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脏腑理论实例讲解》胃下垂伴慢性胃炎

 淄水渔夫 2012-08-13
何某,男,35岁,干部。1988年5月初诊。患者胃痛多年,反复发作,形体瘦弱,倦怠无力,经多次检查,证实内脏下垂,慢性胃炎。多方治疗,时轻时重,不能痊愈。近来天气阴湿,胃脘痛胀骤加,不喜按,纳谷不香,口中乏味,时欲嗳气,又嗳不透,得嗳则痛胀稍舒,大便溏泻,日1~2次,甚时欲遗尿,小腹似坠不适,小便迟涩。若小便通利,则腹中舒适,大便亦能成形。舌苔厚腻,脉濡微弦。诊为阳陷湿滞,气化不行之胃痛,治以升阳和胃汤。处方:柴胡9 g,川芎7 g,苍术‘10 g,炙甘草4 g,炒麦芽15 g,炒神曲10g,桂枝10 g,茯苓10 g,泽泻10tg,陈皮5 g,藿香10 g。服药5剂后自感痛胀减轻,小便畅行,知饥欲纳,舌苔薄白,原方继进5剂,症状即平,患者说这是多年来未遇的佳效,以后随证调理,身体大有好转,胃痛很少反复。(《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胃肠病》1997,150)

【按语】本案胃下垂伴慢性胃炎,病机为阳陷湿滞,气化不行。本例胃痛由于气滞,气滞由于湿滞,湿邪停滞,导致清阳不升,中气下陷;下焦不化,湿浊没有出路,阴乘阳位,而为痛为胀。升阳和胃汤方中柴胡、川芎、藁本、炙甘草辛甘发散,升阳气,以散郁止痛除胀;苍术、神曲、麦芽和胃运脾;伍以桂枝、茯苓、泽泻化气通阳。如此则清阳上升,气化湿去,胃痛脘胀均可随之缓解,而纳谷便溏,亦自复常。从而可知,张洁古以藁本、苍术二味治胃痛,李时珍以川芎、麦曲二味治湿泻,均有妙义。


头痛

任某,女,10岁,学生。1974年6月3日初诊:头痛3天,前额为甚,服止痛片不能缓解,痛时呕吐黄水,饮食不振,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细辨此证,头痛外无寒热之六经形态,不能为止痛片所缓解,显然非外感头痛。而患者呕吐黄水,食欲不振,便秘,苔黄,脉弦数,胃肠症状突出,似属食滞头痛,拟消食导滞,清热通便法治疗。方药:神曲10 g,麦芽10 g,焦山楂10 g,茯苓10 g,陈皮10 g,连翘10 g,蔓荆子10 g,白芷10 g,生石膏18 g(先煎),大黄6 g(后下)。2剂后头痛已止,食欲仍差,大便稀,晨起腹痛,舌质红,苔白中心微黄。仍以上方去大黄,加白术J0 g,党参10 g,白芍10 g,木香6 g。2付后诸症消失;(《疑难病证治》1996,166)

【按语】本案头痛,病机为饮食停滞。食滞而头痛,临床较少见。此例为头痛为主症,而胃肠湿热食积症状明显,由于申焦阻塞,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故病头痛。其标在头,而其病本在中焦,故消导清热,不治头痛而头痛自愈,说明中医辨证之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