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奇遇

 寒江读舟 2012-08-17

黄奇遇故事

 

槟醅棵是由鼠粬粿沿变而来的。所谓槟醅粿,系指其馅由槟醅做成。槟醅就是把糯谷用炭火烘焙或装在密封铁罐里爆炒,烤焙熟后,碾成粉末,即成“槟醅麸而得名。
槟醅粿这种传统小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段传奇故事——相传明末揭阳先贤黄奇遇与槟醅粿的一段传奇故事。
黄奇遇(1599-1666),揭阳渔湖广美村人。明天启八年戊辰科进士,与郭之奇、宋兆禴,海阳辜朝荐,饶平梁应龙、杨任斯,普宁陈所献同榜登科,同被称为潮州后七贤”。黄奇遇先后任固安县令、东安县令、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并充经筵讲官。明朝行将复灭之时,他深知回天无力,速上三疏,迄骸骨归”。
黄奇遇回到揭阳渔湖广美村老家后,杜门不出,自号绿园居士,尽日纵情于山水,怡情于诗文。著有《绿园诗草》、《平斋文集》,惜末付梓而散佚。现仅有《揭阳县志》所录《涵六塔记》一文和《过旧同亭诗》一首:
夙昔烟花地,于兹杖履游。
揭山犹历历,榕水自悠悠。
爽气侵江月,清风入古楼。
搀枪今扫净,景物自清幽。
据传说,黄奇遇在故乡品尝到家人做的鼠粬粿后,动了一下脑筋,对原来的皮和馅进行了改进,把揭阳鼠粬粿改进成现在的槟醅粿,并从家庭推广到店铺、客栈,且供不应求。
经过长期历史过程的发展,槟醅粿点心师们不断地对粿皮、粿馅的改进和改变,使槟醅粿不断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和人民物质水平的需求。1980年,揭阳乒乓粿跨过长江,上北京参加中商部主办的全国名牌小食展览会。现在,揭阳市揭东县洪志食品厂生产的揭阳乒乓粿已改进成多种低糖清香、真空包装、便于携带的潮汕美食礼品盒。1997年12月,中国烹饪协会在杭州举行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认定会,揭阳市揭东县洪志食品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揭阳乒乓粿”被评为中华名小吃”。翌年,揭阳市首届潮汕美食节给乒乓粿(揭东洪志食品有限公司)以十佳潮汕小食”的荣誉称号,井把它列于十佳”之首。
槟醅粿为什么又叫乒乓粿呢?有二种说法:一是制槟醅麸时,用糯谷在鼎中爆炒或经焗炉焗热膨胀,发出劈拍”的响声,如同打乒乓球的声音一样,遂将其改名为乒乓粿;另一说法是有外地人在揭阳买槟醅粿时,讹念为乒乓粿”而流传下来。1956年,揭阳饮食行业所生产的“槟醅粿每天都由专人送到各家旅社、客栈、码头、车站推销。而“槟醅粿揭阳人本来就很难叫准字音,再加上和外地顾客打交道,更难叫准和使人听准。在一次买卖中,有个外地顾客问推销员:“你说叫什么粿’?叫乒乓粿’吗?”因为,“槟醅粿和“乒乓粿在读音上比较相近,当时,那位推销员便将差就错地说:“对,叫乒乓粿’。
由于叫“乒乓粿比叫“槟醅粿容易而顺口,结果,竟不上几天,人们便都把“槟醅粿改称为“乒乓粿了。

槟醅粿“外皮清柔软,内馅香脆甜,这香来自“乒乓麸”(槟醅麸),即糯米带壳在鼎中反复烤焙,使其爆涨后压成的麸末。因糯谷经烤焙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谷物香味,而正是这种香味,形成了揭阳乒乓粿的诱人特色。
潮汕槟醅粿的做法是:
(1)
糯米粉调入适量花生油,反复揉搓成泥状粉团,待作粿皮之用;
(2)
用鼎炒或煸炉爆热、烤焙糯米谷(即糯米连壳),再将烤熟的糯米谷连米带壳碾磨成粉末,加入糖粉、切碎的熟花生、炒香的芝麻及橙糕等,混合成馅料;
(3)
从“糯米泥团上取一小块,压成薄圆片,包上粿馅(最妙的是用柑饼、瓜册片、榄仁、玻璃肉剪成花样,贴上一瓣芫荽叶,放在馅面上,红绿相间,可从半透明的棵皮透现出来,十分雅观),然后捏成圆粿型,再用木印印出花纹,用豆腐膜垫底,蒸熟后晾干即成。

黄奇遇的传说

日暮不杀鸡

黄奇遇是揭阳县渔湖都港尾村一个贫苦农民黄浩然的儿子,小时候家境极穷,穷得连亲戚都嫌厌他。有一回,他家中已是两天无米落锅,这天日已将晚,仍是锅炉网蛛丝,借无筒米来煮。两个弟弟饿得哇哇哭,黄奇遇对母亲说:“娘,你且哄哄阿弟,我去阿舅那里借些米来煮。便即往一里多远的港口村舅家跑。谁知到大舅家,大舅转个屁股向着他,大妗说:“日暮不杀鸡,无物款待。再上二舅的门,二舅也不瞅不睬。二妗道:“黄昏不下池,无物奉敬。黄奇遇的肚子都给气饱了,他发誓死也不再上这两家枭情绝义的舅妗家门。可是,在这急难关头,怎么办呢?没法,只好另到三舅家去。
三舅一见外甥到来,看他脸色不好,知他是饿着肚子,急忙洗米煮饭。黄奇遇忙阻拦说:“三舅,请勿煮饭!我母亲和弟弟在家饿得唇青嘴紫,他们正在急盼着我借米回去呢!三舅心疼地说:“你饿得这般模样,得先吃饱,才有力气走路。阿舅就多煮些饭,吃剩的就给带回去,你一进门,弟弟就有饭可吃,岂不更好!说着,吩咐他烧火,自己便去找菜。谁知村前村后都买不到菜,只好摘了一篮秋瓜花,将就清煮下饭。饭熟了,黄奇遇哪有心先吃,硬是急要回家。三舅把饭装好,还将家中仅存的米装了一袋,亲自挑着,直送甥儿回家。


