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月宝鉴》是一部淫书吗?

 xcaq 2012-08-15

2012-08-15 07:50:40

浏览 3355 次 | 评论 0 条

时至今日,我终于悟出了《红楼梦》和《风月宝鉴》的区别。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起名《红楼梦》是“隔”,而《风月宝鉴》则是“不隔”。我们知道,《红楼梦》是曹雪芹由《风月宝鉴》改成的,脂砚斋曾说过“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一书,”而《风月宝鉴》是谁写的却没有定论。这且不管,以我的猜测,《风月宝鉴》最初可能是一本淫书,里面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秦钟双性恋风流”之类的章节,还有“淫奔女尤二姐和尤三姐”,即所谓的“二秦”和“二尤”,当然,也少不了“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这样的故事,所以用了“风月”二字,明清时期这一类的春宫小说多如牛毛,像《金瓶梅》、《肉蒲团》等。当然,这是我猜测的,《风月宝鉴》已经看不到了,也难以从现有的资料中考证,况且,我讨厌考证,因为考证大多也是猜测,除非你有真凭实据,否则只是臆断,而且从浩瀚的史料中找到蛛丝马迹的线索也并非是易事,不必费那个劲,过去的已经过去,真和假皆是虚空。

所以,《风月宝鉴》可能是曹雪芹常放在床头的一部闲书,寂寞时聊以自慰,尤其是曹家家产被抄,日渐衰微以后,未婚青年曹雪芹郁闷的心情无以排遣,夜半无人时《风月宝鉴》就是最好的陪伴,当然,免不了有一些“指头告了消乏”之事,也就是现今二B青年或者屌丝青年所称的“撸管”,我惊喜地发现,在贾瑞身上有曹雪芹的影子,这是后话,且按下不表。看官可能会说我污蔑曹公,实际上“撸管”一事并不可耻,一则网上有言“每一个爱撸管的男生,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这话我十分同意,且表示悲壮,进而油然而生敬意;二则文人多闷骚,郁达夫如果没有“撸管”的历史,如何能写出自渎、偷窥浴女和寻妓的《沉沦》?而李渔更是写出了超级淫书《肉蒲团》。

下面到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按照逻辑,首先应该回答“曹雪芹为何将‘不隔’的《风月宝鉴》改成‘隔’的《红楼梦》”?然后是“曹雪芹为何在雾里看花的《红楼梦》中露骨地描写贾瑞正照《风月宝鉴》”?

第一个问题我不想落入窠臼,红学大佬们已经作了详尽论述,我想另辟蹊径,不作“伟、光、正”般的探讨。试想这样的场景:在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落魂的曹雪芹面对着污迹斑斑的《风月宝鉴》,再看看家徒四壁,以及桌上的一碗稀饭愤愤不已,我为什么不是“高富帅”!我为什么只有一本黄书陪伴而不能正而八经地到绣楼泡妞?

他将那一碗稀饭摔了。

正准备撕掉《风月宝鉴》,忽然灵光一现,我可以写呀!我可以将不平写在书里,我可以将自己描绘成“高富帅”进而冠冕堂皇地泡妞,而且要同时泡几个妞,让别人都羡慕嫉妒恨!

于是,他写了。这一写就是十年,“不隔”的《风月宝鉴》变成了十分文艺的《红楼梦》。

我这一说可能有些看官觉得荒诞,其实也并非没有可能,成功可能起源于某一个偶然的一瞬间,而文人也并非都是坐怀不乱一本正经的柳下惠,看了李渔的《闲情偶寄》,你会想到他是《肉蒲团》的作者么?而《班主任》的作者刘心武更是写出了无比香艳的《秦可卿之死》。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保留了《贾天祥正照风月鉴》这样一段直白的描写,让未婚青年贾瑞淫丧于《风月宝鉴》呢?

