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尔摩斯时代警匪斗:远比小说更凶险刺激

 七洲同心 2012-08-16

[导读]福尔摩斯的对手都是高智商,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罪犯。《苏格兰场的柯尼什》记述了这样一个“高手”。此人名叫“羊头”格里查德,是专门从事珠宝盗窃的罪犯。

英国神探福尔摩斯的故事一直是欧美电影电视热衷改编的题材之一。应该说,柯南·道尔的名作《福尔摩斯探案集》从一个侧面描写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伦敦警界打击犯罪的画面,那时的伦敦底层社会阴暗而混乱,似乎每天都在上演种种离奇的命案。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呢?当时的犯罪分子真的是“集智慧与勇气”于一身吗?伦敦的警探真的那么差劲吗?

“警察不是体面职业”

根据英国退休警长本杰明·李森所著的《迷失的伦敦》,19世纪80年代在苏格兰场(伦敦警察厅的代称)工作的确是份苦差事。“刚入行的警察通常先被派到伦敦东区。每周薪水只有可怜的24先令,挨打是家常便饭。”在柯南·道尔笔下,“雾中的伦敦最危险之处,莫过于东区”。这里临近码头,居民大多是卖苦力的穷人和移民。《迷失的伦敦》一开头就描写了李森上岗后碰到的倒霉事。他被派到一个名叫“铲子巷”的地区去巡逻,这里名副其实,煤炭工人们经常用铁锹打打杀杀。有一天走在路上,他突然听到有人喊道“条子迷路了!”接着稀里糊涂地卷进一场群殴中,弄得十分狼狈。几天后他发现,他的头盔正在被孩子们当球踢。

当时警方的办案设备也很简陋。曾任警察局长的佩西·塞维奇在《苏格兰场的野人》中回忆说,警察局没有电话,只能靠老式的针式发报机。警局也没有汽车,不管案情多么紧急,只能步行、乘马车或电车。破案的主要手段是走访目击证人、调查现场痕迹以及根据经验推理。1887年第一部福尔摩斯小说问世时,苏格兰场还没有指纹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