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宝藏——首都博物馆藏青铜器精品欣赏

 芝润斋 2018-05-24


三羊铜罍

商中期

通高27厘米,口径20厘米

1977年平谷刘家河出土。敛口,口沿外折,方唇,颈粗短,折肩,深腹,高圈足。颈部饰以两道平行凸弦纹,肩部饰一周目雷纹,其上圆雕等距离三个大卷角羊首,腹部饰以扉棱为鼻的饕餮纹,圈足饰一周对角云雷纹,其上有三个方形小镂孔。此罍带有商代中期的显著特征。其整体造型,纹饰与河南郑州白家庄M3出土的罍较相似。此器造型凝重,纹饰细密,罍肩上的羊首系用分铸法铸造,显示了商代北京地区青铜铸造工艺的高度水平。

见簋

西周早期

通高16厘米,口径19.8厘米

首都博物馆征集。侈口,颈微束,鼓腹,两侧各置一半环形兽首耳,耳下有小钩珥,圈足有阶。口沿下两兽首耳间各置对称突起的兽耳,其两侧分别以兽首、两耳为轴的鼻、额组成四组兽面纹,圈足饰一周兽面纹。腹内底铸有铭文“见作宝尊”,4字。 

星点蟠虺纹壶

战国

通高28.5厘米,口径10厘米, 底径13.5厘米

首都博物馆收藏。直口微侈,细颈,鼓腹,平底圈足,颈部有四个等距铺首衔环,颈下肩上两侧有对称的小铺首衔环,环上饰科角涡纹,颈部光素,腹饰六圈瓦纹瓦纹之间填以星点蟠虺纹,近底部亦有四个小铺首衔环,与颈之衔环上下对应。此器造型、花纹是典型的战国特征。 

陵阳壶

战国

通高34.8厘米,口径11.6厘米

首都博物馆收藏。有盖,盖顶有莲瓣状捉手,口微侈,束颈,肩部两侧各置一铺首衔环,鼓腹,矮圈足。莲瓣状捉手中央饰以涡纹,口沿下以红铜镶嵌锯齿纹,由肩至下腹等距离镶嵌三周红铜。口沿部刻有铭文“陵阳”2字。此壶形制多见于战国中晚期。

嵌松石龙首带钩

战国

长25.4厘米,宽2.8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钩作龙首状,器呈琵琶形,圆脐,鎏金,钩身以几何形图案镶嵌绿松石。此带钩尺寸大,实属少见,也是研究鎏嵌技术最好的例证。

人形足双耳洗

通高14.5厘米,口径27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此洗为深盆形,敞口,唇微卷,下腹收敛,腹两端各饰一兽首衔环,平底,腹下有三人形象。三人均圆目,大口,作直立状,双手叉腰,赤上身,仅下部着短裙,以头肩承负洗腹。腹部饰一组凸弦纹。洗为日常盥洗用具。此洗与河北文物研究所藏怀来狼牙山出土的战国晚期人形足敦形制、花纹均一致。

镶贝壳鎏金鹿

高4.3厘米,底径9×5.8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鹿呈卧状,以海贝为鹿身,鹿首昂扬,鹿角、耳后伸于海贝,

以固定海贝,鹿腹、四肢蜷卧,边缘上卷,以托海贝。鹿体鎏金,已脱落,依稀可见。造型新颖别致,以铜和海贝的组合为鹿,又以海贝的花纹来表现鹿身的花纹,也真乃匠心独运,为汉代独特的艺术风格。

扁腹双兽环耳壶

通高26.7厘米,口径5.4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小圆口,短颈,流肩,肩上置对称铺首衔环。腹较大,腹部两侧起棱,截面呈橄榄形,下承橄榄形矮圈足,圈足略向外撇。整器素面无纹。此壶造型独特,为汉的扁壶奠定了基础。

