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脏腑理论实例讲解》目摇睑垂

 淄水渔夫 2012-08-13
目摇睑垂

郭某,女,23岁,铜川市某厂工人,1981年3月30日初诊:阵发性目晃睑垂年余。患者自觉双眼发困,眼珠如物所牵,似有颤动不适,并有向眶外脱出之感,随之视物亦模糊不清,欲睁不能,左眼重于右眼,在注视事物或阅读书报数分钟之岳即发生,以致不能坚持工作和学习,西医检查后排除肌无力症。曾经中西医眼科多方诊治,间或症状减轻,但终末痊愈,故来院求治。察其脉细无力,舌质淡红,苔薄黄,形体略瘦,面有愁容,上眼睑稍松弛,似垂非垂,此证乃肝脾二脉虚损之疾。肝开窍于目,主藏血;日得血而能视,今肝血亏虚,日睛失濡故不能久视;血虚生风,风走空窍,故睛珠动摇;眼睛为肉轮,属脾,脾气亏虚,中气下陷,故眼睑下垂,抬举无力。脉舌亦符合气血不足之象,冶宜补益中气,养血祛风,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方药:黄芪24 g,潞党参13 g,当归身12 g,柴胡8 g,白术10 g,炙甘草6 g,升麻8 g,陈皮9 g,大枣5枚,杭白芍12 g,木瓜12 g,僵蚕9 g,川芎9 g,水煎服。服上药ll剂,前证发作次数减少,视物较前时间长,亦较清楚,眼珠动摇欲出及睑垂减轻,尤以左眼为著。脉细缓寸弱,舌淡红,苔薄黄。药已中病,宗上方增潞党参2 g,加附片7 g,补火暖土而益脾;生地12 g,以助养血之力;去陈皮,水煎服。服上药12剂后,眼睑已不下垂,眼珠亦无脱出之感,视物较前持久,脉细,寸脉不足,舌淡红苔薄白,用二诊之方,黄芪增至30 g,加巴戟10 g以助附片之力,嘱连服2周,诸证消除,已可正常工作和学习。

【按语】本案为日摇睑垂,病机为气血亏虚。本案之奇,奇在眼动睑垂,视物即作,甚是罕见,接诊之后,卓费推敲。当依中医基本理论,四诊合参,眼睑属肉轮,为脾所主,其垂而不举,形体略瘦,脉见无力,乃属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致。目为肝之窍,风胜则动,且不任视物。《内经》云:“肝藏血而能视”,肝血亏虚,目失其养,故不能视物。肝体阴而用阳,血亏肝燥,风由是生,风循经上扰,空窍不宁,故珠转震摇,治本补中益气,养血熄风之法,以补中益气汤补脾益气,助睑升举,藉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柔肝,活血熄风,木瓜、僵蚕舒筋活络,祛风定珠。一诊即病情有减。稍加党参2 g,附片7 g,补火暖土,以增强健脾之力,加生地养血和血,滋水涵木,再进13剂,诸证平复,守上法,使肝脾复健而竞全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