这就是本文的主题了。

先谈谈书中的内容。从故事情节来看,破落户子弟贾瑞贾天祥死于“风月宝鉴”似乎有些魔幻,但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了。试想,贾瑞一个二十多岁的精壮青年,已经到了思春的年龄了,然而家境贫寒,祖父贾代儒管教又很严(贾瑞父母早亡),容不得他到外面寻花问柳,只能干靠着,眼巴巴地看着贾宝玉偎红倚翠,左拥右抱。怎么办?他只有两个选项,一是自己撸管解决,二是瞅着有没有偷食的机会。

他相中了王熙凤,然而却是个错误的选择。他对王熙凤一往情深(当然是情欲的“情”),凤姐却三番五次地设局害他,而他却一点不怪凤姐,“再想想凤姐的模样儿,又恨不得一时搂在怀里,一夜竟不曾合眼。”

成熟少妇对未婚青年的吸引力可见有多大,贾瑞被熟女凤姐迷得五迷三道,竟是要死在凤姐身上了,但让人吊诡的是,贾瑞连凤姐的边都没有沾上,更遑论入巷了。我每次读到此处,都为贾瑞泪流满面,可怜的贾瑞!那些无端抨击贾瑞为“淫虫”的正人君子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年轻的时候可曾过类似的经历?有木有?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如果贾瑞真的死在凤姐身上,那也算是终成正果,死得其所。然而,他竟然在一个古怪的镜子上精尽人亡,那我们就要讨论一下何镜如此风流!

当然,我们不会幼稚地相信那个时候就有这样一种高科技的镜子,而现在却是可以的,网络上随手可及的淫秽视频给无数准备撸管的屌丝青年提供了一面面绝好的《风月宝鉴》,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只会看正面,其实反面也是有害的,看到骷髅头难道不会在心理上留下阴影么?所以,我建议年轻人不要看美国的《丧尸》片。

但是,屌丝青年通宵达旦地观看黄片N次撸管也没有看到过伤亡报道,为何贾瑞只是三五次地到镜子里虚拟地跟凤姐云雨一番就香消玉殒,魂飞魄散了呢?

将贾瑞的性命交给镜子终结可能是源于曹雪芹对《风月宝鉴》的心结。这本书对他的影响太大了,以至于多年以后挥之不去,他可能因此而险些沉沦,也可能是本族中一个叫“贾瑞”或者什么的因为这本书发生过类似的故事,也可能《风月宝鉴》中本来就有这么一个故事,只不过没有镜子,那个叫“贾瑞”的和叫“凤姐”的真的有一段孽缘,而且入巷很深,类似于香港拍的《风月宝鉴》的黄片。

所以,曹雪芹将《风月宝鉴》改为《红楼梦》,终究没有舍得将这一回删除,尽管他听了什么翁的劝告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那一段删掉了。保留这一回主要为了忘却的纪念,以告慰那段不堪的历史。以书为鉴,鉴即是书,是那本叫《风月宝鉴》的书。这鉴并非是不能照正面,曹雪芹都看了十几年了,焉有不能看之理?只是要有定力,不能陷进去,进得去,出得来。让贾瑞那么快的死于风月鉴,死得其所,其意义在于警示:黄镜(书)有危险,出入要慎重!

那道士…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

神仙的言语里暗藏着玄机。正面是与凤姐云雨,反面是一个骷髅,你会看哪一面,如果只看反面,岂不是变态?神仙的禅意是要你正反两面对照着看,以便体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

可惜未婚青年贾瑞不明白这个道理,饥不择食地扑了上去,快活地死了。这也正是曹雪芹所当心的,千千万万的屌丝青年正重蹈覆辙般地萎靡在正面的宝鉴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而仅仅留下几滩精。其实他们完全可以避免这个虚空,象曹雪芹一样,走入《红楼梦》的滚滚红尘中。

而另一层含意则是在书中加上一点重口味以满足不同人士的嗜好,如果通篇都是雾里看花谈情说爱的文艺片,想必不足以吸引眼球,就象我这篇小文一样,原先拟定的标题是《未婚青年贾瑞为何死于风月宝鉴》,后觉得比较平实,遂改为《未婚青年贾瑞为何淫丧风月宝鉴》,加了一个“淫”字,恐怕点击率会噌噌地上升许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