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眼神”的重要性
![]()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我们与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眼睛还是我们心灵语言的传达的工具。通过眼神,我们还能看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思想动态。借着眼神,我们也可以传送感情。在我们与人交谈的时候,要善于同别人进行目光的交流。这是一种礼貌,又能帮助我们维持这种关系。 正是因为这样,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到眼神的交流。交谈时,要敢于和善于同别人进行目光接触,这既是一种礼貌,又能帮助维持一种联系。那么关于眼神的礼仪,我们可以了解一下。 对于和你不熟的朋友或者是陌生的人,不能长时间的凝视,否则这将被认为是一种无礼的表现,这也是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礼仪。在我们与陌生人交谈的时候,眼睛一般注视着对方的三角区,也就是对方的眼睛到嘴巴的区域,但是这个时间也不能过长。在我们与人交谈的时候,整个交谈的时间的百分之六十最好是用你的眼睛注视着对方。而对于亲密注视,是和你的亲人交谈的时候,可以注视着他的上身,这个被称作为亲密注视。 我们也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放在谈话技巧上都恰到好处的说明了眼神的作用。有时候在有些场合我们的语言是不能表达的,这时候我们只要用恰到好处的眼神就能代表我们的心意,或者是你的言语无法达到的境界,这时候再加上我们的眼神,动之以情,借助眼神的交流来达到心灵之间的沟通,如果我们要拒绝别人,这时候我们要只用语言的话开启口来可能会伤害别人,使对方尴尬,这时候你的眼神就可以取而代之,让你的拒绝达到理想的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人的眼神,就可以看穿人的内心,一个人的性格,也能由眼神来判断出来。一个人的心是正是邪,透过他的眼神也能看的清清楚楚,比如一个人的心胸坦荡,为人正直的人,他的目光就会清澈,坚定。心胸狭窄的人,做人虚伪的人眼神就会比较迷离,狡诈。志向远大的人,目光会很执著,为人轻浮的人,眼神会比较浮动。 通过眼神看人的方法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人在用了,清代的曾国藩就是这方面的高手。有一次。李鸿章向曾国藩推荐了三个人,正好曾国藩到园子里散步去了。李鸿章就让这三个人在厅外面等着,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给他说明了此次的来意,并且让曾国藩考察这三个人。 谁知,曾国藩却说:“不必了,面对着厅门,站在左边的人,是位忠厚老实的人,办事小心谨慎,可以让人放心,可以派他做后勤之类的工作。中间的那个人不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两面三刀,阳奉阴违,不能让人信任,给他安排一些无足轻重的差事就行了,不能让他但当大事。右边的那位是一位将才,可以重用他。 李鸿章十分吃惊,问曾国藩,才进来怎么就那么快得出结论。曾国藩笑着说:“我刚才散步回来,看见这三个人站在这里,当我从他们的身边走过的时候,左边的那个低着头不敢仰视。可见他是一个老实,谨慎的人,所以我说他适合做一些后勤方面的工作。中间的那个人,表面上看起来恭恭敬敬,当我走过去之后,他就左顾右盼,可见他是个奸诈的人,阳奉阴违,不可重用。最后的那位,他一直保持着挺拔的站姿,是一根栋梁之材,双眼正视前方,不卑不亢,所以我说他是可塑之才栋梁之材,我们可以重用他。而曾国藩一眼就看出的那个栋梁之材,就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 在人的五官之中,眼睛是最敏锐也是最不能欺骗人的,一个闪烁的眼神,就能体现你的心理活动。而那些会读心术的人,能抓住你眼神中的点点滴滴的信号。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表现的最为显著,最难掩饰的就是眼神,你的语言动作都可以被你的思维所掩饰,可是你的眼神想要掩饰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眼神的伪装很难做到。 在警察破案的时候,就常常会观察嫌疑人的眼睛,在他们问出一个问题之后,看他们在说话的时候眼神有什么变化从而来分析他们语言的真实性。而这观察眼神的方法也是屡试不爽。 一个知名企业的面试官,在两个出色的候选人中间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那个看起来很平凡的女孩,而旁边的那个漂亮的女孩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她很不服气地问面试官,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面试官看着她笑着回答:“小姐,首先我要对你说的是,你真的很漂亮,而且还很聪明机智,学历也很高,可是这些对我们公司需要的人才并不重要。我只能说你的表现并不能让我满意,在你面试的时候,你的话并不多,在你陈述工作经历的时候,虽然有一些肢体语言,但是他并没有给你加分。我们在座的任何人,你都没有进行眼神交流,我们无法判断你的诚恳的心意。而你身边的那个女孩,出去学历和能力差不多之外,她在与我们握手的时候还进行了眼神的交流,我在他的眼神中看出了她的诚恳,她的眼神告诉我,她想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想在这个岗位做出一番成绩,所以我们选择相信她。” 眼睛是一扇窗户,我们可以通过这扇窗户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可以了解你不了解的人或其他东西,眼睛也是与外界交流的媒介。别人可已通过你的眼神知道你的需求和你真实的想法。有时候你的谎言就是被你的眼神所出卖,不坚定的眼神,说明你说话的不真实。透露着你内心真实的想法,这就是眼神的奇妙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