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灯谜教程》精编版(6)

 醉谜斋 2012-08-18

三、佳谜鉴赏

鉴赏,是文学阅读的最高层次,作为“微型文学”的灯谜也是这样。如果想做一个优秀的谜人,除了会猜、会制外,还应该学会鉴赏灯谜。简单一点感性一点讲,就是会写谜评。广义的谜评包括对灯谜涉及所有内容的评品,谜作、谜人、谜事都是评述的对象。但平时我们涉及最多的还是狭义的谜评——谜作评论,这当中又主要以谜作赏析为主体。所以这里重点谈一谈如何品赏灯谜作品。

常言道:文无定法,谜评也当如此。然而,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晰地更感性地熟悉灯谜赏析,这里还是分门别类地做点探索性的介绍。

(一)品赏结构的常见模式

常见的谜作评析文字,结构以两层式为多,据此可以大体分成以下几种模式。

1.援典析理式

援典析理式就是根据谜面的意思,先援引阐释所用(含)典故内容,然后再解析灯谜的扣合

原理。这是用典谜的常用的品赏结构。

①:人从宋后羞名桧(唐宋诗人二)秦观、祖咏               (钱燕林 作)

【赏析】清代江宁人秦大士,字鲁一,晚号秋田老人。乾隆壬申(1752)恩科会试,得状元第一。据云其为宋奸相秦桧后裔。《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即载有:“秦殿撰大士在朝时,一日上偶问曰:‘汝家果秦桧后人乎?’秦无他言,但对曰:‘一朝天子一朝臣。’”又传其为官杭州时,友人约游西湖,见秦桧跪像,求作联语,秦遂脱口而出曰:“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借以自嘲,亦以自解也。谜挂此上句为面,实融全联击动底材。底二人名当顿读作“秦/观祖/咏”,意犹:秦大士看到祖宗之像而吟咏。(赵首成、邵滨军)

 

②: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离合字)存一仔                 (袁先寿 作)

【赏析】题文为唐·杜甫《石壕吏》诗句。老妇人向黑夜入村抓壮丁的官兵诉说:三个儿子赴前线作战,一个儿子来信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在作战中牺牲了。作者拢其面意,三个儿子死两个,那么只幸存一个了。“仔”,方言中解作儿子。作者匠心巧用,从“存”字上抽出一笔,用离合字构成动宾短语应面,十分贴切。此谜刻划入情入理,表达淋漓尽致。尤其对“存”字的细微观察,颇费一番心机。作者谙熟唐诗典故,从一个字入手,竟能变出一则故事,不亦巧乎?(杨耀学)

 

③:佳酿美女盈两院,封金挂印走单骑(七言宋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  (陈振凡作)

【赏析】“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三国演义》评点家毛宗岗语)。他屯土山,约三事,暂投曹操。操拨一府与他住,他分一宅为两院,自居外宅,磊落光明。操待他甚厚:赠绫锦,送金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延之上座;又送美女十人使侍,他尽送入内门奉侍二嫂。闻孙乾言刘备在袁绍处,他即尽封所受金银于库中,悬挂汉寿侯印于堂上,上赤兔马,护二夫人,千里走单骑。面句即据此情节提炼而成,用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关羽酒色不乱性、富贵不能淫、忠义不负心的艺术形象。

底句出自宋·叶绍翁七绝《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本谓四季之首;现用“佳酿”(美酒)借代扣之。“色”,本指景色;现转为女色,以“美女”扣之,十分贴切。曹操欲收关公之心,赐以金银酒色,拨其幽雅园宅;以“盈两院”扣“满园”,不悖情理。“关”乃底中谜眼,本为动词作“关闭”解,现转为姓氏以踏实关羽。“不住”系造底关键,原为“关”的补语,意谓门墙未能围住满园春色;现转作行为谓语,别解为关羽不再住下去。“封金挂印走单骑”正是“关(羽)不住”的表现形态,面底契合无间。“关不住”统摄典故精髓,诚属传神写照。

斯谜据典撰面,虽不协律,然无虚设,借典会意,切合惬当。多方造底,翻奇出新,人物形神毕现,趣味盎然。(方炳良)

2.拟景析理式

拟景析理式就是根据谜面的意思,先描绘出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然后再解析灯谜的扣合原理。

 

①:初听流莺喧柳叶(字)藻                            (李创龙作)

【赏析】此谜的谜面一出来,首先就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我们仿佛看到一群黄莺儿在柳叶间飞来飞去,也似乎听到了鸟儿们叽叽喳喳的喧闹声。这不禁令人想起了“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动人春景。在扣合上,此谜亦有其独到之处,关联词仅仅用了一个“初”字,便将“听流莺喧柳叶”六个字的起始部分“氵” “艹” “木”及三个“口”尽收囊中。六字素虽多不乱,抱合词虽少而精。此谜与潮州吴楚鸿先生的“山风水景画雾中”猜《三国演义》人名“刘备”一谜有异曲同工之妙,关联词一前一后,各显匠心。( 陈剑毅)

 

②:竹丛深处藏叶尖(字)噬                          (汪寿林作)

【赏析】题面“竹丛深处藏叶尖”,描写出一幅修篁耸秀,寒梢密叶,青影浓荫的画面。笔简形备,显示出特有的景物之美。谜文一开头,即抓住“竹”与“丛”两个字不放,“深处”明是形容,实指“竹丛”二字的中间;“藏叶尖”三字断读谬解,作隐蔽着“叶”的尖处(即隐蔽着叶右部上端竖笔“?????????”,象形针),存下“T”状。“竹”“丛”中间,嵌入“T”,谜底“噬”字,就昭然若揭。《景德传灯录》中说:“巧匠施工,不露斤斧。”虽寥寥两语,正是此谜之谓。(黄继钊)

③:露浓如水月侵肤(称谓)农夫                       (黄冬妮作)

【赏析】月高夜深,繁露暗凝,在这幽暗静谧的环境中,的确能够令人触景生情,萌发许多美好的遐想。谜面虽是作者自撰,但作者对景物的搭配颇具匠心。“露”“月”两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使人感觉到“浓露”点染下美丽的肌肤在皎洁月光中显得更加晶莹剔透、楚楚动人。在炼字功夫上,“侵”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能够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月侵肤”看似无理,实则有情,这一融情入景的写法给毫无生机的月色赋予浓郁的感情色彩。

成谜手法上,作者巧妙地运用增损离合的谜法,合理地融入汉字词性的转换以及词义的变化,令此谜更加显得空灵超逸。“露”在谜面本义为“【名】露水的通称”,成谜时别解为“【动】显露;显现”;“如”谜面意思为“【动】好似;如同”,扣合时曲解为“【动】到;往”。谜面经过这样别解,使“水(氵)”“月”二字素在“浓”和“肤”中自然排除,从而使谜底“农夫”跃然纸上。

“露浓如水月侵肤”可谓是兼摄远近,融情于景。谜作者不仅能够将情景描绘形容得自然曲尽,而且在扣合上毫无经营造作之痕,因而是一则章法活脱、浑然天成的佳作。(魏育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