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东方的幸福与患难

 今夕何夕00 2012-08-10

编者:

       考证,认证,企业集团培训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培训也就是在最近几年才逐步火旺起来的。这两年的新经济浪潮带来的就是一股IT认证浪潮,这些范围的面颇广泛。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面就是英语教学方面的,包括现在依然火的“李杨”的疯狂英语,还有就是下文提到的新东方。英语培训最实质性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在出国学习获得一张“王牌”,这种“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的观念制约着对于广大奢望通过海外镀金改变自己低下命运,最终成为“人上之人”的中国年轻人来说,新东方培训模式的出现给了他们一种心理暗示:让我们多快好省地成功吧!作者金凡特撰文以新东方为引子,分析培训市场的现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当盛唐时期的韩愈写下《师说》一文的时候,老师、学校、教育在中国社会体制中崇高无比的地位就被潜移默化地固定了下来。 

        然而,当古老的国度进入新时代,当教育的本源、外延、内涵出现新的定义,当以北京新东方英语培训为代表的“考试经济”不可避免地与商业、法律、道德纠缠在了一起,一个有关教育体制的悖论出现了——既然老师是为人解除疑惑的,那么像新东方这样民营办学机构如果有困惑,谁来替它解除?新东方的成功真的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迷局吗? 

        新东方效应:多快好省的心理暗示 
        孔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见管理之奥义,无论治国创业,其理相通。回顾新东方的创业史,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其创始人俞敏洪的个人色彩。 
        1998年,利益的诱惑、体制的滞后冲击着封闭的高校,当时正值而立之年的俞敏洪摸着自己难以从北大分到房子,也很难在人才荟萃的北大外语系中脱颖而出,评到职称,留在北大已经毫无意思。于是他想站在自己青春的尾巴上,最后再搏一把。 
        事实上,此时的俞敏洪已经远远落在了同学的后面。在北大这种“一捆一捆人考G,一个班一个班去美国”的地方,俞敏洪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考出了英语,去了美国。被逼无奈,俞敏洪也走上了出国的不归路,他去考了GRE。   
       很遗憾的是,他的成绩不理想。俞敏洪最初的GRE总分没有超过2000分,只能申请到美国大学的1/3奖学金。砸锅卖铁,要凑足学费,俞敏洪还差3000美元。对比同学们的人生得意与成功,俞敏洪心理产生了巨大落差,承受了很大的刺激。 
        为了最后的3000美元,也为了人生最后的希望,俞敏洪开始为别人补课GRE,没想到大受欢迎,很快筹集到了钱款。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俞敏洪一下子头脑清醒了,既然我不能出国,为什么我不能帮助别人出国呢?俞敏洪开创了中国大陆最原始的GRE补习授课。 
         新东方的事业迅速扩张。很明显,早期新东方的成功并不是教英语教得特别好,而是它“传经送宝”,通过美国的三大英语考试TOEFL、GRE、GMAT以及后来的LSAT,把一个充满“钱景”的未来“推销”给了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   
         Pass一个考试拿到一个高分,不再是中国人简单意义上的求学和深造,不可避免的世俗心态把它与个人未来的经济利益、社会声誉、等级身份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中国有句古话,“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对于广大奢望通过海外镀金改变自己低下命运,最终成为“人上之人”的中国年轻人来说,新东方培训模式的出现给了他们一种心理暗示:让我们多快好省地成功吧! 
        新东方的市场迅速做大,99年新东方的培训学员不过12万人,2000年到了18万人,2001年到了25万人,教职员工也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000多人。一年前新东方在北京市一个有名的体育场召开开学典礼,规定所有师生员工到场,体育场顿时被挤得泗水不通。鉴于人数实在太多,从此以后,新东方再也没敢举办开学典礼。  
        今天的新东方,早已不是当初的外语补习学校,它声名远播,扩张之势势不可挡。 

        新东方企业:“诸侯割据”的旧王朝 
        就像所有民营企业一样,在新东方形成企业结构后,依托着TOEFL和GRE这两个最主要的考试群落,企业形成了以俞敏洪为核心的领导层,所有领导层周围的人都或明或暗、或多或少与俞敏洪有私人关系。 
        俞敏洪自己创业,带出了他夫人管财务,俞敏洪的母亲出面组织了新东方的后勤,每天开着一辆奔驰车卖盒饭给学生,夫妻老婆店的结构、家族企业的特征把新东方民营企业的特征表现得强烈得不能再强烈。 
        平心而论,俞敏洪是个爱才、识才也懂得用材的管理者,但是在新东方,他显然忘记了北大校长蔡元培“兼容并蓄”的用人标准,他是把自己的昔日同窗、好友尽可能地拉到自己的身旁,从支撑起了企业的管理架构。 
        从负责留学移民咨询的徐小平到负责出版的副校长包凡一,从编写教学软件的吴强到联东伟业新东方在线的钱永强,高级管理层中北大系,尤其是北大外语系的背景以及与俞敏洪个人的私人交情给人印象颇深。俞敏洪的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甚至高考复读班的同学,出任新东方的中层管理更是时有发生。 
        到了2001年后期,新东方创业的短视效应开始爆发“综合症”。首先是在教授外语过程中,纯外语系往往强调自己“根正苗红”的先天优势,客观上造成教职员工的内部不平等。正如一个非英语系出身的年轻教师指出的那样,“英语,一开始是要把它当成一个工具来学,然后要把它当成一门学问来做。”既然是要做学问,那么是不是英语系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后天的勤勉与努力。 
        新东方的发展过程中,也的确涌现出很多非英语专业出身,但是精擅英语的年轻俊杰,他们在化学、生物、地质、商业、法律、文学评论等各种分类英语的教学中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领悟能力之深刻往往超越了纯英语专业的人。他们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无疑是新东方的一大损失。 
        高层管理层之间相互的认同度也不高。个个都是聪明人,个个都想掌握自己的地盘,还未彻底强大的“新东方王朝”过早地出现了“诸侯割据”,从高端英语培训分化出来的大学四六级培训、IT培训、英语听力、雅思培训、教学软件研发等等被诸人割据开来,逐个蚕食。它们个个打的都是新东方的旗号,但不都听令于新东方总部,相关的利益、矛盾、冲突不断。 
        可怜新东方每年向美国输出的准商业人才占到中国大陆的1/3强,而培训集团内部居然无法实现职业经理人制度,原始、保守甚至带有倒退倾向的“合伙人制度”让俞敏洪觉察到了危机。学校先后成立“CEO联席会议”和“校长联系会议”处理内部矛盾,但均不了了之。2001年5月,新东方又聘请咨询公司普华永道诊断“企业病”,但这一次连普华永道都险些被牵扯进去,后者发觉不对,赶紧抽身而退,企业改造寿终正寝。 
        唐朝的“安史之乱”把王朝引向了没落,新东方企业内部缺乏明确的“中央集权”,各“诸侯”“拥兵自重”造成的管理混乱又将把新东方带往何方?看看无数中国民营企业衰败的结局,光想想这样的问题就叫人不寒而栗。 

