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济南是古老的,她有她自己的味道,老城区更是如此,她是老济南的缩影。 她没有来往神色匆匆的人群,没有车水马龙的繁华街道,没有灯光璀璨的高楼大厦,她更多的是饭后在垂柳下乘凉的居民,古色古香别有韵味的老街巷,文艺且有故事的小商小店。 她在用自己独特的生活节奏演绎着和缓而又随性的生活状态。 如果说,鳞次栉比的商厦楼宇象征着济南的经济快速发展,那么,那一条条的老街老巷则标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们是济南一条条错综复杂的脉络,每一次的跳动都是一个故事。 这一次的旅行让我们从这些低调的老街巷开始吧,因为这里可以找到印象中老济南的样子。 鞭指巷鞭指巷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街道办事处辖区西部,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巷。鞭指巷北起双忠祠街,南止泉城路,东邻省府前街,西邻高都司巷。 鞭指巷的故事传说很多,自明朝济南设府后,该巷附近设有布政司、都司、都察院等衙署,巷内曾住过一名刘姓都察院都御史,人称“刘都宪”,此巷一度称为“刘都宪巷”。 清康熙年间,此巷内逐渐有了若干家经营鞭子、缰绳、鞍子等皮革制品的手工作坊。久而久之,这条街巷被人们习惯地称为“鞭子巷”。该巷因有一段饶有趣味的民间传说而脱俗附雅,改称鞭指巷。 鞭指巷有一座“状元府”(今巷内9号、11号大院) 状元府 鞭指巷的历史可有数百年了,每走一步都是风景,多看一眼便是幸运。 剪子巷旧时济南有不少带有行业色彩的老街古巷,其中最能代表老济南行业特色的街巷之一当数剪子巷了。 剪子巷位于趵突泉公园北部西侧,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北起共青团西路,南止花墙子街,西通盛堂巷和五路狮子街,东连大、小板桥街。过去的剪子巷街面用石板铺成,泉水从石缝中汩汩冒出,水流成河,清澈的泉水终年奔流不息,步行经过这里的人,或脚踏摆在水中的砖石上跳跃而过,或脱掉鞋、袜趟水而行,正所谓,“清泉石上流,人在水中走”。那时随意掀开一块石板就是汩汩的清泉,泉水清澈,妇女在浣衣洗纱,老人在树阴下纳凉,小伙伴们则趟水玩耍,体现出古老泉城的特点,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大板桥”和“小板桥老照片” 其实在老济南人眼中,剪子巷不只是一条街,更是一段不可割舍的记忆。 王府池子街王府池子街位于济南泉城路街道办事处东北部,东起西更道街,西连芙蓉街;北抵起凤桥街,南接平泉胡同。街长160米,宽2-2.5米。街道纵横交叉,南北较长,东西较短,纵向街道多有曲折。 王府池子街因街西侧有著名的王府池子而得名。王府池子在唐宋时期就是一处园林胜地,原名灰泉。元代初年,都元帅济南公张荣在此建造府邸,其中的白云楼,被列入济南八景之一:白云雪霁。明代成化年间,德王朱见潾建德王府,将灰泉划入,为王府西苑之濯缨湖。清军攻占济南后,废德王府为巡抚衙门,将濯缨湖划出衙署之外。因其原属于王府,故民间称此为“王府池子”。后来湖边夷平,建起民居,湖水面积不断缩小,终成为今日一亩有余的一方池水。 王府池子 ![]() 张家大院 池水清澈见底,池畔几户人家依水而生,青砖黛瓦,垂柳依依,颇有江南水乡的风韵。 金菊巷在平泉胡同中部凤翔巷北又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名金菊巷。金菊巷西起芙蓉街,东至平泉胡同。 ![]() ![]() 这条长不过百米的小巷却诞生了鲁菜馆燕喜堂饭庄、咸宜钱庄和英华斋装裱店等济南老字号。在菊花巷与平泉胡同的转角处,便是济南很有名气的燕喜堂饭店老宅,旧时济南四大鲁菜馆之一,名气不同凡响。 ![]() 燕喜堂 ![]() 咸宜钱庄 老济南那时的奢华,或许从这儿感受到~ 起凤桥街起凤桥街是一条东西小巷,东起西更道街,西至芙蓉街,长仅百余米,却有着“一桥担两泉”的优美韵致。一桥为起凤桥,两泉为起凤泉和腾蛟泉。 ![]() ![]() 玉带河从桥下缓缓流过,它汇聚珍珠泉、溪亭泉、散水泉、濋泉、濯缨泉诸泉之水,犹如一条玉带穿街过户,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 ![]() 起凤桥 ![]() 起凤泉 ![]() 腾蛟泉 泉水轻抚石桥,石桥守护泉水,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数百年过去了,但泉水石桥仍在,诗意风情更浓。、 将军庙街济南将军庙街位于泉城路以北,高都司巷以东,鞭指巷以西,在这条短短的老巷子里曾经并列着四座庙堂,自东至西依次是城隍庙、将军庙、慈云观和天主堂,街因庙得名,上世纪曾易名“云彩街”,1980年又恢复“将军庙街”名。 ![]() ![]() 这是一个最具济南传统民居特色的地方,一门一户一庭一院,都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记录着几代人的记忆。 ![]() 天主教堂 ![]() 慈云观 将军庙街,历史掩不住它的光辉。 来源:济南明府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