八卦纹投壶

通高39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11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直口,口两侧各置一贯耳,长直颈,肩圆而广,鼓腹,下腹渐收,平底。贯耳上饰以雷纹,颈部饰以瓦纹,肩部饰以一周回纹,其上下夹以弦纹,腹部以八卦纹装点,下腹部则饰以一周莲瓣纹。此壶为投壶游戏所用,投壶游戏始于春秋战国之际,晋、唐、宋、金、元时较为流行。

错金波斯文索耳鬲炉

明景泰

通高13.5厘米,口径17.8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敞口宽沿,方唇,短束颈,绹索形直耳,圆肩,鼓腹,浅分裆,三矮柱足。上沿、颈、肩、腹各饰有错金纹饰:唇边饰连续回纹,颈部饰八朵团花,肩部环错波斯文字一周,为6行警句:“短暂人生何等宝贵,你切莫把韶光荒废。你要崇敬真主直到年老体衰,顺从者的一生犹如流水,你珍惜的年华如同宝库在消逝,你要从宝库中汲取人生的精粹。”腹部饰以番莲花和缠枝灵芝纹。炉底双圈内错金年款回历885年,即明代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

此炉线条流畅圆润,做工考究,将汉族、回族的艺术特色融为一体,是一件罕见的珍品。

堇鼎

西周早期

通高62厘米,口径47厘米

1974年房山琉璃河M253出土

口稍内敛,口沿外折,方唇,直耳,鼓腹,三蹄足。器内底有三个圆形浅洞,

分别与三足相对。两耳外侧各饰一组相对的夔龙纹,口沿下饰一周以扉棱为鼻的六组兽面纹,三足跟部各饰一组兽面纹,其下有三道凸弦纹。鼎腹内壁铸有铭文“汪候令堇饴太保于宗周,庚申,太保赏堇贝,用作太子癸宝尊枘[]”4行26字。记载了堇饴奉匽候之命去宗周向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之事。此鼎造型雄浑凝重,纹饰简洁古朴,是北京地区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件,代表着北京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度水平。

乳丁纹三銎刀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 

长24.4厘米

此刀背上有三銎孔,銎内穿木柄纵贯整个刀背。这种刀背装木柄的铜刀被柄在末端的刀所淘汰,存世较少。

剑与剑鞘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长15厘米 22.5厘米 

此剑便是目前所见中原文化最早的青铜剑之一。其剑柄需包缠木片与织物等才能握持,剑刃呈柳叶形,这都与北方民族的青铜短剑有明显区别。以青铜制成剑鞘颇为罕见,此剑当属高级贵族所有。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 

长21厘米 

戟兼有戈之勾杀、矛之刺击两种功能,杀伤力大增。此戟前端并非矛形,它可能是戈、刀合体,应是无实用功能的仪仗器。

鹰首短剑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长25厘米 

北京昌平白浮出土 

此短剑带有草原文化的特征。

马首短剑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长33.5厘米

北京昌平白浮出土 

此短剑带有草原文化的特征。

几何纹短剑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北京延庆玉皇庙出土 

长29.3厘米

这件短剑是北方民族自制的青铜短剑,剑体厚重、短小,铸工精巧,注重剑柄的装饰,纹饰写实,突显了草原文化的特质。


镶嵌绿松石鎏金带钩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北京昌平出土 

长25.2厘米

鸟纹大钟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期-公元前771年) 

铜钟是悬挂起来以木槌撞击演奏的乐器,它也是中国传统金石之乐的典型乐器。

中国古代铜钟最大的特点是'扁体双音',即钟体截面为椭圆形以形成共鸣腔,以木槌撞击钟体外侧近口缘部的正面与侧面,便可以演奏出两个音阶。双音钟是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与民族音乐高度发展的结晶。

鸠杖杖首饰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 

高12厘米 长18.3厘米 

鸠鸟在古代是吉祥、长寿的化身,因此古代政府给70岁以上的有功德老人颁发鸠杖以示奖慰。此杖首饰便是鸠杖的杖首装饰物,造型模仿鸠鸟,做工精美考究。

伯矩盘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11厘米 径33厘米

盘内底铸有铭文'癸伯矩作宝 彝'。此盘造型古朴,纹饰精湛,是一件具有商末遗风的文物精品。

蟠螭纹兽耳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高41.3厘米 口径75.4厘米

此鉴口沿处有四个形态各异的龙耳,一对为龙首衔环,一对为爬龙探首伏耳,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圉方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33厘米 径18.2厘米

