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森潘咨询(senpan83968132) 先看一段故事: 15年风雨辉煌路,百年教育报国兴。这是中国学子海外梦最大的中转站,它的企业文化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是整整一群人。创始人俞敏洪提出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人生理念指引了无数有志青年前行。 新东方的成功,引来各地外语培训机构的群起效仿。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语培训机构赶上了新东方。原因很简单,新东方的课程、教学技巧可以复制,但新东方的精神、企业文化和人文情怀是无法复制的。 在新东方培训过的学生把她描述成“中国留学生的最后一所母校”,这是一所精神母校。数十万计的学生们在这里除了研究如何应付国外的入学考试,学习签证的方法,还知道了一种人生的精神:“从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是新东方著名的校训。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管理方式可以分成很多种出来,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类别区分方式,既是从管理对下属的态度运用的角度上,分出希望式管理和绝望式管理。 1 希望式管理 在具体的管理方式运用中,管理者首先体现出对下属的充满信心,认可下属的现有工作能力,同时,帮助下属确立自己的希望所在,指出其实现希望和具体路径所在, 鼓励下属对未来的希望展开行动,并对下属保持足够的观察,主动发现下属的每一个小的进步和成就,并及时总结传播出来,以此来鼓励促进下属持续的努力和进步, 维持下属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这种管理方式对下属的好处自然不言而喻。首先,保护了下属的自尊和工作热情,让下属获得在情感上的满足,提升对工作的关注程度,在遇到问题时,下属们从找推卸理由开始逐步转变到找解决方法。而从管理绩效的角度来说,这种管理方式可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下属对公司硬件的依赖性,减少内耗,缓解各种内外部的对立情绪,实现管理输出和员工绩效的正面循环。 当然,这种管理方式对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首先得抱着尊重人的基本原则,健康积极的心态,开放性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同时,还得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强,不要吝啬自己的笑容和表扬,还得经过一定的学习和锻炼,方可熟悉运用此管理方式。 但是,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上,可能会出现见效慢的状况。同时,管理尺度若是把握不好,容易使得管理者滑到”老好人”的状态。我们常见的传销,多用此管理方式。传销管理者总是先给传销者建立梦想(例如一年赚上一百万),并指出实现其梦想的具体路径(例如得要发展N个下线),同时,不断发现并总结每位传销参与者每一点进步和成就(例如又拉了一位新传销者进来),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传播(例如大小会表扬)。虽然收入低,虽然未来发展空间渺茫,虽然生活办公条件艰苦。但是,传销参与者的精神状态和执行却是可以维系在一个相当不错的水平上。就管理思维而言,我们得承认传销在管理原理上确有其先进之处。 2 绝望式管理 在现实中,我们常见的或是说经常运用的,却是绝望式管理。 绝望式管理的原则就是管理者侧重给下属带来压力为主要管理手段,教导下属的原则是:不好好工作,你就会失去什么。 例如,失去工资奖金增加的机会、失去职务的提升机会、失去假期和福利等等。更狠则还有:工资奖金被扣发、职务被降低甚至干脆开除出门。总而言之,只要是不听我的话、好好工作、不要说将来的收获,将来现在的收获和地位可能都保不住。同时,管理者希望工作环境里保持者一种紧张和严肃的气氛,自己说出来的话会被得到马上的执行和落实。时不时拍拍桌子,动辄声称把某某开掉。或是:”这事搞不定,你们部门这个月的奖金全没了”. 试图用一种硬性”逼”的方式来让员工加强对工作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在管理运用中,管理者会不断告诉下属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把下属的每次失误变责问下属的理由,强调下属工作失误或是工作不利给公司带来的损失,甚至是给公司带来了什么样危险,想方设法给下属增强危机感和压力,让下属设法通过好好工作,以保住现有的收入和职务。却很吝啬告诉下属,管理者对他们的信心和将要收获什么。更不会去帮助下属建立对未来的希望。 绝望式管理的根源,是种将人按照等级区分的观念,管理者认为自己比下属优秀,下属的能力必定在自己之下,只配做下属,同时,必须得服从管理者的管理和指挥。同时,管理者对下属的不信任(你办事,我不放心),不信任下属的工作能力,缺乏耐心和热情来对待下属。 当然,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见效快,尤其在一些紧急事件的处理上,桌子一拍,大家伙跑得溜快,同时,无须学习,会对下属拍桌子就成。但是,这种管理方式所带来弊端更多。 例如:使得下属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工作失去热情,对自己的未来和提升失去信心,对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努力失去兴趣,对公司失去依托感,总而言之,对自己在这间公司的未来产生一定程度的绝望情绪(所以称之为绝望式管理)。同时,在工作方面,为了避免老板的问责,而导致自己的损失和危险,下属们则尽可能的少出头,少承担责任,这种态度和行为对待工作,对公司的贡献自然就得有所下降了。同时,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安全角度来考虑,还得不断去寻找新的出路,也好为自己留个退路。 当然,管理方式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笔者分析这两种管理方式,也不是评判孰优孰劣,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环境是变化中的,关键是于什么样状态下的运用何种管理方式。总之,管理仅仅是过程和工具而已,收益,持续的收益,才是管理者最终所想要的。 博商∣中国民企自己的商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