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暗访职业差评师:搜猎-围攻-敲诈 月入可过万元

 fu33 2012-08-14

文章底部附图:记着卧底与职业差评师的全部聊天截图!

淘宝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工作”流程图

淘宝职业差评师

在购物网站上搜索目标

淘宝职业差评师

拍后收到卖家商品

淘宝职业差评师

故意给卖家差评

淘宝职业差评师

卖家与差评师商量希望对方取消差评

淘宝职业差评师

差评师提出条件期望直接拿钱

[编者按]

在网络交易中,一个差评可能引发什么结果?五月中旬至今的一件件骇人听闻的网购纠纷为你揭晓答案。因为给卖家差评,武汉女大学生收到了一件寿衣,北京买家收到删差评师的短信恐吓,成都女大学生更遭遇连续一个月的电话骚扰,对方甚至致电学校举报她作风不正、从事不正当兼职……在这一桩桩网购纠纷中,两个出镜率奇高的身影——职业差评师、职业删差评师,也浮出水面,令人关注网络生态中最隐秘阴暗的一隅。

事实上,在这个角落里的角色还有“职业刷子”刷出虚假微博转发、职业抽奖每月赚得盆满钵满、APP职业“刷榜族”制造短暂的销售辉煌……他们如同寄居蟹一般粘附于网络,汲取着这个庞大生态系统里的养分。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网络寄居蟹》专题报道,调查这些在规则的夹缝中生存群体的寄居生态。

每天,他们出没于各大网店疯狂购物。然而他们购物的目的却不在商品本身,而只为购物之后给商家打上差评,然后坐等忌讳背负恶名的商家送上钱来。

在网络里,就有一群专以给出差评作为自己职业的人,每天在海量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对“猎物”进行搜索-围攻-敲诈,换得每月少则2000-3000元、多则上万的收入。

是谁在做这样的营生?送差评如何赚钱?谁最易成为他们的下手对象?晨报记者通过暗访,走进这个灰色职业,调查职业差评师的生意链条。

■网络暗访:

差评QQ群里众人围攻目标

上午9时刚过,当大部分上班族开始一天的工作,网络上一个400多人的差评QQ群里,头像渐次亮起来。

“今天有什么任务?”小A抛出了个问号表情。

“找起来。”资深成员老刀率先发话。

半小时后,老刀就扔了一个链接到群里。“看看这个有没有搞头。”

记者点开,这是一个售卖冲锋衣的商品链接。不过,奇怪的是在市面上动辄价格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冲锋衣在这里仅售0.01元,尽管商品名称和商品图片都显示是冲锋衣,但是在商品介绍里却写着明信片。

“明显商品介绍和商品不符合,才卖0.01元,有刷信用的嫌疑。绝对可以向网站投诉。”“嗯,可以搞。”经过QQ群里一众人等的评估,基本确定了第一个任务的方向。随即众人蜂拥而上,挤进该网店拍货。不过,才成功拍得4件商品后,卖家就发现不对,迅速将商品下架。

“我刚才问他要衣服了,说他货不对板,要去投诉,他立刻把东西下架了,要给我100元私了。怎么样,还能多敲点不?”老刀得意地贴出自己跟店主的旺旺聊天记录,炫耀自己的战果。

“差不多了。”“见好就收。”“弄大了要出事情的。”群里三三两两地议论着。“哎,都是蚊腿肉啊。”刚才参与拍货的小D不满足地叹息道。

“蚊腿肉也是肉,这年头钱难赚啊。积少成多,赚点零花钱吧。”老刀开导。

没过多久,群里又有人贴了一条链接,这次是一条售价仅5元的连衣裙,还全国包邮。群里又是一通评估。“这价格太诡异了。还包邮?店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会不会是陷阱?”“管他呢?我们正常拍货。他不发货给差评,然后投诉他!”“5元还包邮,光是邮费就亏死他了。如果他真的发货,收到之后我们再给差评,让他来求我们改评价。”老刀支招。

