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是故乡

 棋中王 2012-08-14

最美是故乡

王双华

  诗人蓉子,原籍江苏省涟水县。作为台湾光复(抗日战争胜利)后现代诗坛第一位女诗人,蓉子的诗龄绵长近一甲子。因其诗创作的卓越成就,曾获1975年国际妇女年国际妇女桂冠奖、菲总统金牌诗奖、瑞典“国际莎士比亚奖”等和华文著名作家终身成就奖等国内外殊荣,被余光中称为“开得最久的菊花”。她以美妙的诗篇和温婉大度的亲和力,被誉为台湾现代诗坛“永远的青鸟”。

  由江苏省作协和涟水县政府在家乡为诗人主办“蓉子作品研讨会”,让在外漂泊多年的诗人欣喜不已。6月初回到家乡的蓉子,精神饱满,耳聪目明,脸上绽开和煦的笑容,如果不说年龄,真让人难以相信她已是耆英之年。

  蓉子的父母均为涟水县涟城人,是当地最早信耶稣教的信徒,早年赴山西洪洞县神学院学习,两人学习毕业后成家,在扬州、江阴一带传教。蓉子童年时母亲因病去世,后父亲也去世。失去怙恃的蓉子,为担负扶养弟妹的责任,大学没毕业就考取交通事业部工作,后去台湾。自1988年海峡两岸通航不久,蓉子便迫不及待返乡探望弟弟。

  专题研讨会给诗人一个充分亲近故乡的机会。在古城老街的一个酒楼,闻讯赶来的本族亲戚相聚一堂,蓉子一下子相识诸多的亲人,非常高兴。从族亲的追忆中,诗人了解到,族祖从江南移居本地已有100多年,家族已繁衍百人。

  诗人6岁时,为探望生病的祖父,随父母乘坐黄包车,从高高的废黄河堤上,回到城东门的祖宅。谁能想到,这短暂的时间,不仅在她的记忆里刻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她幼小的心田播下了诗的种子。她不能忘记的是住屋后面高耸、绵延的河堤。晚饭后家人到堤上纳凉。大人们手持芭蕉扇在藤椅上聊天,小孩子睡在箩筐里。空旷的河堤上风很大,无垠的夜空无数的星星,童年的蓉子一边数着星星,一边听着大人的谈话,繁密的星河,在她小小的心灵中注入了无限的美和神秘,也注入了诗的胚芽。

  沧海桑田,社会变迁,诗人早已找不到昔日的踪影。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们行走在废黄河大堤的旧址上,虽说已看不到过去的一丝影子,但河两岸郁郁葱葱的防护林,充满生机的绿色“氧吧”,让诗人兴致盎然。

  家乡的人文景观引得诗人流连忘返,在五岛公园的米公走廊和洗墨池边,研读着刻石上宋朝米芾知涟水军时廉政的故事和诗文;在南集镇的元代嵇安石碑前,仔细辨认石碑上斑驳的碑文;在唐集月塔前,观赏着坐落在乡间千年的古建筑。诗人饶有兴趣地询问淮河变为黄河的史实、高高河堤的形成,和家乡两千年的历史,她不时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写下来,如同一个小学生,认真地听和记。谁能想到这是一个年已90的诗人,她说补上家乡这一课,以不致枉称涟水人被外人笑。

  涟水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早在南北朝时名满天下的大诗人鲍照就是涟水人,唐宋时涟水人所作诗词越发丰富,特别是高适、赵九明、大文豪苏轼等一代名家颂咏涟水的华美篇章,给涟水的历史文脉增光添彩;它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祖籍地,还有道光年间举人、著有《通甫类稿》等多篇著作的爱国诗人鲁一同等,让羁旅海外的诗人找到诗的归宿。她为家乡人才辈出感到自豪。当听到民国名人顾祝同,特别是原国民党秘书长马树礼先生也是涟水人时很是惊讶,笑自己的孤陋寡闻。诗人一心钻研于诗艺,不擅交际,竟不知涟水籍在台人有千人之多。

  在家乡的日子里,蓉子徜徉在古黄河畔,追思远古奔腾而来的黄河之水;在葱郁的充满生机的杨树林里,寻找大自然崭新的诗篇。临别之时,蓉子将对家乡的情感写进《故乡的树》:当即将挥别的时刻/祝愿故乡的一切/更不断地向下扎坚实的根/向上结丰硕的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