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讲堂:太极拳与太极操

 *月光拳影* 2012-08-16

名家讲堂:太极拳与太极操

2012-8-15 12:02| 发布者: 清风轩| 查看: 671| 评论: 0

摘要:   太极拳和太极操的争论由来已久,什么是操?什么是拳?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在这一期“名家讲堂”中,我们不再纠缠是操还是拳的问题,而是重点讲述如何提高练习太极拳的质量,把太极操变为太极拳。 吴文翰:从理 ...
  太极拳和太极操的争论由来已久,什么是操?什么是拳?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在这一期“名家讲堂”中,我们不再纠缠是操还是拳的问题,而是重点讲述如何提高练习太极拳的质量,把太极操变为太极拳。
吴文翰:从理论和实践上向太极拳靠拢

  太极拳这个名字的出现,据我的考证。大概在杨禄禅到北京教拳时期,也就是1845年左右。在此之前,太极拳还叫十三势。随着杨禄禅在北京教拳,太极拳的名字开始风行于世。
  太极操这个名字,是国民政府时期褚民谊首创的。褚民谊在“七七事变”之前跟吴鉴泉学太极拳,他在国民政府中负责体育部门的工作,后来,他出版了太极拳方面的书籍,还编了太极操,目的是为了推广太极拳。所以,最早的太极操的名字是褚民谊提出的。
  现在,人们也在说太极拳和太极操。太极拳和太极操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太极拳之所以称为太极拳,第一是它不能离开太极拳的理论,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就是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这些人的理论:第二是不能离开太极拳特有的动作,比如懒扎衣(杨式太极拳叫揽雀尾)、单鞭、白鹤亮翅等,而且练法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不论是哪个流派的太极拳,都是根据王宗岳、武禹襄的拳论来练习的,身法上的要求都是相同的,比如:提顶吊裆、收腹敛臀、气沉丹田、松肩沉肘等,虽然各家太极拳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基本是一样的;拳势动作在练法上的要求也是一样的,都要求舒展、缓慢、均匀,基本没有忽高忽低、忽快忽慢的动作;第三是技击性——太极拳都是以技击为主的,离开了技击,就不能算作拳,“拳”,就表示有技击目的。在过去,技击是中国武术的主要目的,技击是武术的核心,健身则是辅助功能。
  太极操的主要目的则是健身。操,是操练的意思。清末民初,中国引进了一些外国的体育运动,比如足球、篮球、体操等。体操,就是体育操练的意思,我小时候学校就有像现在的广播体操这样的体操。那时,按照欧美的体育方式,我们编了许多操,有徒手的,也有拿着器械的。太极操也是其中之一。这种运动基本是以健身为主,动作没有什么技击含义。另外,这种运动也没有像中国武术那样形成一套理论。中国传统武术中,太极拳有太极拳的理论,形意拳有形意拳的理论,梅花拳、八卦掌等,都有自己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下形成的。从外国来的体育操,都是以健身为主,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在里面。我们编的太极操、武术操,也基本是这样。现代的太极操吸收了太极拳的一些东西,也吸收了舞蹈的东西,主要目的是健身,也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
  总之,太极拳和太极操是有区别的。太极拳离不开太极拳的基本理论,离不开其基本的演练形式,离不开技击意识和功能。太极操不是这样,它没有技击含义,也没有太极拳的身法要求,没有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健身。
  当然。如果从技击的角度来衡量,现在的太极拳则是体操化了 ,许多人演练的虽然是太极拳的外形,但是也多不具备技击能力了。这也是一种太极操。
  当代的武术都是以健身为主,太极拳更是如此。既然以健身为主,就不提倡技击了。所以,现代的武术,包括太极拳的练习,就不像过去要求的那样了。现在练习太极拳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和一些体弱有病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更不可能按照过去的要求去做,他们练习太极拳也是以健身为主。虽然在练习中,也讲太极拳理论,讲太极拳的身法,有些老师还讲一些技击内容,但都是点到为止,离真正的技击要求还相差很远,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太极拳和太极操也没有多大区别了。当然,有些人练习太极拳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和要求练习,这还是属于太极拳的。但是,大多数人练习的太极拳和传统的要求是相差甚远的。
  对于广大太极拳练习者来说,如何把太极操变为太极拳呢?我认为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解决得了的。首先,有关的领导部门应该重视这个问题。避免武术套路向体操化发展。要进行选材,不能只是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应该让青少年练习太极拳。其次,太极拳老师要知道太极拳的理论,知道太极拳正确的练习方法。现在,真正知道太极拳的练习方法的老前辈大都去世了,所以,要想恢复传统太极拳的风貌,是很难的。
  我们现在的太极拳走到了歧路上。太极拳的高标准应该是如何使自己的内外相结合,使内外融为一体。现在的太极拳高标准是一些难度动作,是腿能抬多高,能腾空转身几百度——这些都是以形体动作的难度来衡量太极拳。这就把太极拳引到了歧途。还有,为了提高观赏性,武术套路过多地向表演化方向发展了,甚至还向戏剧化发展。比如,现在的太极拳,一个是向长拳化方向发展,比较花哨;另一个是向舞蹈上走,还吸收了戏剧上的一些东西。这些不也是太极操吗?
