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牌军杂谈

 昵称865028 2012-08-15

  所谓杂牌军,是指区别于某一军队嫡系部队的旁系部队,是国家军队不统一时期的产物。在内战频仍的时代,多数军队都有嫡庶之分,民国时期更甚。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时期,唐生智第四集团军时期,刘湘川军、何健湘军,等等,在其部队序列中,都有嫡系与旁系之分。

  杂牌军是相对于嫡系军而言的。因为靠黄埔军校起家的中央军的缔造者和领袖蒋介石同时又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领袖,于是由他亲生的中央军便成为嫡系,而后来归顺于国民革命军旗帜下的其他军队便都是杂牌了。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时期,由他任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时繁殖起来的军队就是嫡系,而后来归顺到第二集团军旗下的军队就是杂牌。唐生智第四集团军时期也一样,由他任湘军第四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时繁殖起来的军队就是嫡系,而其他隶属于第四集团军旗下的就是杂牌。依此类推,都是这么回事。但在国民政府时期,说到杂牌军,则一般是相对于中央军而言的,以下的讨论也主要针对这一情况。

  从表面看,不论蒋介石的军队,还是冯玉祥的军队,还是阎锡山的军队,还是李宗仁的军队,等等等等,都称作国民革命军,都共擎一面旗帜,似乎就是一支军队,其实不然,国民革命军从始至终都是一支由打着各种各样旗帜组成的联合军,当然这里所说的旗帜并不是有形有名的旗帜,而是有其实而无其名也无其形的旗帜。换句话说,或者可以比喻成是由多家大小不同股份组成的联合公司。

  既然是无形又无名的,那么怎么样才能算是一支有着独立的旗号的独立的军系呢?关键就是要看他是不是具备独立的军政系统。也就是看他的军队建设的方向、他的干部的配备、他的编制体制的调整、他的武器装备的生产与采购、他的兵员粮饷的募集等等是不是独立的还是依靠于谁的,如果他是完全独立的,他就是一支独立的军系,而如果他不具备这些特点,他就不能称作一支独立的军系。这与某支部队历史的长短和实力的大小是毫无关系的。

  说到这里,便不能不说到中央军中的土木系、胡宗南系、汤恩伯系。陈、胡、汤等派系是不是一支有着独立旗号的军系呢?不是的。称他们为某一派系是可以的,但他们那样的派系与新桂系、晋绥军那样的派系是截然不同的,二者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或者说,如果称陈、胡、汤等为“系”的话,则李、阎等实际上已经可以称“军”了。实际上,任何时期的任何一支军队内部,都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派系,大到一个军队集团,小到一个团一个营,都会因干部感情上、出身上的关系而形成亲与疏的利益集团,比如直军中的保定系、天津系、洛阳系,比如奉军中的士官系、陆大系,比如大革命后期新桂系中的小桂系与小鄂系,等等等等,这些派系是没能形成独立的军政系统的,也是没能打出独立的旗帜的,因而也就不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如李宗仁、阎锡山那样的派系。

  当然,任何派系,都有一个孕育、孵化和蜕变的过程,比如护法战争前北洋军中的直系、皖系,就是如陈、胡、汤那样的已经孕育了派系的种子却没能形成独立旗号的军系,而护法战争后期的直系皖系,便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是如陈、胡、汤那样的正在孕育过程中的种子了,而是经过了孵化并蜕变成一支有着独立军政系统的军系了。假设一下,如果大陆失败以前,中央军的领袖蒋介石死了,那么陈、胡、汤等就有可能成为独立的军系,但历史事实是蒋一直没死,并牢牢地控制着军队,陈、胡、汤等就没有这样的条件成为独立的军系。这就象如果袁世凯不死,直系、皖系就可能永远没有可能成为独立的军系一样。

