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脏腑理论实例讲解》(十二)肺与大肠的关系

 淄水渔夫 2012-08-13
(十二)肺与大肠的关系

理论阐要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的传导,则有助于肺的肃降。临床应用:临床上,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咳喘等症。如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干燥秘结。肺气虚弱,气虚推动无力,则可见大便艰涩而不行。故临床上治疗肺与大肠的病变时,应互相兼顾,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大叶性肺炎

盛某,男,52岁。1980年6月18日诊。因恶寒发热,伴咳嗽胸痛1日入院。体温39.3℃,咽红,右肺呼吸音减弱,白细胞18.6×10’/L,中性粒细胞0.83。胸透:右下肺可见片状阴影。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中医辨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胸痛,恶心呕吐,腹痛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肺与大肠相表里,温热犯肺,肺气不降则腑气不通,二者互相影响。治当宣肺通腑,清泻热结。方药:生石膏45 g,栝楼30 g,大黄5 g,杏仁10 g,知母15 g,苍术10 g,赤芍15 g,柴胡10 g,前胡10 g,芦根30 g。2剂后体温降至36.5℃,诸症均减,继进4剂,症状消失,复查胸透:炎症吸收。痊愈出院。

【按语】本案大叶性肺炎,病机为热邪犯肺、腑气不通。本例温热之邪犯扰于肺,传于大肠,表里同病,故以上方治疗。方中前胡、杏仁宣开肺气,生石膏、知母、栝楼、芦根清除里热,更用生大黄通泻腑气,釜底抽薪,以解上焦肺釜之热壅;又配苍术运脾祛湿,以和胃气;柴胡疏肝清热,以舒中土;赤芍活血,以防寒凉过用有碍血行而使邪难解除。妙在生石膏的大剂量运用,而稍佐小量生大黄,宣上通下,脏腑同治,以利邪热外达。配合组方,颇中病机。



重症哮喘

杨某,男,26岁。患喘急病现已十余日,曾用中医药不效,视其双臂伏于枕头之上,胸闷气促,喘息急促有声,头汗淋漓,口干,腹痛,不思饮食,大便已七八日未行,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而燥,脉数有力。症系热结大肠,腑气不通,上壅气道,肺失宣畅,肃降失职,发为暴喘。治则:清泻大肠实热。方药:党参、槟榔、二丑、大黄各15 g,2剂,水煎服。药后即泻下粉秽之便,肠热去;暴喘止。(《老中医医案选))1978,268)

【按语】本案重症哮喘,病机为热结大肠,腑气不通,肺失宜降。本例曾用多种西药,中药治疗无效,今采用釜底抽薪之法,不治肺而治大肠,腑气通畅,肺气得降,故显效。大黄苦寒攻下,二丑泻积滞,槟榔豁痰行气,佐党参意在泻中扶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