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兒時的體罰有助於提高社會協調性

 youko蔵書閣 2012-08-12

日本江戶末期著名思想家、明治維新的先驅者吉田松陰,10歲時就在藩主面前講議兵書,非常聰慧。按照現在的觀點,IQ很高。日本某腦科專家認為,吉田的成就與其少兒時受到的體罰不無關係。

吉田松陰為家中次男,6歲時被過繼給身為兵學老師的叔父吉田大助做養子。而後,養父過世,便在松下村塾接受教育。吉田在那所受的教育極其嚴酷、激烈,其母曾哀歎,這孩子活著還不如死了好過。儘管體罰什麼時候都有,但吉田所受體罰之重即便在當時也是很罕見了。

 

智力的遺傳影響在少兒時相對較小。也就是說,即便沒有遺傳到高智力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當,智力也能充分發展。不難看出的是,吉田松陰的腦因激烈的教育而受到刺激,打小智力就得到充分發展。但是,僅是體罰的話,吉田充其量不過是聰明人而已。

實際上,值得關注的是體罰的教育本身。人腦中有疼痛神經回路,具有將身體的疼痛變為心痛、聯結社會協調性的功能。少兒時的體罰激發了疼痛神經回路,其社會協調性也得到提高。當然,體罰過重也會變成虐待,導致腦萎縮。

吉田松陰很有可能就是接受嚴酷教育的同時沒有對腦的成長造成惡劣影響,疼痛神經回路發達,智力、社會協調性得到巨大的提升,才得以青史留名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