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圣也是故事大王

 木柳书屋 2012-08-14

 

 

       诗圣也是故事大王

(2012-07-16 20:00:15)

          (本文转自新浪博客)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史谐谈

 

 诗圣也是故事大王

丁启阵

 

唐宋以来,杜甫头上有“诗史”“诗圣”两顶桂冠。就其诗歌的内容、诗歌艺术成 就和在诗歌史上继往开来的地位来说,这两顶桂冠,戴在杜甫头上,大小合适,别人谁也抢不走。但是,作为时隔千余年的一个阅读者,古代诗词爱好者、研究者,我还有一点强烈的感受:杜甫诗集中有太多精彩的故事。杜诗中故事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类型之多样化,塑造人物形象之鲜活生动,叙事艺术之精湛精彩,中国诗歌史上,无人能出其右。因此我认为,我们不妨再赠杜甫一顶“故事大王”的桂冠。

 只要阅读过现当代人编写的一两种杜甫诗选的读者,下列故事,一定都耳熟能详:

 开元天宝年间,长安有过一群嗜酒如命、举止怪异、妙趣横生的饮酒者,即所谓的“饮中八仙”。这是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所讲述的盛世酒徒故事;

某年三月三日,上巳日,天气晴好的长安,曲江边,忽然去了一群肌肤细腻、衣着 华丽的女人。她们宴饮的时候,食物精美,音乐动听,场面豪奢之极。但是,谁若是想要靠近了去围观,一定会遭到官吏的大声呵斥。这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宰相杨国忠和妹妹杨贵妃春天出游的情形,见于杜甫的《丽人行》;

一个诗人,自己在长安,妻子儿女在外地,两地分居。诗人想念妻子儿女了,但是 他却要想象出妻子儿女想念自己的情形。这是杜甫《月夜》诗的内容;

天宝十五载(756),安禄山叛军势如破竹,攻陷潼关,进占长安。唐玄宗只带了一 支小规模的军队和杨贵妃,仓皇逃命。一批王子王孙,遭到遗弃,混杂在逃难的人群中,流落在旷野路边,蓬头垢面,体无完肤。其中一个原本玉叶金枝的王孙,为了活命,恳求他人收其为奴。这一王朝重大变故,见于杜甫《哀王孙》诗;

二十年不曾见面的朋友,不但结了婚,且儿女成行。懂事的儿女们,对于夜晚突然 来访的父亲的朋友,彬彬有礼。隐居未仕的主人,家境并不富裕,招待友人的只是“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家常便饭,但是劝酒十分热情。在朝不保夕、不知道自己明天将身处何方的战乱时期,这样的家庭气氛,这样的朋友情谊,令人感慨不已。这是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所讲述的乱世中友人相逢的故事;

诗人长途旅行,投宿在一户农家,深夜遭遇官府抓丁。三个儿子全都在前线当兵, 其中两个儿子不久前战死沙场,家里穷得叮当响,一个儿媳妇在丈夫死后,抚养着孩子不肯离去,进出家门都没有一件完好的衣裙,这样一个不幸家庭的男主人——老翁,竟然还有服兵役的义务。情急之下,听见官吏的敲门声,老翁只能翻后墙暂避,老妇人出门应对,称自己可以代替老翁去军中服务。结果,她居然真的被官吏给带走了。第二天早上,诗人只能跟老翁一个人道别。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是杜甫“三吏”之一《石壕吏》给我们讲述的伟大王朝的征兵故事;

在成都,景色优美的浣花溪畔,燕子在堂屋飞进飞出,水中鸥鸟在嬉戏,一家人过 着相对安定的生活:妻子在一张纸上画了棋盘,夫妻对弈;淘气的孩子,拿了妈妈的缝衣针,敲弯了制成钓钩,在江边钓鱼。这样的日子,只要有饭吃,买药的钱,别无所求。这是杜甫《江村》中描述的田园生活故事;

在夔州,诗人把自己的房屋让给一位亲戚居住。亲戚不明就里,在房屋四周插上篱 笆。结果,从前常到那屋边打枣吃的一位邻居穷寡妇,就再也不能打枣充饥了。诗人得知此事后,便写信给那亲戚,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责怪他不该插上篱笆。这是杜甫书信体诗歌《又呈吴郎》于无意中讲述的怜贫惜寡故事;

…………

杜甫诗集,当然不是故事集,小说集。但是,不得不承认,“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诗人杜甫,是很善于讲故事的,他的相当一部分诗歌,文体上接近小说、散文,所讲述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以上所列举的,只是杜甫诗集中所讲述故事的一小部分,冰山一角。别的不说,“三吏”“三别”就都是历史故事,讲述的都是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个别家庭、个别人的命运,都是影视剧极好的底本。

“诗史”二字,反映出杜诗有纪实的特点,但是没有反映出杜诗所给予读者的亲切  感、真切感和震撼感。

                                                      2012-7-16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