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六个方面应予重视

 智慧旅游519 2012-08-17
戴斌宋子千

    乡村旅游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业态,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为使乡村旅游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应予重视:

    1.培养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帮助农民进行旅游创业。

    组织实施乡村旅游发展人才工程,依托全国旅游院校和科研培训单位,在全国树立农民旅游企业家典范,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旅游人才,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尽快建立乡村旅游信息平台,加强客源市场的组织。

    网络营销有经济性、便捷性和交互性优势。在发达国家,网络平台已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得到广泛运用。建议在中国旅游网推出乡村旅游频道,引导和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建立整合乡村旅游要素的网络预订系统和交互信息平台。

    组织乡村旅游供需见面会,发挥传统旅行社和新型中介作用,实现客源市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更好对接。

    3.扶持农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化。

    市场主体散、小、弱、差阻碍了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要结合国家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发展农民旅游合作社。目前,山东、上海、四川、北京、云南、安徽、海南等地出现了旅游合作社或类似组织,更多的旅游合作社正在组建当中,其中山东省更是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议不断增强农民在合作社中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的权益。

    4.鼓励社会资本和人才到农村发展旅游。

    要为社会资本和人才进入农村从事旅游开发、经营旅游企业提供政策便利,集全社会之力发展乡村旅游。北京郊区很多比较火的农庄、餐馆是由外国人、华侨或港澳台同胞经营的。除具有对特定客户群的人脉优势以外,这些人一般素质较高,掌握很多信息。在正确引导下,外来资本、人才能给当地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及先进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经验。

    5.以绿色、有机为卖点,加快偏远农村地区旅游开发。

    目前,大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较成熟,乡村旅游更大的增长点在偏远农村地区。要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后发优势,超越传统的农家乐、渔家乐,直接切入比较高端的休闲度假市场。

    可结合国家对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政策,结合国家关于退耕还林、发展生态旅游的支持政策和生态效益补偿的有关政策,在偏远农村地区推广将有机生产和生态度假结合起来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为生态建设、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提供新途径,而且可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同时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近年来,有机农庄悄然兴起。如北京东郊的绿牛农庄,专事有机农作物种植和禽兽养殖,会员缴纳一定会费,而且还要定期到农庄亲自种植,到了收获季节会员可以从农庄收获产品。绿牛农庄会员以前主要是外国人,但现在主要是中国人,而且人数翻了很多倍,在偏远地区发展有机农庄大有可为。

    6.加强对旅游者行为的规范和引导。

    对旅游者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可增加乡村旅游效益。要通过行为规范、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促进乡村旅游消费的健康发展,促进城乡居民之间进行有益的文化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