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了的修养

 一辈子书屋 2012-08-11
老了的修养
        前些时,读了朋友发表的题为“老了”的一篇日志,他列举了老朋友对事物的种种态度,是那么贴近,且活灵活现,并提出了诸多的解决老来矛盾的方法,实在是老朋友们值的借鉴的。
   在朋友的启发下,我认为:为了应对老来的问题,老年朋友们要注重自己的老年修养。好的习惯大多是逼出来的,往往从不情愿的勉强开始。修养就是"化勉强为自然",去做所有该做的事情!
   40后的朋友们,都步入70高龄,有的达到了我国的平均年龄,剩余的人生虽然不长,但如没有什么大毛病的话,少说也还有10至15年的岁月,如何经营好这最后的岁月是老年朋友们的主要任务。
   首先,老年朋友要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即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这包括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就是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而思想道德高尚是身体健康的首要条件。孔子指出“大德必得其寿”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务。可见健康,长寿,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每个老年朋友都十分向往的美好字眼,努力追求的夙愿。然而,不少老年人往往首先看重的是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能使机体适应环境,发挥生命活力和身心潜能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老年朋友要不断丰富充实生活内容,培养广泛的生活兴趣和爱好。古人说过:“世人所难者唯趣。趣如山中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如琴棋书画、读书写作、养花钓鱼、参观旅游,照顾子孙、谈话聊天、收藏剪贴,都会产生一种美的感受。有条件的老人还可以有限度地进行第二次创业等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以陶冶情操,娱乐身心。生活的丰富多彩,既可满足增强体质的需要,也可满足老年人心理上的需求,提高生活信心和生活质量。
   其次,老年朋友必须正确对待生老病死,谁都希望岁月不老,青春常在,谁都渴求生命之树常绿,创造之泉长涌。俗话说:“人人免不了三灾两病”,虽然人类已采用多种保健措施和预防手段,以争取不患病和少患病,但生老病死毕竟谁也难以抗拒,研究表明,衰老与年龄的增长相关,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年迈而加快衰老和患病的可能性也是客观事实。但衰老的开始时间以及进展的速度有相当大的差异,况且衰老也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那么年老患病,尤其是患重病,惊恐万分,惶惶不可终日,搞的本人和家人都很紧张,提心吊胆,这种人为的自我颓废,忧心忡忡的老朽感,实则是对命运的自我摧残。既来之则安之,人们也常说小病不治大病痛苦是不无道理的,老年人生病在要积极诊治的同时,要保持自我意识的乐观,正视进入老年期后躯体机能的衰老及其变化。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病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老年人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研究和体验延缓衰老的措施和办法。
   第三,老年朋友最怕寂寞,所以应注意交朋友,但交际往来要有“度”。中国有句极富哲理的话叫“物极必反”。生活中,任何过头的东西都会走向它的反面。朋友之间的交际也是如此,过往甚密,反容易出现裂痕。而把握适中的度,才能使朋友间的友谊成为永恒。这是因为,每个人无论在文化、道德、性格、处世态度、做事潜能,及至家庭情况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大小,有时会与朋友间的交际频率成正比,即交际越频繁、越过密,拉得也就越大。所以,朋友间的交往,无论是相处的时间次数、距离等等,都要保持逢到分离,才能达到“意犹未尽、情犹未了”的意境,才会因朋友的到来而欣喜,因朋友的离去而思念。  
   如果你有幸在老年有异性朋友,要正确把握 友情与爱情。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应该有友情的一席之地。男女之间存在着性别的差异,但是,只要注意把握好尺寸,是可以建立健康、高雅、纯洁的友情关系的存在。这就要求男女同事之间,男女同学之间,都应该认清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友情只是男女之间的一种友好往来,而爱情却要向对方负有某些责任,比如,家庭婚姻等等,它有一定的专一性约束性。因此,友情与爱情之间有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第四,要淡定心情­,这个年龄段已经不允许你不成熟了。要知道,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你已经完成了从“看不惯”到“看得惯”这个过程了,如果你还不习惯,说明你心里还不够成熟。不要怨完山神怨土地的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添堵,对你的下一代的思想追求和生活方式你已没有干涉的能力和权利了,你对他们的教育时效已过期,对孙子的教育更是儿子他们的任务,你只能力所能及的为他们做些可能的服务就足以。
   能独立料理自己的生活是儿孙的福气,距离产生美,要相信你一生的德行,在你的最后时光,他们会靠近你的。
   人生最美最不能逊色的风景应该是努力。努力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对生命的一种赤子之情。努力是拥有之母,拥有是努力之子,一心努力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老年朋友也必须磨练自己做一个努力的人。 善于自我调控,自觉调节心理,调顺情绪,排除心理障碍,保持心理、精神、情绪的安静、乐观和稳定。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可以安神悦志,宁静有利于静心、思远。淡泊名利,少一份杂念就多一份喜悦。安静则气和,心旷则神怡。说白一点就是老年人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反应适度,喜怒有节,保持较大的心理容量。俗话很有哲理:“乐者长寿,忧者易天。”要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最好能永葆儿时的心境,好奇、适应性强、开朗、友好、运动、欢乐,充满信心地度过欢乐而有意义的一生 。
    有一老者说的好,不妨推荐给老年朋友: 墓近了,不要急,靠靠摇椅,望着老路,抚抚后生,散会小步。人本无生死,春夏复秋冬,来去如四季,日月轮转风;花开又花落,牙紧又牙松,叶青又叶黄,杯满又杯空。小小一朵花,轻轻一口茶,尝遍人间味,圆圆归本家;自然有大道,谁也逃不了,与其痛苦逃避,受尽各种折磨,不如勇敢挺行,享受新的快乐。努力给自己一个好心情,使自己在剩余的日子里,轻轻松松地,自自在在地,满满足足地享受最后的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