后来,黄奇遇上京应试,高中荣归。他怀念三舅前情,见他尚未成家,便出钱帮助三舅娶妻立业。以其为人厚道,还亲向县太爷荐举,要县太爷给三舅安置点职务。那时,恰好县里正在修建城墙,改直西街,县太爷便请三舅爷去当监工头目。
大、二两个舅舅听知老三得了个好差使,便眼红起来,老二特从池塘里捉了两条大草鱼,老大从鸡笼里抓了两只大公鸡,命家人挑着一担礼物,双双上门找甥儿,要甥儿也给他俩谋取一官职。奇遇听了他们道明来意,禁不住慨叹说:“日暮不杀鸡,黄昏不下池,瓜花煮水人情厚,西街一移无二移。若要城墙重修建,最少还得等十年!两位舅爷听后,羞得满面通红,半晌无话可说,只得告辞回家。
请会贷银
黄奇遇从小聪颖,得到塾师陈先生的爱重,免费收他为学生。他日夜苦读,终于学得满腹文章。明崇祯元年,朝廷大比,黄奇遇为赴京应试,急需筹取盘缠,只好硬着头皮去大舅父、二舅父求借,都遭到拒绝。还是他妻有见地,叫他向乡亲请“月兰会暂筹。但要请“月兰会,照例得先办一顿美餐请人。于是,黄奇遇便向屠夫黄旺赐赊了几斤猪肉,办了一桌菜,邀请参加“月兰会的人们来饮宴。
谁知筵席办了好半天,被请的人连个影子都没到来。他妻走往探问,才知道人们嫌他家穷,信赖不过,都不愿参加。黄奇遇请不到“月兰会贷款,眼看赴试不成,连赊来的猪肉、米款等也无法付还,急得仰天叫苦。


这时,恰巧旺赐到来讨猪肉钱,见此情景,起了侧隐之心,对奇遇夫妻说:“老弟、嫂子,他们既然不来,这些酒菜,我们吃了再说!说罢,手拉奇遇入座,双双对酌起来。然后,旺赐回家把多年积蓄起来的一百两银子,和老婆的一只金戒指,都借给黄奇遇上京作盘缠。
后来黄奇遇中了进士,入翰林,衣锦荣归。
那天,官船要进入港尾坞时,因潮退不能入港。乡里那些豪富纷纷争先恐后下水扶船。黄奇遇站在船头,语意双关地说:“免用扶,水涨船自浮!说得那些富豪绅士面红耳赤。
几天后,黄奇遇请来戏班,演戏庆贺。他写了一副对联:“塘埔非我族,旺赐是亲兄。贴于戏台两侧的大柱子上,以示对塘埔乡旺赐的感激。

 

明代力扶南明残局的黄奇遇

【潮汕历代先贤】明代力扶南明残局的黄奇遇(一)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闯大军攻陷北京,年仅34岁的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接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满清铁骑一路南下,朱明王朝在东南数省勉力支撑残局,小皇帝屡次迭更,南明政权岌岌可危。在这艰难的岁月里,潮人中的数位精英人物,奋起辅明抗清,在南明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可歌可泣的一幕。其中就有被称为潮州后七贤和揭阳戊辰四俊之一的黄奇遇。
黄奇遇,字亨臣,号平斋,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卒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揭阳渔湖广美村人。黄奇遇的祖先原居住于潮阳坡美,迨元代中叶,黄凤溪始迁渔湖,至黄奇遇已是广美黄氏的第11代。祖父黄植槐,号少斋。父黄弘宪,字浩然。黄奇遇共有三兄弟。奇遇居长,二弟洪遇,三弟正遇。
黄奇遇小时家境贫寒。父常于农余外出谋生,后竟一去不归,客死他乡。为此,一家生计全落在母亲林贞慈身上。黄奇遇事母至孝,从小就负起了拾粪积粪之责。他是个苦学成才的典型。无钱进学,就在书斋外静听塾师讲课。他聪慧强记,不但对塾师所讲书史、诗文耳熟能详,而且常为塾中学子代续字句。塾师陈宝石发现后,既爱其慧,也怜其贫,于是将其收进塾中培养。黄奇遇进学之后,更加勤奋攻读,终于在弱冠之年考中秀才,接着又考取府学廪生。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去世,朱由检即位,是为思宗。翌年,改元崇祯。思宗“即位之初,审机独断,割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的确很想来一番作为。他除了大诛魏党,还传檄天下,会试贤才。黄奇遇得此机缘,应时大抒蕴藉,于天启七年乡试秋闱中举。第二年即上京应戊辰科试。终于春闱脱颖而出,得登进士。这一科,潮人同榜登第的共有揭阳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海阳辜朝荐,饶平梁应龙、杨任斯,普宁陈所献以及程乡李士淳。因程乡后改嘉应州,后人遂将李士淳计开,称其余七人为潮州后七贤。辜朝荐因在揭阳投考,列为揭阳举子,故与同榜三位揭阳举子一同被称为揭阳戊辰四俊,并建“龙飞首盛坊于揭阳城宣化街。这就是民间所称的“四俊坊
黄奇遇登第后,按例给假四月省亲、完婚。他回乡后,一连数月寻访乃父而未得,只得返京候选。但尚未授官,却惊接父亲客死异乡之确讯,旋即挂孝、告假,回乡守制。直至崇祯三年(1630年)冬,黄奇遇终三年之制,孝满服除,方才回京等待起复。第二年,固安县令空缺,吏部拟选能人出任。固安县位于永定河畔,邻接京城,乃属水陆要冲,向称难治。前两任县令均因故或下狱或被贬,令人视为畏途。经一番遴选,黄奇遇被认为有“边才,终于被授为固安县令。
到固安履任不久,黄奇遇即发现县尉不尽守土安民之责,只知敛财扰民、以至诬良为盗,以从中渔利。为此,衙役更是为虎作伥,残害百姓。黄奇遇决意安抚循吏,严惩奸宄,革除弊政,宽待良善。他及时受理对虐民虎役的控告,严治现案,追究前恶,一一按律治罪。他还将办案惩奸情况刻于碑石,以儆后人,使“残者苏,毁者葺,生聚教训,士庶以安。他见前任县令刘伸,因获罪下狱,未有后嗣,怜悯之下,购买了一婢女入狱服侍,使刘伸生得一男。后刘伸获释,感戴不尽。其宽厚之怀,即此可见。