  作为一般的太极拳练习者,为了减少太极操化的倾向,我认为要尽力按照太极拳的理论要求、练功方法去做,要明白一个拳势动作为什么要这样练?它的使用方法是什么?如何变化?还要刻苦练习,掌握好的基本功,从招熟到懂劲,练出太极拳的功夫,获得一定的健身防身的能力。这样才能尽量使自己避免体操化,而向真正的太极拳靠拢。
李德印:明招法,讲劲力,分虚实,求松静
  太极拳和太极操的区别,最大的是在动作内容上。太极拳的动作是表现攻防技击内容的,体操则是对身体各部位的锻炼,没有技击意识。总体上来说,武术,不管是哪个拳种流派,它跟体操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围绕着攻防技击招法来设计套路动作的。
  太极拳动作柔缓、轻松,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其中的技击攻防内涵,因为太极拳是武术。在这一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把太极拳动作做成导引养生功法和柔软体操。比如八段锦,动作中有“左右弯弓似射雕”,从外形上看,很像马步冲拳,但是,它就是一个拉伸扩胸运动,不像武术动作讲攻防的招法。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要想避免太极操的倾向,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点要招法清楚,力点准确。所谓招法,就是太极拳动作包含的攻防技击方法,它是由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型、身法等构成的。这些型、法,都围绕着一个技击招法为核心,构成武术动作。因此,打太极拳首先就要明招法。比如32式太极剑的“撤步反击”,其中的回身挥剑,是削剑?还是回身斩剑?还是回身崩剑?如果剑法不清楚,力点就不会表现出来。这一点,我们在学习太极拳时就要搞清楚,要表现清楚。我常常看到一些人打太极拳,手脚的位置都对,就是不知道这个动作的攻防含义,也就无从表现出这个动作的力点。比如“手挥琵琶”的两个手一合,是向上提掌,还是两手一合,向外一推?这个动作表现的技击意义是什么?这个招法不清楚,你就无从表现。当然,各个流派的太极拳,同一个动作表现出的招法可能是不相同的,而且每一个老师对这个招法的理解也可能不同,但是,他一定有一个对这个动作的理解,一定要表现出招法和力点。这也就构成了武术和体操的区别。
  其次,练习太极拳,要“由招熟而渐悟懂劲”。懂劲,实际就是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技巧。劲儿,就是劲力。用武术的规则讲,就是要“劲力顺达”,周身“协调完整”,手、眼、身法、步要相互配合。体操一般是局部运动,比如某一节就是上肢运动,其他部位可以不配合。武术的动作则常常是要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这就是太极拳要求的整劲儿。太极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不能是局部动作,不能上下脱节,应该做到上下相随,周身相合。这样协调配合,才能使力量由脚跟到腿,通过腰传递到肩臂,最后从手上发出,形成整劲儿。手眼身步,都要为招法服务,配合协调。
  第三,练习太极拳要分清虚实。分虚实,实际是一个节奏的处理问题。如果说招法是语言的词汇(你要明白词汇的意思),劲力是语言的重点重音,那么,节奏则是语言的语调,是感情的表现。练习太极拳,只有分清虚实,你才能表现出这个动作的起承开合,表现出这个动作攻防的虚实变化,表现出这个动作是蓄劲还是发劲,表现出身法的开合。这些虚实、开合、蓄发,就构成了武术攻防动作的精髓。这就像唱歌,我们知道了词汇的意思,就要用一种节奏来表现出这种感情来。你理解了动作的攻防含义,就要用虚实节奏来表现出这种含义。把太极拳打成太极操,在节奏处理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节奏像广播体操一样,以齐遮丑。