  今天许多研究民国史的说到这一段时,对此很忽视。与有些网友聊天时,也有这样的观点,即认为军系不过是人为的称呼,是不是独立的军系或者是不是哪一系都不值得研究,也没必要较真。最近出版的《国民党158个军》中在使用军系这一问题时,就是典型的无所谓并胡乱命名的一例。比如说到方振武,一会说是西北军,一会说是直鲁军;说到杨虎城,则一会说是陕军,一会又说是西北军,似乎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可见此书作者的浅薄与无知。

  那么在当时,这些军系的区分对于某一支部队或某一个将领来说,是不是无足轻重呢?不是的,绝对不是的。在当时,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是一个打什么旗帜、跟谁走的问题,而这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历来都是放在建军首要位置的问题,是关系着一支部队的生存与发展前途的问题。举例来说,国民三军在孙岳病重时,由徐永昌带队依附阎锡山,尽管徐也帮助阎打仗,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一直使用国民三军的军号。有一次作战中,阎给正在前线的徐永昌下达了一份作战命令,命令到达徐的指挥部后,阎感觉不对,因徐部仍然打着国民三军的旗帜,对其使用命令,将会给徐造成使其取消国民三军旗帜而吞为已有的误会,遂连夜派一名参谋到徐的司令部进行解释,说是某些参谋书写错误造成,并请徐原谅。再举一例,方振武与冯玉祥合组抗日同盟军时期,方部张人杰原属西北军,有一次张与方闹别扭,便故意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声说我们是西北军,使方十分的难堪,连一旁的冯玉祥也感觉张的说话太不给方留面子,赶忙从旁打圆场,斥责张说话太随便,并大声说你们是方总司令领导下的抗日救国军,那意思就是说你们不是西北军,不是我的兵是方的兵,才使方下了台阶。从这两例即足以看出,对于使用什么军号,对于当时的将领来说,是何等的敏感与谨慎。

  在整个国民革命军二十余年的历史中,受主观客观内忧外患的影响,一直到抗战结束之前,杂牌军所占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以抗战前的1933年颁布的部队序列为例,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编制的有171个师和40个独立旅。不在此列而仍与蒋纪中央军保持对立的西南新军阀等计有65个师又18个独立旅。这众多军队中,中央军嫡系部队仅27个师又5个旅,其它209个师和53个旅还都是杂牌军。

  “七七事变”后,由于日军的入侵和全面抗战的暴发,民族矛盾一下子上升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原来割据一方的军阀纷纷涓弃前嫌,统一在国民政府的抗日大旗之下。此时的“杂牌军”的数量也达到了空前。以1938年11月颁布的军队序列为例,整个国民革命军共有104个军、5个骑兵军、228个步兵师、12个骑兵师。因为一个军内,可能由数个派系的师组成,故我们以师为单位进行统计,则中央军部队共有43个师,其它197个师便是杂牌军了。

  抗战开始后,除晋绥军、马家军、新桂系、刘文辉川军和滇军等少数军系仍保有或基本保有自己的根据地外,多数军系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地盘。失去了地盘,经济上就必须依赖于中央政权。粮饷、械弹、兵员等都要靠中央政府接济,其独立性大大受限。由于战争带来的官兵的减员,又往往难以全数补充,特别是各级指挥官的补充,其本身难以为继,大量的黄埔学生便源源不断地渗入进来,部队的地方特色渐渐消失,军队的各级指挥权渐渐被黄埔学生所取代,很多部队就是这样被改造成中央军或半中央军的。对于很弱的小股军阀部队,则使用打乱建制和更换带兵官的方式硬性整编而将其吞并。到了抗战胜利后,通过不断的消耗和兼并,一些小的军阀集团已经不复存在。到1949年时,整个国军共有94个军,中央军嫡系部队占68个军,杂牌军26个军。由此可见,尽管多数杂牌军已经不存在,但剩余的杂牌军仍占据着不小的比例,是与蒋纪中央军共同覆灭于解放战争的,算是作到了与生俱生,共存共亡。