【潮汕历代先贤】明代力扶南明残局的黄奇遇(二)

崇祯七年(1634年),黄奇遇秩满按例晋京,听候别调。这往往是个升迁机遇,但当时太监张彝宪专权,黄奇遇不为屈服,加上固安建城之事未完竣,故请求仍回固安继任原职。固安向来未筑壅城,“濠浅堞卑,防御不力。前任县令秦士奇曾予兴修,但资费不足而未竣。黄奇遇上任后力主续建。他朝夕犒劳役工,加紧修筑。见资费不足,他一面带头捐资,一面多方筹集,还用犯人赎罚的款项,购置铁器,鸠集锻工,制造各种大小铳炮,练兵备警。
崇祯八年(1635年),清兵南侵,直人畿辅,所至掳掠烧杀。固安的富户人家为避兵祸,已有不少人带着家眷,携着资财逃往内陆。面对兵临城下,人心惶惶的局面,黄奇遇一面晓喻百姓,表示大敌当前,决当坚城御敌;对倡逃者,将杀无赦,多方安定人心。一面亲自率兵登城守御,日夜防备,以至膳宿均上谯楼。对士卒,他既能严令约束,又能爱惜有加,病者及时授药,寒者及时添裘,并不时以牛酒进行慰问。对四乡百姓避乱入城者,也借给粮食,以助不足。在林木茂密的地方,黄奇遇虚立边帅旗号,以为疑兵,使清兵探不到虚实,未敢妄动。黄奇遇以逸待劳,直至清兵老营主力到来攻城,他即“命擂鼓传喊,声振林木,并指挥以炮火轰击敌群,一下子“毙数十人,大队清兵见状,知防守周密,于是披靡而逃。这一役使清兵丧胆,也使固安人感念不已而祀其为名宦。
不久,朝廷调黄奇遇任东安县令。他到东安之后,即着手革除宿弊,剔除了侵害百姓利益的摊派银三千余两。崇祯九年(1636年),黄奇遇又一次上京朝见皇上,因“对策称旨,被提拔为翰林院编修,参与修撰《熹宗实录》。接着任太子春坊中允兼皇上起居注之职。此后因母逝,黄奇遇告假回乡丁忧。这一去,恰遇甲申国变。李自成大军入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闯农民军,河山为之变色,而黄奇遇尚在守制之中。
清兵入关,一路南下,福王朱由崧于同年五月继立于南京。第二年改元弘光,时已是清顺治二年。这时,黄奇遇在家,既因孝服未除,又因耻与弘光朝中擅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共事,所以没有前往辅政。一年后,清兵攻陷南京,掳福王北去。接着唐王朱聿键于顺治三年(1646年)闰六月继立于福州,建元隆武。隆武帝登位后,即传檄众故臣,共匡明王朝。黄奇遇闻召登时赶赴福州,辅明抗清,被任为少詹事。当时闽粤两省故臣多前往辅政,出谋献策,修械练兵,使局势稍有好转。惜辅臣苏观生兵败于江西,福州兵力锐减,以至在李成栋大兵突袭下,城门无法守住,隆武被杀,苏观生撤至广州。南明辅臣多有到李成栋军前乞降的。黄奇遇则与兵部主事陈邦彦、大学士陈子壮、监军御史张家玉、简讨陈世杰、副使黄公辅、推官陈子升、举人黄维璟等从海上潜回广东,图谋东山再起。李成栋乘胜进兵广东,悬赏搜捕抗清明臣,黄奇遇也在搜捕之列。
福州陷落后,时已嗣为唐王的朱聿钅粤与桂王朱由榔于同年(1646年)十一月分别继立于广州、肇庆。十二月,广州被清军攻陷,广州绍武帝君臣死难。朱由榔于第二年建元永历。永历帝即位后,同样檄令诸故臣辅政。当时,黄奇遇因在逃亡之中,未及应召。永历三年(1649年),李成栋反正归明,湘粤尽复。永历帝由桂林移驾肇庆,特旨征召黄奇遇,授与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主持部事并充经筵讲官。由于江楚渐次收复,捷报频传,加上某些善于阿谀邀功以营利之辈谣传虚假信息,使不少朝士以为早晚间就可以奏凯恢复河山了。乐部马吉翔率先为永历帝组建出巡用的仪仗队,准备好车驾,大献谄谀。诸权贵也跟着仿效奢侈之举,至天天“纵歌酣饮,“中夜炬烛相望。黄奇遇看不过,毅然进《孟子?禹旨酒义》,极言酒之为害,痛切指出狂歌痛饮,何以收匡复之功”。黄奇遇为人端庄凝重,进止有度,智略兼备,每与议政,深合永历帝的旨意,其戒酒之议,更得到永历帝的赞许,奈何风气已开,积重难返。但永历帝对黄奇遇更为器重,于永历四年晋升其为礼部尚书,并依然兼经筵讲官。
当时,朝中史官缺乏人才,黄奇遇遂与黄士俊、严起恒等议拟效唐宋开特科取士办法,诏令三品以上廷臣各荐一人参选。黄奇遇并荐同从福州返粤的举人黄维璟就试。永历亲自主试,选取了8人,授为翰林庶吉士。黄维璟未能入选。当时朝中吴楚二党交讧,互相猜忌。因黄奇遇平常较接近楚党,所以吴党的万翱和杜永和即利用黄维璟的落选捏造事实,攻击黄奇遇得了黄维璟的贿赂。黄奇遇上疏抗辩,终得澄清,不但没被加害,还兼任兵部尚书。吴党的王化澄怕楚党得势,于自己不利,即联合万翱、杜永和大肆造谣中伤黄奇遇。值此国难当头,诸朝臣不思鞠躬尽瘁,共图恢复,反而勾心斗角,结党营私。对此,黄奇遇深为痛心,也深为失望。他深知已无力回天,于是连上三疏,“迄骸骨归。黄奇遇回乡后,杜门不出,自号绿园居士,尽日纵情于山水,怡情于诗文,直到寿终。
黄奇遇一生所作诗文甚多,原著有《绿园诗草》一集和《平斋文集》,惜未及付梓而散佚。现存世者,仅得《揭阳县志》所录的《涵元塔记》一文和《过旧园亭诗》一首。此外,还有一些散处于民间的诗联遗墨。试看其《过旧园亭诗》:


