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知识说要(一)

 军休强军路 2012-08-11
心理知识说要(一)
发表时间:2010-03-04 22:53:00 阅读次数: 79      所属分类:心理学

心理知识说要(一)

 

周诗淳

 

心理健康与心理需要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一样,其素质是先天秉赋与后天锻炼的体现。对于身体健康的标准,在西医学上,有着客观的评定,而对于心理健康就不容易有统一客观的评定标准了。这是因为种族、信仰、政治、文化的差异所至。比如,对于青春期紧张、多动症、精神异常、灵魂现象、同性恋……东西方的认识就不一样。另外,从“一念之差” 的角度来说,人的心理健康变化是极快的。

 

还有,不同的群体,又有着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比如对于学生来说,其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具有承受老师批评的心理能力;是否能够正确对待考试的成败;是否能保持不骄不馁的心境(相对稳定,比较长期的心理状态)——学校不像家庭,也算一个小社会,能否适应群体、同桌、老师……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变化的阶段,能否克服青春期的躁动……都是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

 

人,是生活在需要中的。然而对于心理营养的需要,人类却有着统一的基本内容,就像需要水、蛋白质、糖份、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这七大饮食营养一样,人类自古以来都需要安全感、尊重、爱这三大最基本的心理营养。对于安全感与爱的重要性,大家都想得到;对于尊重,大家似乎就想得不深入了——心理学家、圣贤、僧人、道士……都一样;佛字拆开来解,虽然已经不是“方外人” 了(佛——弗人),可一些在修行的僧人却仍然对“主持”、“ 师太”、“ 大德”、 “世尊” 之称动心在意;可见佛门之“尊” , 虽发乎礼,而可悦其心。

 

    对于“尊重” 的重要性——特别应该注意的是,由于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所致,家长对子女,子女对父母,往往用自以为是的“爱” ,代替了“尊重” ,结果常常弄得……

 

 

 

 

需要尊重,是人的本性;是人的优点,也容易成为人性的弱点。自尊,似乎是人无限度的需要。但是,自尊过分,往往会产生儿童及女人最容易出现的受宠忘形状况,令人生厌。又如恃才傲物的自尊——特别是统治者为了获得更多尊严,以至无限度的权力欲望暴涨,就会危害人民……

 

当然,三大心理营养的需要也与饮食营养一样,过剩了,是不利维持自身心理的免疫力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如一个从小就习惯了师长严厉要求的学生,和一个从小就受师长溺爱的学生相比,对于相同的心理刺激,感情挫折,前者可以表现为无所谓(也有的学生觉得老师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宠爱)的态度;后者则表现为难以承受其精神痛苦。又如对于重大考试的失败,前者可以承受这样的挫折,自己把问题想通;后者则不能承受这样的打击,甚至难以在失败的沼泽中自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