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易解《三十六计》之三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一、计名:借刀杀人,从历史故事中概括而出。诸葛亮联吴抗魏,大破曹操于赤壁,还有蜀国大将关羽围困魏地樊城、襄阳。曹操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威胁。司马懿和蒋济劝曹操说:“刘备、孙权表面上是亲戚,骨子里是疏远的,关羽如果得志,孙权是不愿意的,可派人劝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并答应把江南地方分给孙权。这样,樊城的围困自然会得到解救”。曹操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结果关羽被孙权所擒,曹操借孙权之手除掉了关羽。 二、解语:敌人已经明确,而盟军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盟军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此计可从“损”卦推算而出。 三、易解: 1、损卦的卦辞为:“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gui)可用享”。意思是说:损卦象征减损。心存诚信,至为吉祥,没有祸害,可以长久持续,利于前进。减损之道用什么来体现?两竹盘的祭品,就足以用来祭祀。 2、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意思是说:山下有深泽,减损泽中的土,以增益山高,所以象征减损;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惩戒自己的忿怒,扼杀自己的贪欲。 3、象辞解释卦辞说,减损是减损下方,增益上方,方向是由下往上进行的,因为损卦来自地天泰卦,泰卦上卦是三个阴爻,下卦是三个阳爻,即(111 000);损卦则上卦是二阴一阳,下卦是二阳一阴,即(110 001);泰卦把下卦的一个阳爻与上卦的一个阴爻对换,就成了损卦。 4、从卦形上看,此卦六个爻全部阴阳相应。易道忌满,全部阴阳相应等于不相应,否则,阴阳全部成双配对,皆大欢喜,还有什么损失可言?所以此卦在论及人际关系时,应当舍弃“应”而用“比”,既然用“比”作了占断的卦眼,九二与六五两个居中之爻的特殊地位,就可以置之不论了。 5、上卦中,六五与上九相比,与六四不相比。六四孤单无依,向往上九,遂与六五形成二女争夫之象。这二女之间的情爱憎恨,可以用来象征敌人内部相互猜忌极深,甚至必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内卦六三爻与六四又不相比,表明我方的敌人是六四而非六五。六四既然是我方与六五的共同敌人,若是我方举兵去攻六四,六五便会袖手旁观。然而,由我方去消灭六四劳师动众,还要防备六五渔翁得利,与损卦“二簋可用享”之意,可就天差地别了。要使自己的损失仅限于“二簋”,只有唆使六五去消灭六四。可是六五与六四毕竟在一个经卦之中,表明二者唇齿相依,六五必有许多顾忌,而且六五也会担心唇亡齿寒,所以能否打消六五的顾忌,就是此计成功的关键。 6、按照卦辞,首先要做到诚信,要让六五觉得我方是怀着善意的,因为自己的目的是利用六五,不可能有真的诚意。其次,正如卦象所示,泽自损以增山高,即贬抑自己,抬高对方,要使六五相信,我方与六四之间,六四更为强大;六五若能消灭六四,去掉了一个劲旅,再消灭我方就会容易得多,不必担心我方会从中渔利;最重要的是自己必须向六五奉献礼物以表诚心。 7、内卦中的初九与九二不相比。由于损卦的含义是内卦受损失,所以二阳的争执不和,必因损失而起 ,因为所奉献的礼物肯定是十分昂贵的,只不过相对于收益来说那损失还算是小的,此时要克制贪欲,否则会因小失大。九二虽与初九相斥,却与六三相比,表明以小损换大利的意见最终会占上风。 8、由于山的确高而泽的确低,所以我方的游说之词,表面上看十分合情合理,再加上昂贵的礼物,以打消六五的顾忌,借刀杀人之计也就完成了。 四、按语:敌对的象征已经显露,而另一股势力也正在扩展,还将起到重大作用,应当立刻借用这股势力去消灭敌人。如西周末年,郑桓公想乘郐人不备袭击郐国。发兵之前,他先探听好郐国有哪些豪杰勇士和优秀的大臣、哲人,列了一张名单,注明要把郐国的哪些良田分送给他们,准备封他们什么官爵;又在城外广场上筑起祭坛,把这张名单埋在下面,杀鸡宰猪,举行了十分隆重的仪式,仿佛定什么庄严的盟约似的。郐国国君知道后,以为名单上的人要叛变,就把他优秀的文武大臣都给杀了。结果郑桓公乘虚而入,一举占领了郐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