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川气度 云水襟怀 ——读胡江山水画

 一大山人 2012-08-11

 
 
                                                                            

 

山川气度 云水襟怀
 
——读胡江山水画
 
1024×555
曙光初照
717×709
春山晨雾
603×768
 
哈尼之春
 
1024×521
丹霞奇观
448×767
峡谷烟岚

556×768
 
胡江简介

    胡江,1956年出生,广东省茂名市茂港区沙院镇人。

    现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副院长。暨南大学两岸四地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古月轩艺术总监;暨南大学、贵州民族学院、广东嘉应学院等兼职教授。广州市天河区政协委员;广东省高级艺术设计职称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胡江善长国画山水兼长书法、雕塑。作品入编《书画30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艺术成就展》作品集、《广州美术家档案》等。作品曾多次在《荣宝斋》、《美术》、《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香港书画报》发表,包括广东卫视、凤凰卫视在内的多家媒体对其作专题报道。

    近年来,胡江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永福堂,全国政协,中国国家博物馆,香港、澳门特区政府,英国牛津大学,日本牧口纪念馆、池田大作[日本],中国驻意大利米兰领事馆;暨南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台湾第一科技大学、台湾实践大学、韩国、泰国等国家机关、学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勤奋灵悟,胡江印象

                                                                        《胡江山水画选》序一

                                                                                         陈金章

    1979年,经电白县文化馆一位美术工作者介绍,我与胡江结识。那年,他在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深造。自始,他不时会带一些国画习作和山水写生稿让我提意见。诚恳、勤奋、好学、悟性强,是他最初给我留下的良好印象。弹指一挥,不知不觉,三十年过去了,初见的清瘦和善小青年,也已变成一位壮实敦厚的中年人了。几十年的人生砥砺和奋进,如今他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创作基地特聘专业画家、书法家,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广州松田画院执行院长;还是暨南大学的兼职教授。但无论称号和头衔如何多,光环多么大,他给我的印象依然是勤奋灵悟、诚恳谦和。

    30年来,胡江除了办国营企业、刻雕塑、烧陶艺,还坚持国画山水写生和创作,还勤习书法,是 ‘勤学’者。他的爱好是广泛的,也是用功的。

    1982年他的毕业创作《张旭醉墨》在美术学院图书馆展出,他的指导老师段起来教授指着作品对我说,这件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其实,这是我头一回看到他的陶瓷雕塑,造型特别,人物的醉意醉态刻划得生动传神。其后这件作品被书法家欧广勇先生推荐给羊城晚报并亲自撰文发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无疑,这是胡江在艺术创作道路上走出的第一步。这一步,感觉是有力的、扎实的。

    2006年,是胡江来广州发展的第七个年头,适逢暨南大学筹备百年校庆,他应邀为校庆创作了国画 《秋声》、《百年树人》及一座孔子雕塑——《万世师表》。这一批创作胡江相当用功、投入,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暨南大学百年校庆庆典活动中,还特举办了“暨大百年情----陈金章、杜滋龄、胡江、朱永成”国画展”,我应邀参加了校庆系列展览的剪彩及孔子雕塑《万世师表》的揭幕仪式,当时的场面热闹非凡,文化氛围很浓很浓。展览会上,胡江的十三米长卷《江山叠翠》及《暨南蒙古包》《百年树人》等专题作品,赢得了暨南大学胡军、蒋述卓、贾益民、陆大祥等领导的好评,校董梁仲景、校助林如鹏(现己是副校长)还多次赞扬我对胡江指导有方。说实话,胡江是个悟性很强的人,近十年来在山水画上用了很大的功夫,付出很大努力。从他画作可以看出:他善于将学院式的审美方式与民族 (工艺美术)的审美趣味巧妙地融合;善于将他对书法线条和雕塑块面的理解与实际水平在山水画的笔墨中得以应用与发挥;其处,他善于把握山水画面的整体性,虚实关系处理得当,开合自如,作品大气,特别是大幅山水画效果更好。他对云、水的表现能融合中西绘画技巧,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到了个性语言。我想,这与他的素描、雕塑基础,书法基础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说他国画山水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胡江近几年来主攻山水画,读了不少书,方向是对头的。这些年来,每月或每隔二周他必带一些作品给我看,我很高兴,因为每次都可以看到他的进步,且在线条的运用上逐步有了他自己的想法,笔墨与构图也有他的个人面貌。这是可喜可贺的。