  作为一支军队的领袖,尤其是作为在中国这块土壤上生存的军队的领袖,没有谁没有哪一天不在想着纯洁自己的队伍,于是,国民革命军的历史便从始至终地存在着吞并与反吞并的斗争,外患没有的时候存在着,外患到来的时候仍然没有放松过,这又是民国军事史的一大特色了。

  许多杂牌军都骂蒋介石借剿共和抗日消耗甚至吞并杂牌军,这一点不假,蒋是一直这么做的。可话又说回来,在中国,在当时,就是甭管谁做了国民革命军的领袖,也都会这么做的。蒋介石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对。当然,作为杂牌军,反对吞并对抗吞并也没错,这就象秦灭六国有功没错,而六国抗秦也不能认为就是阻挡历史前进一样。

  说到杂牌军之多,除了数量众多,更主要的还是派系庞杂。一般我们常说的有东北军、西北军、晋军、新桂系、马家军、滇军、川军、粤军、湘军、黔军等大股,实际上还远远不止。就拿四川军阀来说,虽都以川军称之,但其内部则分成十几股之多,之间互不统属,各有渊源,实际上并非一支。其它如滇军、黔军,湘军等多数南方军阀也是如此,都是同一省区内不同军系的集合而已。

  还因为这个削弱与吞并杂牌军的活动有的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突然进行的,也有的是在长期的内战与抗战中逐渐进行的,对于前者来说,它什么时候属于杂牌军,什么时候算成中央军,有一个很明显的转折点,比如五十九师,它的转折点即是在被陈部突然改编之时,改编前,它是川军,改编后,则是地道的中央军了,再比如八十五师,它的转折点也很清哳,即谢彬任师长时它是黔军,而同是贵州老乡的陈铁任师长后,它就不再是黔军而成为中央军了。而对于后者来说,就不好说它是从哪一天开始算杂牌,又是从哪一天开始算中央军的,比如第五十六师、七十六师,它们由杂牌军演变为中央军是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渐进的过程的,是划了一个很大的弧才转到新的方向上的,故而我们没法很清楚地说出它的转折点,也就不好说在某一时期它到底应该算是杂牌军呢还是应该算作中央军呢。于是这就又有一个不伦不类但又恰如其分的称法——半中央军。

  虽然说在民国民政府时期总的来说是派系逐渐合并减少的,但也有新的派系在诞生,比如原属于晋绥军集团而后自成一统的傅作义部队、商震部队等,对于这一类新生的军系,有的有转折点,比如商震部队,他的转折点很清晰。也有的同样是划了一个大圆弧而完成的,傅作义就是如此。定义象傅部队这样的军系,它什么时候属于阎锡山的晋绥军,什么时候开始算傅作义独立军,同样没法找到它的转折点。

  早在1928年北伐刚刚完成时,蒋介石政权便拟定了在战争中逐渐消耗和改造杂牌军的方针,后来也一直是按照这一既定方针去执行的,不论是新军阀混战,还是十年内战,还是抗日战争中,都始终如此。但多数小股杂牌军却都是在八年的对日作战中被逐渐消耗和改造而消亡的,如淞沪战役中覆灭的六十七军、五十二师等。这故然可悲,但却成就了部分杂牌军的辉煌,使他们在这场神圣的战争中完成了伟大的转变和升华,他们的番号虽然被撤销被替换了,但他们覆灭于为民族求生存的正义之战,却使他们本来不甚光彩的历史在行将走到终点时,发出了值得人们为之敬仰的光芒。

  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正牌军的故意消耗排挤吞并的威胁,也使得一些不谙大义的杂牌军投日附逆,如孙良城、叶蓬等。不仅削弱了抗战阵营,助长了敌焰,也使他们自身受到了玷污。这故然主要应归咎于他们自身,但中央军的排挤相逼也不无责任。

  随着国军在大陆的崩溃,一直和蒋军嫡系并存的杂牌部队,有的被解放军歼灭,有的起义投诚,有的逃到台湾后被遣散或被彻底改造,杂牌军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