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溪镇

 寒江读舟 2012-08-12
一、区 域
  沙溪镇地处潮州市之西南,在韩江下游西岸桑浦山北麓平原,距市治34里(17公里)。东邻金石镇属的塔下、仙德、潘厝村,西接揭阳县登岗镇属的双桥、程厝洋、肖畔、黄西村, 北哗浮洋镇属的娱乐桥、桃李陇村,南傍桑浦山的东山,蟹目山,与彩塘镇及揭阳县的地都、炮台、登岗镇隔界。本镇的最北端位于前陇一村与浮洋镇之刘厝交界处,为北纬23°34′20″,最南端位于桑浦山芝兰山脉与揭阳县地都镇交界处,为北纬23°28',南北宽度为6′20″,最东端位于金石,彩塘与本镇之交界处,为东经11°36′42″,最西端位于刘畔村与揭阳县双桥之交界处,为东经116°32′16″,东西长度为4′26″。全镇东西长约12里半(6.25公里),南北宽16里(8公里),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
二、沿 革
  沙溪镇昔属海阳县的东莆都,民国3年(公元1914年)海阳改称潮安,东莆为全县18都之一,统辖范围即现在金石镇大部和沙溪镇全部。东莆都又有上下东莆之分,现沙溪镇大部属下东莆(其中西林,前陇、沙溪与现在的金石镇大部属上东莆),民国以后,隶属几经更迭,先后有第11区,第13区,第7区等名称,至民国28年6月(公元1939年)潮汕沦陷前为潮安第7区属,1940年9月,设伪东莆区公所于金石。民国34年(公元1945年) 9月,抗战胜利后属潮安县第7区,区署设于彩塘,是年冬,裁区扩乡,隶属东莆乡,乡公所设于金石,其地域仍为原东莆都所辖。
  建国后,隶屈也多次更变,1949年11月,与金石、彩塘合并成立潮安县第7区。1953年5月,与金石及第6区的石鼓、古楼、新乡、大巷、庄西陇合并成立潮安县第10区,区公所设于金石。1955年5月,改称金石区。后几经撤区并乡,几易名称,至1958年9月成立了金石人民公社。1961年3月底,金石人民公社拆出沙溪人民公社,至此,沙溪才成为一个单独的基层政权。1983年11月,改称沙溪区;区公所设于沙溪村,1987年2月,改区建镇,镇政府驻地沙溪村,故以沙溪为镇名。
  沙溪镇辖17个行政村,共31个自然村。计:前陇一村(前陇村北部、下乌门),前陇二村(前陇村南部,上园、下园村),上西林村(俗称孙厝),下西林村(俗称洋东),内池村(内池村,五房(凤雏陇)村,棋盘村),沙溪一村(沙溪头村南部),沙溪二村(沙溪头村北部、 卜吉巷村),高厦—村(高厦村新厝、南溪村、高厝洋村),高厦二村(高厦村旧厝),高楼村(陈高楼村,浦边村、鲲头村),五嘉陇村(叶厝,李厝),贾里村(贾里,庵头、寨内),刘畔村、程畔村(程畔、塘畔、路边),玉湖村(俗称白沙湖),仁里村 (陈李畔、庵边、陈畔),生聚村(俗称孙厝洋)。
三、镇所在地
  沙溪镇政府在沙溪市场大街南侧,以原巷内祠(西祠)为基础,连接贞元书院旧址,加以扩建,大门朝向街道,建有马蹄形二层办公宿舍楼及会议厅、餐厅等,总建筑面积1326平方米,占地3亩9分5厘。距市治34里。位置介于沙溪一村与二村中间,居于本镇山地平原之枢纽,交通方便。水路有内洋溪,东连中离溪可达汕头港,西通揭阳榕江,西北分支流穿生聚、仁里、玉湖、程畔等村入玉窖溪,北通风塘镇浮岗。机航、木船四季通行,是联结揭阳、汕头的内河航道。陆地有南北两大乡道。南乡道为沙刘线,东通金石,西接登岗,北乡道为金贾线,东连鹳巢,西通贾里。两大乡道皆通潮汕铁路线公路,各村南北走向乡道都直通南北两大乡道,公路四通八达,机动车辆皆可通行。
  沙溪镇政府驻地沙溪村(包括沙一村、沙二村),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1961年设置公社(镇)以来,一切设施逐步臻于完善,各项建设稳妥发展,镇内有公户居民699人,沙溪一村、二村有农户居民8859人。
沙溪农贸市场(上午集市)占地不大,街宽10米,长2里,商店楼房,初具规模。镇内有潮州市公安局沙溪派出所、工商所、税所、财政所、银行、信用社、供销社,合作商店、食品站、邮电局、粮管所、供电站等单位,有抽纱厂、锡页厂等企业,有教育组,沙溪中学、沙二联中、沙一小学,沙二小学、幼儿园、文化站、广播站、影剧院等文化教育单位,有卫生院、医药门诊部、兽医站等卫生机构,有石料加工、缝纫,贝灰、建筑等工副业。更有利用温泉科学养鳗的东湖、潮州,温泉3个养鳗场。
四、乡村概况
  本镇地处滨海桑浦山之北麓,原由海滩形成,初为放养水禽(主要是鸭)和捕鱼之地,渔、牧民在山麓高地盖茅屋栖身。宋朝始有福建人来此垦殖,逐渐建立一些宗族聚居之村落,各村落设置社神,结杜同盟,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社乡之间频发矛盾械斗,甚至结下深仇,开龛发誓,不相嫁娶。民国成立,帝制虽已推翻,但此现象依然存在,乡政管理也大都承袭清制,后改为保甲制度。
  本镇民风向来谆朴,以农业为主。按地域可分为近山片(沙溪、高厦、高楼、五嘉陇,贾里、刘畔)和远山片(西林、前陇、生聚,玉湖、仁里、程畔)。近山片土地较广,且有山林、土石之利,足以自给,无需向外发展。而远山片土地面积较少,无山林、土石资源,故多方经营。西林发展柑桔苗,前陇种生柑致富创新乡,生聚经营锡页加工业,仁里过洋经营工商业,多有成就,出现了新铺、旧铺、富珍、桂记、富盛、钦合等富户。
  抗日战争时期,上东莆沦陷后,下东莆所属乡村成为缓冲区,日寇、敌伪、兵匪横行乡里,百姓备遭浩劫,出现了散乡、绝户、逃荒种种悲剧,使本镇人口及物质的损失至大,思想的危害尤甚。
  建国后,经过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桑浦山土匪肃清,人民安居乐业,乡村出现夜不闭户的景象。封建的乡界、房界旧观念被打破,鳏夫、寡妇自愿选择配偶进行结婚,同姓、同村互嫁娶,几千年的封建旧观念逐步消除,人民群众团结互助,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政治民主,经济繁荣,生活改善。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进行体制改革,发展商品生产。各村百业兴隆,经济日趋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容村貌一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