“最不济,这裙子倒手再卖出,也有的赚。”

群里众人听罢,又是一涌而上一通狂拍。记者在被拍网店看到,仅十来分钟,该商品就被拍了34件,有人一下就拍了10件。

据记者观察,这样的操作在群内被不断重复,一天里群内众人共物色了7件目标商品,经众人的评估后最终下手“围攻”了5件。寻找目标——评估目标——围攻目标——敲诈目标,这些职业差评师每天都在重复这样“捕猎”。

■差评师前身:

刷信用的小卖家+删差评师

借口想入这个圈子,记者与差评QQ群里的活跃成员小D攀谈起来。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们这样抱团作战其实是从刷信用演化而来。群里的很多职业差评师其实最初都是淘宝网的中小卖家,因为店铺刚起步,信用级别不高,因此这些中小卖家便联合起来,互相购买商品制造虚假交易互刷信用。

不过,随着群中中小卖家的成长,以及淘宝网近年来对刷信用的多次严厉打击,这种行为模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些人便转向职业差评师。小D告诉记者,目前各种打着差评师名号的QQ群有近百个,其中规模小的几十人,规模大的400多人。像小D所在的这个QQ群就属于较有规模的大群,每天总有五六十人同时在线。如果说单兵作战的话,一人一天大概找到2个符合条件的“狩猎”目标。建立群之后,资源共享,一天可能“猎”到约10个目标,效率翻了几番。尽管QQ群里众人都是分头拍货,并不存在分工和利益分配问题,但目标线索的分享极大提高了“捕猎”效率。

此外,另一些职业差评师是由职业删差评师转型而来。曾经红火一时的不少删差评工作室都发现删差评这活儿不如给差评挣钱容易。为了删除一个差评,不断地打电话骚扰对方,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一场消耗战。忙活十几天,不过挣200多元。还不如给人家一个差评,两三天功夫一笔单子就可以敲到几十至几百元不等。虽然单笔收入没有删差评多,但周转快、投入少,“薄利多销”的形式反而比删差评赚钱更快,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绑团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生意上门。

■“捕猎”对象:新店、低价包邮商品的商铺

在这些职业差评师眼中,新开张的店铺,特别是信用级别在两钻以下的店铺,是他们广撒网的猎物。“新店成交量低、信用值低,一旦出现差评对其生意和信用有很大影响,因此店主遇到差评特别紧张,往往较容易答应职业差评师的无理要求。另外,新店卖家通常没有经验,难以察觉自己遇到了职业差评师,不会在第一时间向网站客服寻求帮助。”淘宝店主阿敏告诉记者,“对于交易量不大的网店,一个差评很可能就把你的好评率直接从99%拉到97%。”

阿敏今年刚开店一个多月,就遇上了一个职业差评师。当时对方买了一个8G的存储卡,收到后却说是4G的。看到对方打出的差评,刚开业的阿敏慌了,她查了自己的发货记录,认定是8G的。于是她联系对方让其给存储卡拍张照,发给自己确认,对方却以没有相机为理由拒绝了。阿敏便让对方将货品寄回,承诺重新发货,对方又嫌麻烦。交涉数天后,对方要求在不退货的情况下退款,阿敏只得答应了,就这样白送了对方一张存储卡。后来,在同行的提醒下,她才知道自己遇上了职业差评师。同行后来告诉阿敏,低价商品,特别是虚拟商品常会被职业差评师们盯上。因为这样的商品拍下的成本较低,不占用较大的资金流。同样要送出10个差评,拍10个Q币,只需要六七十元,而拍10个冰箱则要花费四五万元。虽然经过职业差评师与卖家的交涉后,这些钱最终都会被退回,但在交涉的这四五天或者一个星期时间里,这笔钱却要被冻结在账户里。

