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国”的买卖

 文山书院 2012-08-17

“君子国”的买卖

周玉宁(北京)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17日   16 版)

    清代的李汝珍写了一部奇书《镜花缘》,秉承奇幻小说一脉,想象奇特幽默,常常令人忍俊不住。其中描述了一个海外“君子国”,那里的国人可谓仁义至极,互相谦让,作买卖时买方不是压低价钱而是抬价,卖方也不是抬价而是以低价卖出为荣,双方常常为此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在别人的劝说下才成交。

    李汝珍实际是以“君子国”来讽谏世风。自有商业社会以来,哪里的买卖不是商人抬价、买方杀价?有的经商者利欲熏心,每每以次充好,牟取暴利,从不想自己在其中赚了多少昧心钱,坑了多少顾客,以致有了“无商不奸”的说法。以人性利己的角度看,“君子国”的买卖显然是一个假想,正常状态下,经商的还是得赚钱,买方还是要买到质优价廉的好商品才满意,但是,其间相互的利益博弈,应该在公平合理的规则下、和谐稳定的环境中达成一致。

    虽然“君子国”过于理想,然而人性的谦让、自抑与利他,在正常的社会条件下也应存在于多数人身上。当然,这与一个时代风气的上行与堕落不能脱离干系:如果社会整体积极向上、人心向善、倡导利他与互助、社会风气淳朴,人性的正面因素就会占优势,社会环境即使达不到“君子国”的理想程度,也会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而如果一个时代整体堕落、自私自利成风、贪渎与淫欲盛行、社会风气腐化,那么大多数人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自私与无视他人的社会风气。

    极端的“私”,固然不利于人类种群的繁衍,而想要整饬社会风气,也并非一定要将“私”字驱逐。作为一种生物体,人具有正常的物欲与生理需求,如果不利己也就无法存在于物质世界中。当社会的物质资源还不够丰富,不能满足每个个体的需求时,人性中的“私”往往成为个体行为的动力,利己行为也就难以避免。回忆当年,我们倡导“狠斗‘私’字一闪念”是很大的误区,这种要求人性纯净的程度达到极致的观念,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控制自己无尽欲望的同时又得以享受人生,并顾及他人的利益,实现互助、友爱。也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进入良性循环,弱者的利益得到保护,人类的文明也就不会停滞。

    歌德《浮士德》中魔鬼的诱惑时时在向我们招手,人性中的“魔”不停地挑战我们的理性与情感,欲望的炼狱折磨着我们的灵魂,俗世的烦恼如我们身上切不断的青丝时时生长。向往“君子国”的人们:控制好欲望,打点好自己的人生吧!

    (作者为青年作家、北京某媒体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