        新东方模式:暴利的模式 
        2002年5月底,美国教育考试中心ETS在华起诉新东方,再次把新东方办学模式推到了历史的前沿。面对新东方未经考试中心的同意就使用ETS保有知识产权的教材和长达几年的明显侵权事实,新东方振振有词地把原因解释为“原版材料太贵买不起”和ETS单方面的不合作。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就在与美国普林斯顿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周旋的一年间,新东方的市场份额急剧扩张,从北京蔓延到了上海、广州,甚至西安。市场扩张造成的对人员剩余价值的压榨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上海新东方创办期间,几位老师从上午八点讲到晚上九点,下课之后疲惫的老师不得不相互搀扶着走出新东方,然后他们不是回家,而是搭乘出租车到机场,赶飞机到广州,次日在广州,又是上午八点讲到下午五点,如此循环。 
        在新东方,人力资本的折旧非常快,教TOEFL的老师最多支持五六年,教GMAT的老师最多教三年,教GRE的最惨,不过任职2~3年便支撑不住,当然老师、学校的利益回报是相当丰厚的。上海新东方一次暑期班下来,老师的工资超过十几万,十几个老师一起去新东方所在地附近的一家中国银行存钱时把人家银行的柜员都吓了一跳,以为来了一帮洗黑钱的。 
        今年ETS的索赔把金额从100万人民币扩大到3000万,但是据业内人士称,美国人还是被新东方狠狠地耍了一把。国内英语培训市场价值3000亿人民币之巨,新东方约有10%~15%的高端市场份额,它赚取了的利润接近暴利,而且还相对垄断了市场。 
        民营性质的新东方集团2002年仅纯利一项就有1.2亿人民币,2003年据说会更多。对比国内三大网站的亏损、四通集团的投资失利、郑百文的谎言、东方电子的盈利泡沫,新东方简直是一个奇迹。 
        站着政策与国情的夹缝之间,新东方巧妙地利用了教育事业与民营企业的灰色地带,为自己打造了一个教育集团的身份,其实它是一个分工高度细化,实施商业垄断战略的企业。自由市场经济并不反对自然垄断,但是根据“垄断与暴利不兼容”定律,一个企业它可以是垄断的,但它不能是暴利的;一个企业它可以是暴利的,但它不能垄断。而新东方的悖论在于——它既搞垄断,又是暴利。 
        一位法律专家一语道破天机,新东方的“快速发展定律”是在与逐步并轨的中国法律开大玩笑。“ETS不把材料卖给你,并不代表你可以盗别人的版;考试原材料价格高昂,并不代表你可以鱼目混珠,在不经过别人的同意下,牟取利益;商业合作失败一说更是荒谬,合作都是你情我愿,根本不能与盗版问题混为一谈。” 
        “法庭上的胜负早就分出来了,新东方所要纠缠的仅仅是一个赔款金额的问题。”专家最后说。另据其它渠道的消息说,此案的压力已经把中国法律界逼到了墙角,成为国外知识产权机构考核中国执行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经典案例,以后国外知识产权受侵害的企业起诉中国企业均会有所参照。 
        新东方的处境非常微妙,它的主要核心收入模式极大地依赖于ETS的真题考卷以及后者长期以来对它的忽视,所以新东方的业务模式相当脆弱。这就与RealNames把网络实名系统托付给微软的IE服务器,一旦微软翻脸,RealNames只能申请破产的道理是一样的。  
        从种种迹象看,新东方不可能不知道这种业务在运营层面、政策层面和法律层面的风险,只是由于中国市场未全盘开放,新东方得以采取漠视、回避甚至逃避的态度,但是这已经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 
         在与联想合资打造新东方在线的过程中,新东方就把ETS事件引发的法律风险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引起事后联想极大不满,以致撤资退出——撤资还算好的,如果这种事发生在国外,投资者有权起诉被投资企业披露信息不完整。 
         困难也好,游戏规则不规范也罢,新东方的道路毕竟还要走下去。期待新东方本身成功实现转型,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民办教育集团,今后可以成为上市企业,为公众利益谋福;也希望新东方能够尽快与ETS达成一致,以正规、合法的办学手段继续发展壮大,为中外年轻人的求学交流架起桥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