此外,售卖易碎品也要特别当心。因为被盯上后,这些差评师通常会一口咬定货品因卖家包装不当在运输途中遭遇损坏,要求退款或者赔偿。

■如何赚钱:敲诈+售卖可能月入过万

从QQ群里公开的一个职业差评师速成教程里,记者了解到职业差评师都会大量使用小号。所谓小号,就是没有经过实名认证的马甲账户。使用这样的账号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事发后被对方和网站查到自己真实身份的危险。同时,小号的注册无需成本,因此事发后只需丢弃小号,重新注册新的小号就可以改头换面继续作案。

使用小号拍下商品——收货——给差评——卖家要求修改差评——买家提出修改条件,经过这5步,职业差评师基本算是做成了一笔买卖。在职业差评师教程中,有一条经验特别被强调:谈修改条件时,一定不能在淘宝旺旺上,可以选择QQ或电话,因为倘若双方发生分歧,交由淘宝客服调解时,后两者的记录不能成为有效举证。

至于修改差评的条件,通常他们期望的结果是直接拿钱,30、40元不嫌少,100、200元不嫌多。

除了直接找买家的茬,他们还兼做“售卖差评”。通常同行相嫉,一方看不惯别人的店铺生意红火,便会雇佣职业差评师去对方的店铺里购物并故意留下差评。购买差评者需要向职业差评师提供对方的店铺名称、掌柜ID,当职业差评师按照指示在对方店铺拍货后,购买差评者负责匿名代付货款,之后职业差评师为对方打上差评。这样的差评零售80元一个,如果一次性购买3个以上的差评,便可以得到60元一个的优惠价。

记者接触的多个职业差评师,对自己的收入都讳莫如深。但根据记者的计算,一个职业差评师每天若给出三四个差评,每个差评收入50元的话,月入4000元-6000元没有问题,做得好的月入过万。

[律师观点]

职业差评师涉嫌敲诈勒索

在记者暗访过程中也发现一些职业差评师已对自己靠敲诈牟利的盈利模式感到忧心。刑法修正案对于敲诈勒索罪进行了重新界定,原本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以1000元为起点,修正案规定“多次进行敲诈勒索的”即可构成敲诈勒索罪。

汉商律师事务所胡海容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职业差评师的行为涉嫌敲诈勒索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不过,他也谈到这种发生在虚拟世界的诈骗行为,因为主体的真实身份较难认定和追查,在查处上存在较大难度。他建议,网络交易平台可以针对职业差评师设立一块卖家投诉管理区,将那些涉嫌敲诈的买家账号归拢起来,对于那些被投诉频率较高的账号备案报警,并可利用其本身的技术优势,为警方提供进行IP追踪等技术支持。

“像职业网络碰瓷或者给差评这样的行为,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电商平台的制度漏洞。 ”分析师莫岱青分析说,再严谨的制度和条例,都难以避免出现漏洞。有人利用漏洞在所难免。在电商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得到一个更公平干净的交易平台,电商自身也需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规则。

[差评师说]

卖家识别度越来越高熟读规则向维权发展

面对法律的日益收紧,这个游走在网购灰色地带的群体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意还能维持多久。 “卖家对于职业差评师的辨识度越来越高,电子交易平台又加紧查处力度,小号被封是常有的事。”对于前途,小D言语中透出些许无奈。

职业差评师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向职业维权师发展。无论是在目标的选择,还是在与卖家沟通时,这些人倾向打着维权的旗帜。熟读电子购物平台上的所有规则,然后运用规则“维权”。比如,锁定那些本身就存在违规行为的商品,或者是缺货空挂的商品,一旦拍下商品后,卖家往往无法正常发货,这时“维权者”通常会装作愤怒状,扬言受到欺骗要向网站客服投诉。一些胆小的店主往往愿意出钱安抚,私下了结。而一些坚持走正常流程的卖家,也往往因为自己违规在先,并不能受到网站方面的保护,根据规则他们甚至有可能因为自己不能在72小时内及时发货,受到赔付买家30元的惩罚。尽管30元并不多,但多笔累积也相当可观。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