    这册子的结集出版,是他多年勤奋苦学的结果。今能列为“岭南水墨精品”系列丛书,说明了专业出版社对他作品的认同,对他艺术成果的肯定。然而,艺术追求是无止境的,胡江要走的路还很长,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尚需再下苦力,勤学传统,多师自然,在生活、大自然中探索艺术规律,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在学习和实践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愿胡江在往后的日子里,艺术之路能越走越广阔,不断带给我们惊喜和感动。

    这是我的心底话,大实话,诚为序!

                                                                                              己丑岁初春于广州美术学院


胡江:和而不同海纳百川阿顿

    一

    高剑父与黄宾虹的艺术道路,在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以综合南北宗绘画与西方写实沟通起步。而在艺术求变的道路上,黄宾虹选择的是对传统的回归。高剑父则侧重于西洋画派技巧的融合,由此,诞生了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自二高一陈以后,在第二代传人中,不约而同地又回到了传统的继承中。方人定是其中觉醒得较早的一位。他在创作初期,受到日本绘画深刻的影响,但到了后来,发现日本的绘画其实根源于中国传统,于是又回过头来加紧学习传统。这种觉醒,在杨善深、黎雄才、赵少昂、关山月等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实到了后来,无一不是选择了对传统的回归而后成其大者。

    当然,这并不是对岭南画派的一种否定。岭南画派给广东画人乃至全国画坛最大的影响就是大胆接受外来形式取消了陈陈相因的僵化的意境,在思想上得到了最大的解放,这才是最重要的。

    岭南画派在第二代传人相继去世后,日渐式微。传人大抵有杨之光、陈金章、欧豪年、梁世雄等等,由于艺术的多元性,一些岭南画派的弟子,不认同自己是岭南画派的传人。是与不是,在他们的艺术道路上,岭南画派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历史印记,这是不可否认的。

    而对于即使有“南人北画”之誉的胡江,却落落大方地承认:自己是岭南画派的第四代传人之一。

    胡江是学雕塑出身的。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在广美学习期间,拜陈金章为师,研习国画,所以,胡江的第四代岭南画派传人之说是确切的。

    在艺术的领域里,胡江是一个多面手,涉猎广泛,刻雕塑,烧陶艺,写书法,画国画,在涉及的每一个方面,居然都有不俗的成绩。这与胡江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

    胡江的人,极具亲和力,为人诚恳,做事踏实。在他的交游可以看到,他的好学勤勉。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等人在世的时候,胡江便借着各种机会向他们学习讨教,只要有学习的机会,胡江都不会放过。胡江与岭南画派以外的画家的交流,也是促成他艺术博大的一个重要因素。象刘大为、李宝林、许钦松等人,都在不同程度地拓宽了胡江的眼界。不但如此,就连画坛以外的诗人、学者、民间艺术家等等,都愉快地成为了胡江的朋友。胡江在艺术上,有一种包容的态度。这在艺术领域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除了得到岭南画派大师们的耳提面命,胡江上溯传统,融汇南北,兼收并蓄,这需要有博大的胸襟。

    记得在著名学者李育中教授百岁寿辰和他的新书《南天走笔》发布会上,胡江和他的恩师陈金章以及艺坛前辈潘鹤、陈永正等近百名文艺界人士一同受邀出席。在为李老现场挥毫祝寿的环节,陈金章画松,潘鹤画鹤,陈永正题字,胡江则在一旁为恩师们铺纸研墨,认真地观摩着前辈们的笔法——虽然此时的胡江在艺术界已经是享有盛名,但在老师面前,依旧是恭恭敬敬。尊师重道的胡江,颇具翩翩君子之风。