夙昔烟花地,于兹杖履游。

揭山犹历历,榕水自悠悠。

爽气侵江月,清风入古楼。

搀枪今扫净,景物自清幽。

据近人所考,此诗当作于李成栋反正,永历帝移跸肇庆诏令黄奇遇辅政,黄应召过揭阳城所作。诗人既借题发挥,以所见山水景物,无限感慨地咏叹了伤败之气(爽气)的侵扰,异族(清风)的进犯,又抒发了灾星(搀枪)已净,景象将清的振奋心怀。立意新颖,词雅韵丽,手法曲晦,内涵深邃,充分体现了这位君国重臣在那严峻的时势中大智大勇的心境。仅此一阕,已足可证见黄奇遇为诗为文的造诣之高。
摘自《潮汕先民与先贤》黄赞发

 

黄奇遇力拯刘县令

黄奇遇在固安任上,有一天夜里,他正在后堂查阅前任旧案,忽然耳边传来一阵阵悲切的哭声,这可真使他烦闷起来:“怎么深更半夜,是谁在这衙内啼哭?”即时叫衙役查看哭泣之人是谁,哪知衙内处处查遍,全无发现有人在哭。黄奇遇也不介意,继续查阅案卷。当他翻阅到前任县令刘伸犯罪落狱一案,忽然又听到了哭声,这可使他疑惑起来:“莫不是这里头有冤情?”当下,也不等到天明,即刻命仆役提灯,连夜到监中查问。
当他到得刘伸所坐的牢门一看,顿时大感惊奇:“原来竟是刘伸坐在衙内悲哭!这监狱距离县衙后堂甚远,为什么刘伸的哭声会传到内院呢?看来刘县令确是有冤情!”即时亲自到牢内去细问他犯罪的经过。
刘伸正在为蒙受深冤悲伤,猛见县尊连夜来查监问案,很觉惊奇!但一想起自己有冤无伸,也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尽把自家的冤情向黄太爷倾诉。
原来,刘伸来固安任职时,固安县到处患有“田瘟”灾害,百姓生活很是困苦。那时朝廷恰好又派出一个叫胡图的钦差到各地巡察,这个是个贪婪奸恶的赃官,也是当权太监张彝献的走狗。他一来到固安县,便向刘伸勒索财物。可刘伸原是个清官,拿不出什么来孝敬他。胡钦差讨不到便宜,便给刘伸加上个“贪赃枉法,虐害黎庶”的罪名,判处监禁终生。刘伸入狱,夫人也病死,膝下又无子女,如今就只存他一人落在狱中,所以日夜悲伤哭泣。
黄奇遇听了刘伸这番诉说,很为他抱不平,说一定要为他伸冤,叫他宽心等待。第二天,还亲自送一个名唤翠英的婢女进监去服侍他,希望日后能给他生下个一男半女,以可传宗接代。刘伸对黄太爷的恩情,真是感激得不知如何说好!
从此,黄奇遇心上总为刘伸的冤情挂结,时刻都在思谋解救他的办法。可巧这年查出“田瘟”的灾因,教百姓们根治了灾患。消息传到朝廷,崇祯皇帝便召奇遇入朝觐见。到得金殿,黄奇遇便把如何根除“田瘟”之经过向皇上讲奏。崇祯皇帝听后大喜,便给黄奇遇表彰一番。黄奇遇乘机将刘伸的冤情上奏,说刘伸是一个清官,并无贪赃枉法之事。并说他已经查明,刘伸实是被奸人所诬害。
崇祯皇帝这时正在兴头上,听奇遇这么一说,即时准奏,答应赦刘伸无罪,复他的官籍,命他到汀州去任学官。
黄奇遇领了赦旨,谢过皇恩,便匆匆回固安县来。一到固安,刻不容缓,即时传命放出刘伸,当堂宣读了赦旨,并授给他官服、纱帽和给翠英夫人凤冠霞帔。刘伸能得死里复生,有了今日,真使他感激得老泪直流!翠英地一时也欢喜得说不出语来。这以前,翠英在狱中生下一个孩子,刘伸为了纪念这段冤情,便给取名刘狱。如今能得雪见天日,夫妻真有说不尽的欢喜!
黄奇遇眼见着他们夫妻受苦了一场,有心上他们欢乐一番。便吩咐张灯结彩,亲自为他们夫妻主婚,命人在衙内收拾了一间洞房,给他们夫妻举行一个堂堂正正的盛大婚礼。刘伸夫妻对黄奇遇的大恩大德,真是感激不尽!
婚后三日,刘伸夫妻便拜别恩公,到汀州学官上任去了。