此鼎器盖可倒置做浅盘。口沿下装饰的双身共首龙纹系同时表现龙的两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独特的艺术透视法。器盖内、器腹内铸有相同铭文:'休朕公君,燕侯赐圉贝,用作宝樽彝'。铭文记载了贵族'圉'参加周王典礼并获赐贝币,铸鼎纪念这一殊荣。

扬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17.7厘米 径13.8厘米

扁足作夔龙形,龙口承鼎,龙尾为足。器内底铸有铭文'扬作父辛宝 彝',意思是贵族'扬'铸此鼎祭祀其父'辛'。

班簋 

 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公元前9世纪中期) 

高22.5厘米 径25.7厘米

班簋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一件蜚声中外的器物。此簋有4个兽首环耳,以内卷象鼻为足将簋身悬起,造型奇特罕见。器腹内底铭文多达198字,记述了族'班'追随大贵族'毛公'东征的史实,这一史料与秀丽的文字都具有重要价值。

庶觯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0径厘米 11.5厘米 

此觯在铜觯中可谓形体较大者,盖内与器内底铸有相同铭文'乙丑,庶赐贝于公中,用作宝彝',意思是贵族'庶'获大贵族'公中'赐予贝币,铸觯为念。

 

伯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此簋双耳作鸟形,以4个外卷长鼻象首为足,盖与器身装饰4组象纹,造型与纹饰相得益彰,华美而不失庄重,是燕国青铜精品中的一件代表作。盖内与腹内底铸相同铭文:'伯作乙公 簋'。

兽面纹方座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2.1厘米 径18.9厘米 

 器内底铸有铭文'□作文祖宝彝'。


攸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8.5径20.3厘米

此簋以象首、象鼻构成双耳,三虎足,造型甚为罕见。器盖与腹部均装饰绚美华丽的带冠凤鸟纹。器盖内壁与器底铸有铭文:'侯赏攸贝三朋,攸用作父戊宝 彝,啟作綨',记述了贵族'攸'受燕侯赏赐三朋(30枚)贝币,铸簋为念。

圉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6.5厘米 径13.4厘米

器身与方形底座饰有精美的兽面纹、夔纹。器盖内壁有铭文'王 于成周,王赐圉贝,用作宝 彝',器底铭文曰'伯鱼作宝 彝'。铭文记载了贵族'圉'在周王的典礼上获赐贝币,铸簋为念。

圉甗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41.5厘米 径25.7厘米

腹内壁铸有铭文'王于成周,王赐圉贝,用作宝彝'。

意思是周王在成周(今洛阳)举行''礼(祈福、祈丰收的宗教仪式),赐贵族'圉'贝币,圉铸甗为念。

兽面纹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36.8厘米 径29.9厘米  

此鼎以细腻的云雷纹为地纹,衬托出主纹饰兽面纹与凤鸟纹的瑰丽与神秘。这种以细密的云雷纹做地纹、高浮雕动物为主纹饰的做法,是中原地区青铜器纹饰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方法。此鼎腹、耳及足底的编织物残痕,是墓葬中铺垫于随葬品下面的茵席留下的痕迹。

父丙分裆鼎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6厘米 径20.5厘米

分裆鼎的三足膨大呈袋状,以增大受热面积、提高炊煮效率。此鼎巧妙地利用三个袋状足作为三个兽面的面部。腹内壁铸有铭文'口口父丙'。

伯矩鬲 

西周

通高33厘米 口径22.9厘米

北京房山区琉璃河251号墓出土

平盖,盖顶中央置一由两个相背的立体小牛首组成的盖钮,盖面饰以浮雕牛首纹,角端翘起。口沿外折,方唇,立耳,束颈,袋足。颈部饰六条短扉棱,扉棱间饰以夔纹,袋足均饰以牛头纹,牛角角端翘起,高于器表。盖内及颈部内壁铸有相同的铭文“才(在)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盖内4行15个字,颈内壁5行15字。此鬲纹饰十分精美,各部均以牛头纹装饰,主体纹饰皆为高浮雕,给人雄奇威武之感。艺术设计和铸造工艺极为高超,是周初青铜器中的杰作。