    敏而好学的胡江,在老师陈金章的眼里,“无论称号和头衔如何多,光环多么大,他给我的印象依然是勤奋灵悟、诚恳谦和”(陈金章《胡江山水画选》序);在朋友罗一平教授的眼里,“他的社会能力很强,讲义气,朋友多,只要我有难处,就会想到他,而他总能解决”(罗一平《胡江的人物雕塑和中国画》);在我的眼里,胡江则是一位感情很细腻的人,印象最深的是,在每一个节日,手机里第一个收到问候和祝福的,总是胡江。我想,有胡江这样的朋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和值得骄傲的事情。

    从古到今,论画者无不将画家的人品放在首位,所谓画品即人品。胡江的口碑在认识他的人眼中,都是无可厚非的,那么在这一前提下,胡江的画在格调上就已经高出常人许多了。

    胡江的山水国画,苍茫润泽,大气浑厚,这种特质的形成与他的艺术层面广有着极大的关系。

    陈金章对胡江的山水画评价最为到位:

    “他(胡江)善于将学院式的审美方式与民族(工艺美术)的审美趣味巧妙地融合,善于将他对书法线条和雕塑块面的理解与实际水平在山水画的笔墨中得以应用和发挥。他善于把握山水画面的整体性,虚实关系处理得当,开合自如,作品大气,特别是大幅山水画,效果更好。他对云、水的表现能融合中西绘画的技巧,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到了个性的语言。”

    这番话把胡江的画学渊源以及国画特点和内涵说得淋漓尽致。经过三十年的艺术积累,胡江把所学的各种技艺融合在他的山水画中,成效可想而知。譬如金字塔,有深厚的底子作支撑,博,然后专,这就为到达艺术的巅峰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笔墨当随时代,在当今艺术多元化的趋势下,人的审美观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在当下,客观实物和自然景象,已经不能再像从前保守主义那样如实地描写,我们要的并不是外表的似,而是内心世界、精神实质的似。从客观物象抽出最有代表意义的神髓,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想象,这就是不似之似。

    在山水的形象上,胡江善于取舍,当细则细,当弃则弃。他用变化极多的笔法勾勒、渲染、焦墨、淡墨等,在笔墨的运用过程中得到表现情趣的满足。胡江在画面的布局上,注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整个画面看起来不局促,即使是小画,也能够感觉到气势磅礴。胡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留白,他的留白并非是单纯的空白,反而让人感觉到是一种介乎天地之间的中间色,令人感受到有风云雨雾的存在,空间感强烈,这就是山水画中的气韵。

    胡江在他最近写的一篇创作心路里这样说到:注重写生,关注大自然中山水画创作的相关元素,结合对阴阳、开合、生气、纳气、气脉等相关堪舆学概念的理解,加强对大自然气象的体悟,深化对气的认和、实践和探索,并力求将客体山水的真实之美和主观意识进行有效融合,从而营造出新的精神意象,创造出认为的可观、可游、可居和使人们精神得以栖息的第二自然——心灵的精神家园。

    胡江讲述了他是如何从大自然中去获取这种气韵的。走近自然,与自然界的真山水融为一体,以造化为师,对景写情,胸罗万山之气,下笔气韵自生。胡江深谙阴阳和谐之美,在他的山水画里,跳跃中暗藏着静谧,明朗中蕴含着苍茫,润泽中包含着劲道。他的山是无尽的山,他的水是缠绵的水,他的云是悠远的云。

    和,是胡江山水画追求的一个至高境界,画如是,人亦如是。

    “和而不同,海纳百川”,是著名学者李育中教授题赠给胡江的一句话,既是对胡江山水的评价,又饱含了对胡江创作的一种希冀。中国的美术说的是一种思想认识,而且还是一种技能,思想上的认识可以遥遥领先,而技能则必须长期的磨练才可以获得。胡江的路,相信在海纳百川之后,会带给人们更多不同的和。我们衷心的希望,通过胡江的山水,让更多的人了解岭南山水,通过胡江的人,让岭南画派得以再继续发扬光大。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二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