为了集体动作的整齐,使节奏很强,忘了太极拳是一种行云流水、连贯圆活的运动形式。也就是,过于追求整齐划一,没有太极拳的虚实开合。第二种是一潭死水,只知道连绵不断,没有起承转合。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起承转合的。起要轻、慢、粘、不能突然启动;在运行当中(承和转)要圆活、轻灵;合时,落点动作要沉稳。做一个动作,要分清它的起点、中点、落点。在落点上,要有中定劲,要沉稳。所以,太极拳看起来是均匀的,是连绵不断的,但是,其中充满了虚实的变化。所以,杨澄甫讲,分清虚实是练习太极拳的第一要义。只有分清虚实,你才能用意念去表现动作——哪个地方要轻一些;哪个地方要重一些;你才能分清轻重沉浮,才能做到呼吸的配合。比如手前伸,是呼还是吸?你如果不知道这个动作的含义和虚实,你就不能很好地配合呼吸。如果你手前伸是发力,就要配合呼气,动作是实的。如果你伸手和对方握手,这个动作是虚的,是轻的,就要配合吸气。所以,只有分清了动作的虚实,你才能很好地表现出动作的节奏,表现出攻防含义。在虚实转换上,太极操是比较简单的,只有打开合上,虚实很分明,不像太极拳这么细腻。太极拳是在一种含蓄的状态下,表达自己的感情,既要有开合虚实,又不能大开大合,没有含蓄;要连绵不断。这就是太极拳的特点。如果你分不清虚实,不会处理,那就只能做成一种节奏简单,或者没有节奏的运动,就成为太极操了。打太极拳不能像小和尚念经,没有节奏、没有感情。所以,分清虚实,是打好太极拳,避免太极操的重要原则。
  第四,要求松静。求松静,不是太极拳的目的。太极拳的目的是修炼自我,调控自我——调自己的不松、不静,调整那些违反天人合一的紧张、生硬、造作等状态,回归到和谐自然的状态。太极拳是调整自我的一个过程。在这一点上,太极拳和舞蹈是不同的。舞蹈,是根据角色的需要、剧情的需要,表现角色,感染观众,要进行艺术的夸张,强调的是艺术的感染。太极拳则是调整自我,修炼自我。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不要本末倒置,不要练得很夸张,为了给别人看;或者是为了哗众取宠,表情丰富,吸引观众。如果把太极拳做成舞蹈的样子,这就本末倒置了。练习太极拳不是为了感染别人,而是要排除外界的干扰,恢复到自己心静体松的状态上来,不仅是身体的放松,而是要进入到一种宁静的练功状态。这是一种心理的恢复调整。只有这样,练习太极拳才会有好的效果。当然,太极拳应该有一定的美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舞蹈因素,但是,归根到底,太极拳不是追求表演效果,而是要规范内心,也就是调身、调心、调息,使你恢复到一种宁静放松的状态,摆脱紧张的压力,得到休养生息,恢复活力的效果。
  我认为,能过做到以上四点——明招法,讲劲力,分虚实,求松静,就一定能进入太极拳的境界,而不会滑向太极操和舞蹈的倾向中去。
张全亮:按照传统的太极拳理规范太极操
  太极操的说法一般是指那些新编的太极拳套路,它们区别于传统太极拳套路。为什么认为这些太极拳是操呢?因为它们跟传统太极拳有明显的区别,也就是强调表演性,强调高难度动作,在体操和艺术表演方面,体现的比较多。而传统太极拳是有着一定的传承脉络的,有着各自的风格特点和规范要求。总体来说,传统太极拳符合太极拳论,讲究用意不用力、内三合外三合、缠丝劲、抽丝劲等等,既强调健身,又强调技击内涵。
  现在的太极操,不考虑太极拳论。也不讲究内三合外三合,不讲究技击含义,主要目的是健身,也是一种艺术表演。传统太极拳是通过过去的实战演化过来的,是在实战当中形成的一些招法。传统太极拳有防身御敌的作用。现在编的太极拳,是从传统中吸收一些东西,为了增加美感,再增加一些艺术元素,吸收一些舞蹈、体操的东西。当然,它也具有一定的健身作用,但是,它不像传统太极拳那样,除了健身外,更主要的是为了技击。传统太极拳的每个式子都不是空的,都有其技击含义。传统太极拳古朴,不像现代一些太极拳那样花哨。比如,传统太极拳讲究抬腿不过膝,不像现代太极拳抬腿那么高,给人以美感。传统太极拳也讲究好看、漂亮,但是,它的好看要服务于技击。太极操不是服务于技击,而是服务于表演效果。现在的竞赛太极拳套路,动作难度非常高,运动员的功夫也非常不错,但是不符合传统太极拳的要求。再有,传统太极拳讲究意念,讲究整劲儿。太极操不讲这些意念,不追求整劲儿,就是一个外形动作。传统太极拳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太极操不讲究这些,只讲究动作舒展大方,讲究难度。