虎纹鼎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 

北京顺义南彩出土 

高15厘米 口径13.6厘米

鼎盖及腹部均饰有写实的腾跃状虎纹,画面生动活泼。写实纹饰流行于战国时期,体现了当时社会思想活跃、艺术随之发展的历史背景。

三角云雷纹高足豆 

战国中期(公元前375年--公元前276年) 

北京怀柔出土 

高49.2厘米 径16.8厘米

此豆的器盖翻转过来便成了高足盘。这种细长柄、圆盖上有三足的铜豆是燕文化特有的造型。

 

三鸟簋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 

北京顺义龙湾出土 

高13.5厘米 径10.4厘米

青铜簋从春秋时期便迅速退出历史舞台,至战国时期已颇为罕见。这种铜簋也是燕国特有的造型。

三犀鼎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 

北京通州出土 

高22.4厘米 径23厘米

此鼎的高附耳、细长鼎足,均为燕国铜鼎的特征。鼎盖上的高浮雕写实装饰则是典型的燕国铜器装饰风格。

鹈鹕鱼纹敦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

北京延庆出土

高20厘米 腹径15.7厘米

鹈鹕是一种捕鱼的鸟,俗称鱼鹰。此敦的纹饰描绘了鹈鹕张口捕鱼的精彩瞬间,

纹饰新颖、极富动感,是战国时期燕国青铜器的一件代表作。这种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纹饰出现于战国时期,

给已传承了一千多年的青铜器注入了新的活力。

镶嵌红铜虎纹豆  

战国早中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76年) 

高38.8厘米 口径19.1厘米

此豆的盖子可倒置做浅盘,圈足上以红铜(即纯铜)镶嵌出虎纹。

在青铜器上镶红铜的装饰工艺盛行于东周时期。

小口鼓腹鼎 

战国中晚期(公元前375年--公元前221年) 

北京丰台出土 

高23.5厘米 径8.7厘米

这种小口鼓腹鼎是燕国特有的铜鼎造型,迄今发现极少。

这种鼎专用于烧水,此鼎腹底部仍残留有烟炱痕迹。

父乙盉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2厘米 径10.3厘米

此盉盖内及腹外壁鋬间均铸有铭文'亚□父乙'。

母已爵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通高18.8厘米

鋬内、腹壁上铸有铭文'母已',意即此爵是为祭祀母亲'己'所铸。

兽面纹贯耳壶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 

高30厘米

圉卣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34厘米 

此卣盖内及器内底铸有相同的铭文'王于成周,王赐圉贝,用作宝彝',铭文与圉甗相同。 

子方罍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58厘米 径15.1×12.5厘米

此罍器盖模仿房屋屋顶,器形庄重,纹饰精致,是铜罍中的精品。器口内壁铸有铭文'子'。

作宝尊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28.5厘米 径22.4厘米

此尊纹饰极尽繁缛,工艺精湛,是铜尊中的精品。器内底铸有铭文'作宝彝'。

单耳云纹和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671年) 

北京延庆玉皇庙出土 

通高6.9厘米 长14厘米

此腹部饰战国时期特有的带状勾云纹与三角云纹。

蟠虺纹壶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北京顺义南彩出土 

高40.3厘米 底径16.5厘米

镶嵌红铜鸟兽纹壶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北京怀柔出土 

高40.6厘米 径11.2厘米

此壶以红铜镶嵌出叶纹与鸟、虎、马等动物纹,纹饰精细繁缛,显示出燕国青铜镶嵌工艺的高超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来源于   首都博物馆       由古玩元素网原创整理   同行转载请声明古玩元素网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