刀币,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燕国铜币形状模仿小刀,故称刀币。燕国刀币的流通范围不仅限于燕国,最远达朝鲜半岛、日本。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镶嵌红铜鸟兽纹壶,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北京怀柔出土。高40.6厘米、径11.2厘米。此壶以红铜镶嵌出叶纹与鸟、虎、马等动物纹,纹饰精细繁缛,显示出燕国青铜镶嵌工艺的高超水平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軎、辖,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东周时期的车軎形体较短,口沿有宽沿,设计更加合理。此軎通体装饰着精细的蟠螭纹。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三角云雷纹高足豆,战国中期(公元前375年—公元前276年),北京怀柔出土。高49.2厘米、径16.8厘米。此豆的器盖翻转过来便成了高足盘。这种细长柄、圆盖上有三足的铜豆是燕文化特有的造型。
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小口鼓腹鼎,战国中晚期(公元前375年—公元前221年),北京丰台出土。高23.5厘米、径8.7厘米。这种小口鼓腹鼎是燕国特有的铜鼎造型,迄今发现极少。这种鼎专用于烧水,此鼎腹底部仍残留有烟炱痕迹。首博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