  有人认为,柔和缓慢就是太极拳。其实,不完全是这样。传统太极拳分流派,太极操则没有流派,没有传承的脉络。太极操可以把各个流派的太极拳动作搀和进去,形成不了固定的风格。传统的太极拳虽然也有一些融合,但是还是以某一流派的风格为主。现在的太极拳的编创不受任何限制,各个流派的太极拳动作都可以引进,有的还引进了长拳的动作、舞蹈的动作,戏剧的动作,出现了明显的体操化、舞蹈化的倾向,所以,人们说这种太极拳是太极操。
  对于我们练习者来说,传统太极拳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如果你对它任意篡改,就丢掉了民族文化的精髓。我认为,还是应该保留传统文化的特点。
  当然,我们也不能艇低现代新编的太极拳,它们在竞技、普及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任何事物都是要发展的,太极拳也不例外。现在的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拳,也都是源于传统太极拳。我们在练习这些套路时,如果按照太极拳的理论要求、技术规范去练习,那么,你练习的就是太极拳。如果不按照太极拳的理论去练习,就是太极操。应该用传统的方法、传统的理论去规范这些新编套路。要有外形的规范和内意的规范。外形的规范是和技击相关的,不是动作越开展越好。可以用技击要求,在外形上来规范新编的太极拳套路。再有是内意上的规范。传统太极拳讲究意念,所以,我们在练习新编太极拳套路时,可以用传统太极拳的意念来要求。这样,在外形和内意两个方面规范新编现代太极拳套路,按照传统的太极拳理论和技术规范去做,就能够避免太极操现象的出现,逐渐成为真正的太极拳。
  另外,即便是传统太极拳,其中也有真假。如果你练习的不对,没有按照太极拳的理论要求和技术规范去做,即使练习的是传统套路,也不能说你练习的是太极拳。比如,有些人也是所谓的名人之后,可是没有学到真东西,或者没有下功夫学,自己后来又编了一些,这样的太极拳虽然也有传统的名,但是能说是传统太极拳吗?
  还有,传统武术,包括太极拳,虽然是传统的传承,但是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大多已经不具备实战能力了。这些年我参加《武林大会》,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很多练习传统武术的人,自己练习还可以,一旦上了擂台,根本就不是那回事了。所以,传统太极拳是不是真太极拳,不是太极操,还需要在实战技击中去检验,还需要积累实战经验,还需要强化体能和基本功。所以,是不是太极拳,是否有技击性,还有专业训练和业余练习的区别。对我们练习太极拳的人来说,只能是按照太极拳的理论要求和技术规范去做,尽量让自己的动作符合太极拳的要求。当然,即使是练习传统太极拳,也不一定意味着你能够实战技击,这还需要专门的训练。传统的太极拳,如果你没有真功夫,没有得到真传,也不过是太极操而已。不论是练习传统太极拳套路,还是练习现代新编太极拳套路,只有按照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要求去练习,练出功夫,才是真正的太极拳,不是太极操。
  判断太极拳的标准,就是动作是否有技击含义。没有技击含义,就是操;有技击含义,就是拳。太极拳的动作,都是符合技击原理的,并不是为了好看。明确了这一点,就区别了操和拳。比如手挥琵琶,手伸得太远,虽然好看,却没有实战意识。传统拳要求以腰使手,以脚使手,手打三分,脚打七。如果不这样要求,就是操。讲究技击含义和内气,就能把太极操变成了太极拳。当然,能有多大的实战能力,要看你的功力和实战经验的积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