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种菩提心怎么理解?

 万卷风云 2012-08-15

五种菩提心怎么理解?

问曰:云何是五种菩提
  答曰:一者、柔顺忍;二者、无生忍及三种菩提;于三菩提中,过二而住第三菩提。复有五菩提:一者、名发心菩提,于无量生死中发心,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菩提,此因中说果;二者、名伏心菩提,折诸烦恼,降伏其心,行诸波罗蜜;三者、名明心菩提,观三世诸法本末总相、别相,分别筹量,得诸法实相,毕竟清净,所谓般若波罗蜜相;四者、名出到菩提,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故,亦不著般若波罗蜜,灭一切烦恼,见一切十方诸佛,得无生法忍,出三界,到萨婆若;五者、名无上菩提,坐道场断烦恼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五菩提义,余诸贤圣断结义,如先说。
 
“五种菩提”是《大品般若经?无生品》中提到的,但该经只是提到五种菩提,并没有具体的名字。《大智度论》是解释《大品般若经》的,所以给出了两个解释。

一是指顺忍、无生法忍、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大乘菩提五种。忍是认可义,也可看做是智慧的别名,菩提的意思是“觉”。顺忍可以理解为随顺于觉悟的智慧,无生法忍是深刻认识到一切法,包括菩提也是无生的智慧。后三菩提,是代表三乘所证得的不同觉悟。由于当代《道次第论》广泛地流行,以至于很多人一听到菩提或菩提心,就以为只有大乘的才叫菩提或菩提心,其实汉地过去的译著或注疏多是说三种菩提,小乘也可以发菩提心的哦!只不过其所希望的是所有的人都证得小乘的智慧觉悟。如天台宗就是以实相慧发慈悲四弘誓愿为发菩提心,依不同的判教发心也就有了四种区别。虽然慈悲誓愿似乎都一样,但由于在实相慧上的差别,依生灭四谛,无生四谛,无量四谛,无作四谛而分别成立藏通别圆四类菩提心。

二是把五菩提解释成,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无上菩提。

具体的意思,《大智度论》中已经给出。但古德配合菩萨修行的阶段,即有三种不同的解释。

1、发心菩提在种性前善趣位中,以此在于无量生死求菩提故。
伏心在于种性解行,以此位中伏忍摄故。
明心菩提者,在于初地乃至六地,以此诸地得无我智破诸法故。
出到在于七地已上乃至十地,以七地上出离情相到无生忍故名出到;又七地上得方便智不着有无,能出三界到菩提,故名为出到。
无上菩提在于佛果。

2、发心菩提在于地前,以此发心求出道故。
伏心在于初二三地,以此三地修世间行伏烦恼故。
明心在四地五地六地,以此三地同修慧明顺无生故。
后二如上。

3、发心菩提还在地前。
伏心在于初地已上乃至五地。
明心菩提者在第六地。
后二同前。

需要提到的是,“菩提”和“菩提心”是两个概念,前者多是从证得的果上讲的,后者多是从因地的发心说的。从究竟的意义上来说,此五种菩提中,前四种菩提是因,后一才是果。那为什么《大智度论》中只说“发心菩提”是因中说果呢?因为伏心、明心、出到都已分证菩提。而初发心者一向未证,是故只说“发心菩提”是因中说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