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生活 每天吃盐少一点儿

 昵称3911173 2012-08-14

健康生活 每天吃盐少一点儿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11日   02 版)

    近日,美国洛杉矶长滩芭蕾舞团应“健康有约,中国低钠减盐行动”邀请来京演出。演出前,主办方中国盐业减盐行动办公室负责人登台演讲,他提出“健康从饮食做起,健康饮食从低盐做起”,引来了观众一阵热烈的掌声。

 

    食盐:人类生存的必需品

 

    盐的主要成分,氯与钠都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元素。

 

    钠为细胞外体液中主要的阳离子,其功能是维持肌肉及神经的易受刺激性,包括心脏肌肉的活动、消化道的蠕动、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调整与控制血压有关的荷尔蒙分泌等。

 

    人体钠的主要来源就是食盐,也来自其他天然食物,包括肉、蛋、牛奶及各种蔬菜水果。通常,吃下去的钠95%都会被吸收。氯离子是人体消化液的主要成分,与钠、钾离子相互结合,调节维持体内水分含量及血液酸碱值平衡。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如果缺盐将引起肌肉痉挛、头痛、恶心、下痢、全身懒散等症状,情况严重的还会心脏衰竭而死亡。

 

    由此可见,盐是人类生命延续中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

 

    高盐:心脑血管病的恶魔

 

    物极必反。同一切事务一样,盐对人类健康也是一把“双刃剑”,没有不行,多了更不行。

 

    科学数据表明,食盐中的钠离子摄入过多是引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高盐膳食还会引发骨质疏松、刺激胃粘膜,致使胃膜细胞经常分裂,增加形成胃癌的几率、食盐过量可能会间接导致记忆力衰退,并逐步影响到个人智力。

 

    科学研究表明,降低钠盐摄入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和捷径,控制食盐的过量使用,可以极大地降低公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2010年向各国发出了通过立法的形式进行减盐的倡议,呼吁在世界范围开展减少加工食品含盐量的行动,并对消费者进行减少盐摄入量的教育。“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的上限由以前的6克降为5克。”而以讲究饮食文化的“舌尖上的中国”,目前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15克,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倡议标准近3倍。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居民80%的死亡原因来自于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合计超过70%。在我国,现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亿多人,而潜在高血压患者达2亿人,即是说,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面临着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危胁。减盐势在必行。卫生部等15部门2012年5月印发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科学合理膳食,积极开发推广低盐等健康食品,到2015年全国人均每日摄盐量要低于9克。

 

    减盐:借助科技实施行动

 

    民以食为先,食以味为鲜。

 

    著名国际营养专家陈春明教授指出:“改变饮食口味习惯是个非常大的挑战。让消费者牺牲咸味来减盐,是单纯限盐干预很难长期坚持和推广的主要原因。”很多人表示“我们也知道吃盐过量有很多危害,但如果盐放少了,淡而无味,饭菜都吃不下。”

 

    “减盐不减咸”,成为科学攻关的重要目标。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领衔,采用靶向生物技术从菌菇中提取全天然BNFN营养风味物质所研制的营养功能低钠菇盐,不改变口味,可完全替代传统食盐,并实现减钠60%,对于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具有非常显著的预防和控制效果。

 

    这是减盐行动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借助这一研究成果,中国启动了让消费者“少吃盐、吃好盐、科学用盐,促进健康行动计划”。中国盐业总公司近日率先在中盐系统10万个职工家庭中推广减盐,跟踪测量和记录血压,为减盐提供准确的信息,为公共医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分析数据。他们还将联合上海生态健康科学研究院在年内推出向“百座城市,百家养老院”提供“减盐不减咸”低钠菇盐一系列活动,同时组织文化大篷车在全国开展低盐低钠科普教育活动。

 

    2012年6月,在第十六届中国科学院大会和第十一届中国工程院大会期间,中国盐业总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减盐新闻发布会,特邀在京两院院士作了“中国科学技术促进中国健康”的专题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在贺信中指出:“中国的减盐,要有创新,要有新的突破,要充分运用和展示中国科学技术最新的成果。要站在国家的健康发展战略与促进康益世界的高度,以民众健康为本,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先,为人类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 梁 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