黄奇遇资料卡片姓名:黄奇遇籍贯:广东揭阳性别:男出生年月:民族:汉别名:黄享臣暂无照片个人简历又名黄享臣,号平斋,晚年自号绿园居士,生于揭阳县渔湖(今属榕城区)。少年以文章知名,明崇贞元年(1628年)进士,四年授固安县令。任政期间,曾捐资修筑城墙、修撰县志、平冤狱等。九年擢升为翰林院编修,参加编撰《熹宗实录》,历任春坊中允兼起居注。十七年崇贞皇帝自缢于北京煤山,朱明王朝后裔在两广一带建立南明王朝。他随南明隆武帝抗清,授为少詹事。不久,隆武帝被清兵杀害。清顺治五年(1648年)出任南明永历朝詹事府詹事,复升礼部左侍郎,后又升为礼部和兵部尚书。时南明朝中大臣,分为吴、楚两党,勾心斗角。黄奇遇见国事每况日下,遂借其母丧为名,回归老家闭门不出自称“绿园居士”,以诗书自娱而终老。

“东街一移无二移说的是关于明崇祯元年(1628)揭阳进士,潮州后七贤”之一黄奇遇的故事,流传于揭阳及潮阳金玉一带。

黄奇遇是揭阳渔湖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家境贫寒。父亲常于农余外出谋生,后竟一去不归,客死他乡,至此,一家生计更是没有着落,难以应付。一次,因已两天断炊,一家四口实在捱不住了,两个弟弟还直哭个不停。奇遇作为兄长,只得硬着头皮向母亲提议到舅父家借米,母亲无可奈何地点点头。且说黄奇遇有舅父三个:大舅饲鸡为生,二舅养鱼为业,皆家道殷实,无奈生性吝啬;三舅务农,为人厚道。黄奇遇来到大舅父家,舅妈观颜察色,深知来意,遂冷冷说道:“日暮不杀鸡,置之不理。黄不得不转身朝二舅父家去,二舅妈拒之门外:“黄昏不下池。奇遇的自尊心受到莫大伤害,决意不再向两个舅舅求情,最后惟有转向三舅父家了。憨厚的三舅父一看外甥神色,问明情由,知他饿着肚子,连忙淘米煮饭。时已金乌西坠、华灯初上,三舅父因此买不到蔬菜,只好在自家庭院里摘了一篮子秋瓜花,清煮下饭,权以充饥。临走,三舅还装了一袋米,让其带回,暂渡难关。聪慧的黄奇遇于家务之余刻苦学习,终于在他30岁那年考中了进士。登第后,按惯例给假四个月省亲。回至家乡,奇遇为谢三舅昔日恩义,便向县太爷荐举,要求给他安排点职务。时值县城东街改建,县太爷便请三舅爷当监工。大、二舅父闻讯,双双携礼上门,妄求一职。黄奇遇忆及往事,百感交集,心中很不是滋味,遂语带讥讽:日暮不杀鸡,黄昏不下池,瓜花煮水人情在,东街一移无二移,若要县城重修建,至少还得等十年。”两舅父感到自讨没趣,悻悻而归。

