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趵突泉公园北门,位于西门桥的出口,向西约200米南拐,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老街叫“剪子巷”。在街的北口处东墙上,悬挂着一块“市民喜爱的老街老巷”的铜质牌匾。巷子口有一个约十米高的铁艺圆形拱门,每当夜晚来临拱门上赫然醒目的大红色霓虹灯"剪子巷”三个字闪闪发亮,站在泉城路西段往西门桥方向一看,(济南话)嚎!“剪子巷”仨字,楞亮!
听说五十多年前的“剪子巷”。那时,趵突泉的西墙有一段是石头墙基,上半部分有镂空花墙子,透过间隙可以看到宣泄湍急的泉水。旧时的剪子巷街面是用石板铺成的,泉水从石缝中冒出水流成河。那时候,随便掀开一块石板就能看见清澈的泉水。顽皮的儿童会蹶着小腚,拿个小网子,低头弯腰的捉游在水中的鱼虾。老人们则侧着身子躺在竹躺椅上,地上放把泥壶,品尝着用泉水泡的茶,也有三两个老太太一樶坐着“马扎子”手里拿这个蒲扇摇着,啦瓜家常。悠游自在。老济南人就是这样享受着“清泉石上流,人在水中走”的独特自然生活。 听老一辈说,当年的剪子巷是一条建筑别致,古色古香的狭窄小街,巷子两侧多为二层楼的店铺房,底层多以店铺为主,是木板搭门,棕色的木板宽敞、高大,由七八块狭长而活动的木板拼合而成。清晨,把搭板一块一块的拆开,伴随着木板的碰撞声,一天的生意就开张了。一层为作坊,二层一般是店主住房,窗户都镶着带花的棱子。那时,街的两侧大多以铁匠铺为主,百姓日常用的刀,剪,铁锅,水桶,火钩子,炉铲子,干农活的锄,镰,锨 镐头,赶马车用的马鞭等等样样都有,比比皆是。有的挂在门框上,有的摆在店铺门口,实物都成了活广告,满街伴随着叮叮当当打铁的声音好不热闹,生意做的是红红火火。其音乐般的节奏常常吸引着过往的行人驻足观望,十里八乡的老济南人都乐意长途跋涉地来此地购买货真价实的物件。一把硕大的剪子的模型矗立在巷口,再贴切不过的诠释了老街的内涵。想必“剪子巷”也由此而得名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