故事传开,人们无不喟然长叹,深感人情冷暧,世态炎凉,“东街一移无二移也就成了一句口头语。

明朝时,潮州的后七贤中,有一个叫做黄奇遇的,他是揭阳鱼湖都广美乡人。但家里很穷,无力到省去乡试和到京会试。后来他想得一法,就是向族人请会。原来请会是乡间成例,无论何人,在需款时候,如得戚友同意,得请其共派若干钱,俟若干月日后,母利一并还清,名为请会。照请会的步骤,是应炒饭给大家吃,然后始可开口要钱的。但是,穷彻骨的黄奇遇,那有力量炒饭请客呢?他只得跑到一个台猪旺的-潮州家语呼杀猪为台猪-屠店里对他说:“旺兄!我今夜要请会,你的猪肉肯赊二斤给我吗?”台猪旺虽知他是穷秀才,但今日既然要请会,当然不算穷了,便应允他。黄奇遇又恳道:“旺兄!你这样慷慨,钦佩得很!但是我要炒饭没有米,你肯再借我二千钱吗?”台猪旺想:猪内既然肯赊给他,钱当然也借他罢。这等成人之美,亦算是一椿好事,所以也就答应了。
黄奇遇一面办食品,一面请族人,一面催促他的妻子,早点把饭炒熟。说也奇怪,今日的族人,不是碰着事不暇到这里来,就是出门干公事去了。在家说话在都像印板的一般,千篇一律,眼巴巴见得一釜热腾腾香馥馥的炒饭,竟没有一个人肯来光顾,真是个冤枉了炒饭了。
其实黄奇遇也是想疯了,平日要向族人们乞几片咸菜,还是推说道:“咸菜缸未尝开。”何况用一顿饭便要人家掷下钱钞,那不教族人们少见大吉呢!
天晚了,族人还没有来,知道有点不妙。只得夫妇自家受用着炒饭。正食饭间,台猪旺到门索债了。黄奇遇只得将实情告诉他:“你要索债,只有将炒饭还你。”这么一来,可就难为了台猪旺了。他知道这笔债可糟糕了。他很嗔怪黄秀才,嗔怪他不应如此无的放箭;他又嗔怪自己不应这样将钱和物随便赊借给人家。他闹了好几句,终无结果,只得连呼“衰呀,衰呀”而去。
台猪旺回到家里,愁怨得饭都吃不下了,他妻子觉得有点奇怪,诘问他所为何来?他便把日间情形告诉她。那知她一听之后,竟很慷慨的道:“这有甚要紧,横坚不过几千钱,落空也罢,值得这般惊怪。但是我问你:黄秀才这番请会,是要作赴试用吗?”台猪旺答道:“是的!听说他是要作赴试用的。”台猪旺的妇人便替他叫起屈来说道:“请会不成,岂不误了他的前途!”她又转口对她的丈夫道:“那么请你去问黄秀才,这回上京须多少银子?”台猪旺很纳罕的问:“要问他做甚?”她说:“我要帮助他。”“你要帮助他?”“是的!我要帮助他!你看,一个文人辛辛苦苦下了十载工夫,谁不想名标金榜;现在黄秀才却欲考不得考,把十载寒窗的工夫糟蹋了,这是何等可惜,何等可恨!所以我如力做得以的话,是必定要帮助他的。”台猪旺本来有几分好名,现在看妻子这么慷慨,便即欣然去问黄奇遇了。
黄奇遇经他这一问,很是奇怪,便答:“进京赴试,大约须备足三十两银子。”又转问他问话的用意。台猪旺说:“这是内子的意思,因为她说要帮助你”说完就走了。黄奇遇更莫名其妙的惊讶不止。
台猪旺把三十两银的数额告诉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想:“也罢,索性赠他赶考成功吧。”便嘱丈夫把家里养的猪卖了,又拿出几个平素积蓄的私钱,一共凑上去,凑足了三十两之数,还恐怕三十两不够用,遂将耳上系的金环脱下来,以便黄秀才于不敷用时找着现款用。筹备妥当了,便由台猪旺拿去给黄奇遇。
台猪旺见了黄奇遇,把银和金耳环赠给他,并说那是妻子的怜才美意。这一来,几乎使黄奇遇感激得要泪下!他想不到巾帼竟有这样慷慨好义的人,也真不知道如何的去感谢。当下就决定明早赶程赴京。
台猪旺又想出一层问题来,就是黄秀才去了,夫人如何过活。便慨然对黄奇遇说出暂时迎黄夫人到家同住,以便供给食用。黄奇遇听了尤为感激!到了次日,夫人过台猪旺家里暂住,黄奇遇便上京赴考去了。
机会来得多么快!黄奇遇这回便由秀才而举人,由举人而进士了。他这回由京回家,好不威武。他雇了一只大船,挂起新科进士的旗帜,洋洋得意的回来。这时早有探子报喜,惊动了黄姓的族人,他们都欣欣然有喜色地走而相告,他们面子上都骄傲得好多,因为从此有进士老爷的势力可以压倒一切了。大家便相与召集起来,预备在进士老爷船到时,赴江边欢迎。
好容易盼得船到了,黄姓族人们不期而会的数百人,一齐到江边,万头攒动的对着江中守候。那知道黄奇遇船靠近内港便搁浅了。黄姓族人倒很热心,他们说:“我们下水把船拖走吧。”可是进士老爷听着了,却传道:“水大船浮,免用亲人用工夫。”这话说来带有几分讽刺性的,但是他们那里晓得,便硬把船拖着走。
船到岸了,有点奇怪,船篷还是密封着,任人敦请上岸,进士老爷总不肯答应。众人觉得怪异,又不敢动问,只得呆呆地等。等了半天,这是台猪旺也听说黄进士来了,高兴到了不得!同时,又接到进士老爷不肯上岸的消息,也很纳罕,一时好奇心动,便跑来江边探望,黄姓中人有几个认识他的,便招呼:“台猪旺!你也来迎接我们进士老爷吗?”台猪旺很忸怩的道:“不,不!我不过来瞧瞧热闹。”这时黄奇遇从船窗里望见阿旺,便推开篷走上来,族人们待要上前恭维,他却不理会,只分开众人,执着台猪旺的手谈笑地前进。
这益轰动了黄姓族人了,大家都诧异进士老爷怎样样重视台猪旺,后来有人约略知道底蕴的,对众报告,众人才恍然大悟。
进士老爷到家之后,族人们争先备礼物来道喜,结果都被他收个干净,却给每人一柄钥匙,以当酬谢。族人越发莫明其妙。有好事的跑去问进士老爷。进士老爷笑着说:“我昔日向人家要咸菜,人家说未开瓮,故现在特给他们钥匙去开瓮。”
黄奇遇既然收族人这多大的贺礼,当然要开筵请族人了。说也奇怪,这一回族人们却通通没有事阻碍,大家都打扮得很整齐的来赴宴。筵后,黄奇遇命人捧出一大盘金银来,高声对着族人说:“我有一个问题大家如果说对的,以这盘金银相赠。”族人都欣然听教。他便问:“你们以为天下何者最厉害?”于是族人便争说是狼虎最厉害,有的说狮子尤厉害,有的说人更厉害,有的说妇人尤厉害,有的还说盗贼、官吏、皇帝,等等更厉害。但是黄奇遇却摇头答不对,最后坐在东一位的异姓小人台猪旺便起对道:“贫人惊走四亲,此虎狼还厉害。”黄奇遇连声赞美不错!便把大盘金银送给他。族人们知道进士老爷的意思了,都惭愧得好不难受!

免用扶,水涨船自浮!

各位看官,最近有位亦师亦友的长辈出了一本书,我很荣幸分到一本,书
里主要收集了老潮州的典故,风趣、幽默,很值得一读。但由于此书是在新加
坡出版、发行,潮汕地区的乡亲未必能看到,因此,我想摘写其中比较有趣的
篇章贴出来,和大家共赏之。

免用扶,水涨船自浮
这是一句非常讽刺性的潮州熟语。描绘势利人的嘴脸。
明朝,揭阳县渔湖镇有一位翰林院学士黄奇遇。黄奇遇幼年失牯,家境贫
困,常常挨饿,却勤读书史。虽然族亲并无资助,黄奇遇却是人穷志不穷。宁
可守着贫寒,也要力求上进。
那一年,黄奇遇准备上京赴试,家中空无分文。不得已,为了前程,向乡
亲富裕之家借钱做盘缠。岂料走遍全乡,讲义气的没钱,有钱的都没义气!他
到处碰壁,遭受冷嘲热讽。沮丧之下,打算放弃上京的念头。
却有一家屠户名黄赐,听说黄奇遇要上京赴试,慷慨倾囊相助。
京城之行,固然艰苦,科场比试,却是一举成名!黄奇遇中了进士,高高
兴兴坐了官船回乡。
远远地,黄奇遇的官船未到,乡绅们已经恭候在码头。那些昔日冷眼看死
的富绅都挤到前面。偏巧那天正好退潮,官船搁浅,无法靠岸。站在前面的乡
绅富亲们大为着急,大家赶着献殷勤,脱下鞋袜,忙卷起裤筒,下河涉水又扶
又推,要使官船靠岸。
黄奇遇站在官船上,回乡当年遭受这些人冷眼,深深感叹:今日若非身荣
贵,衣锦还乡,恐怕这些人还是相见不相识。人情冷暖,皆因贫富!
这一想,他忍不住对他们摇摇手,说:免用扶,水涨船自浮!
这话成了朝山深刻的讽人熟语!
水涨船高,身价自是不同。到处杨梅一样花!船高不高,主要还靠水涨不
涨,水涨了自然有人肯下水来扶!
感慨可有,却无须怪人不扶助。人贵立志争气!

民间故事奇遇奇传

明朝万历年间,揭阳县渔湖都广美村有个农民,因病无法医治去世,遗下孤孀和三个儿子,长子黄奇遇,次子黄逢遇,三子黄佳遇。黄家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奇遇那时年刚七岁,从小便得协助操持家务,天天起早摸黑,背着粪筐,村前屋后拾粪。因为家贫如洗,日食难度,所以八岁还无钱上学。但这孩子不馋吃,不馋穿,听着书声如蜜蜂闻花香。他常常手持着粪杷,倚在书斋窗口耸着耳朵听得入神,老先生所教的《四书》、《五经》,字字句句记得一清二楚。有一次,老先生指名学生背诵,那个学生背不上。奇遇却在窗外一字不漏地代他背了出来。
老先生觉得这个孩子不同凡俗,登门劝学,看到他的家境,出自好心,让他免费入学就读。奇遇入学后,身穿芜荽衣、飞龙裤,夏天光着上身,冬天赤着脚板,边读书边背着粪筐拾粪,所以常被有钱人家的孩子取笑、讥讽。
老先生特别关注黄奇遇,常给他讲述历代的壮士之志,仁人之心,君子之德的故事。奇遇专心致志听讲,又因记性强,所以先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理通晓,百理透彻,成为老先生最得心的学生。
潮汕素有儿女十五岁出花园的习俗。有钱人家给儿女出花园,收受送礼,宴请亲朋戚友,欢庆儿女上大路”(长大成人)。并给孩子穿红屐,着绿衣锦裤,吃猪肝,希望儿女长大做大官。奇遇是长子,出花园本应讲究,可是,家里四壁萧然,三餐难度,怎能请客?母亲克勤克俭,只卖了一双红屐,一条内裤,一块豆干,希望儿子赶得上人,将来也会做官。
黄奇遇是个聪明、活泼、精敏、伶俐的孩子,人穷志高.见母亲不能象有钱人家一样给他出花园,便不声不响地跑往河里,抓来了一些薄壳,风趣地对母亲说:妈,缺乏山珍尝海味,没有八仙()坐砻耳。
出花园那天中午,奇遇拾粪回来,放下粪筐,洗完手,便拿起那块豆干,又从桌上抓了一把薄壳,来到大门口的一堵大涂砻边。看热闹的小朋友们围了上来,见他出花园赤着膊,只穿一条内裤,捂着嘴笑他。可是,他心里乐滋滋的,举起豆干,吃着薄壳,跃上涂砻,象骑马一样爽朗唱道:手执黄金印,脚踏马踏镫,砻耳如帽翅,吃了薄壳科科中。孩子们听后哈哈大笑。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对他刮着脸皮说:穷人想做官,想骑马,真是乞食想食笋棵,蛤蟆想食天鹅肉。

黄奇遇出花园后不久,母亲生了一场大病,病初愈,本应买些鱼肉补养身体,但家里连拌稀粥的盐都没有了。奇遇想去向人家讨点咸菜,但讨遍乡里几家富户,都说:咸菜未开瓮。世态炎凉,人情如纸,磨砺黄奇遇的意志,激励他奋发功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常以这些前人联句勉励自己。他废寝忘食,忍饥受寒,坚持不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于在老先生的栽培和自己苦读下,学有所成,人才出众,廿一岁那年,决定上京赴试。

春闱临近,为赴京畿,急需盘缠。奇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老是凑不足数。他只得向邻乡塘埔好友宰猪大哥黄赐赊了几斤猪肉,买了一些蔬菜,备办一桌酒席,准备宴请族里几位有名望的父老,求托他们请月兰会为其上京筹款。那天,奇遇焦灼地倚着柴扉,望穿秋水,等待几位父老到来。但从中午等到日斜西,又等到黄昏点灯,被邀的人连个影儿也没见到,却等来了黄赐登门收猪肉款。
黄赐虽然出身屠夫,但心地善良,为人豪爽,见此局面,深怜奇遇的艰辛处境。他想:急人所急,理所当然。生为朋友,哪能袖手旁观,坐视不帮?”于是,毅然对奇遇说:老弟,烦恼是多,雨久必晴。他们既然爽约,酒菜我们吃了再说吧!饮毕,黄赐急急忙忙,飞步回家,如此这般地告诉妻子。黄赐妻子是一个深明大义的淑妇,听了丈夫一席恳切的言辞,欣然搜出银簪玉镯,金耳环等首饰,交付黄赐变卖,凑足数目,付与奇遇上京应试。奇遇接到银子,感动得热泪盈眶,深情地对黄赐说:兄台,一年之后,你若听到双溪嘴马头锣声响,立即前往相会。
翌年,黄奇遇果然旗开得胜,马到功成,考中崇祯戊辰科进上。投翰林,衣锦荣归那日,官船到达榕江双溪嘴,马头锣声声响,轰动邻里。黄赐闻知,速往双溪嘴迎接。奇遇亲自扶他登上官船,进仓待茶。官船驶进广美坞时,因退潮搁浅,不能入港。乡里那些富豪士绅,卷袖挽衫,争先恐后,跳下河去扶船。奇遇站立船头。鄙屑地摆手道:免用扶,免用扶,水涨船自浮!说得那些富豪士绅面红耳赤,满脸发烧。

几天后,黄奇遇请来戏班,演戏庆祝。他写了一副对联:塘埔非我族,黄赐是亲兄,贴于戏台两侧的大柱子上。村中热闹非常,宾客如云,贺信贺礼,琅琳满目。黄奇遇设宴酬谢前来祝贺的人。宴会上,奇遇请书斋那位老先生和黄赐夫妇坐大位,并亲自把盏。酒过数巡,奇遇蓦地站起身说:诸位父老,今日虚邀莅会,黄某略备一点薄礼。说完,命人托出早已预备好的白银一盘,钥匙一串,置于正厅桌子上。继而指着那盘闪闪发光的白银道:谁能说出世上什么东西惹人畏?赠此白银百两。
众人听罢,俱各茫然,面面相觑。不一会,有人说:熊、虎、豹、彪惹人畏。奇遇说:非也!又有人说:青面獠牙惹人畏。黄奇遇摇头说:不对!又有一个人满有把握地说:凶神恶煞惹人畏。黄奇遇还是摇摇手。

这也不是,那也不对,究竟什么东西惹人畏?众人正在百思不得一解的时候,但见黄赐倏地站起说道:穷鬼惹人畏!
然也,然也!一语击中鼓心。黄奇遇点头赞许,上前端起那盘白银,躬身赠与黄赐。黄赐也不推辞,笑而纳之。

黄奇遇又把那串匙钥拿在手哩,晃来晃去。那帮富人豪绅以为是金钥匙,垂涎三尺,个个在衫裾上擦净双手,准备恭接黄大人的赏赐。黄奇遇不慌不忙地把匙钥分赠给他们,意味深长地说:这些钥匙,非金锻铸,是铜所造,区区薄礼,聊表敬意,送给你们开咸菜瓮。顿时大厅上哄然大笑,有的低头苦笑,有的咧嘴傻笑,有的捧腹开怀大笑,笑得前俯后仰,笑得那倚富欺贫的富人豪绅面上一阵红一阵紫。半天抬不起头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