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论文〗写诗之简易教程

 雨中笠翁 2012-08-18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雨中笠翁图书馆
 
 
写诗之简易教程 
 
 
 写诗的朋友最深的体会应该是作诗时苦思冥想的不易吧,虽然说历史上有曹植那样七步成诗的逆天的家伙存在,但是大多数诗人还是很幸苦的。比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逼青年贾岛,按道理天生就不是写诗的料却因为推敲字句太过投入冲撞了韩愈的大驾,一时间传为美谈。可见才华不足尚可用运气补足,(不过也不全是运气啊,贾岛同学很努力的说= =)对于广大的诗友而言,我们既没有曹植的八斗之才,又没有贾岛那样的运气,凭什么写得出一手好诗呢。那么写诗又会经历个什么样的艰苦历程呢。
首先是写诗动机的问题。即你写诗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是李白的话,可能会说写诗是为了抒发情感;如果你是杜甫的话,可能会说写诗是为了警示天下。如果你是乾隆大帝的话,可能只是嗤鼻一笑,老子写诗就是为了掉书袋!有时候目的的不同会影响诗的档次,或许档次这个词不恰当,应该说会影响诗的流传度吧。为天下写诗的人有天下人看他的诗,为浪漫情怀写诗的人也有浪漫的人欣赏,掉书袋的人也有相同癖好的人喜欢。但是不论何种目的,写诗都是为了给谁看而存在的。怀着对知己的向往,提笔将自己的感悟写下,看到诗作的人由灵魂深处产生共鸣,刹那间,即使双方素未谋面并不认识,却做了一刻的朋友。因此,写诗的时候,心灵一定是敞开的,期待着什么进来,也想将什么传达出去。
仅仅有了写诗的动机也是不够的,想想,天下想写诗的人那么多,写出来的人却没多少。说到底写诗不是件容易的活儿,中国号称诗的国度,诗作成千上万,写诗的时候有大量的类似作品涌入脑中作为参考,但是冥冥之中还是有种“天下的好诗全被写尽了,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类似的想法吧。“今人永远不会超越古人。”的想法吧。于是只能千方百计地寻求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悟,凭此写出不属于古今的诗作来。就是这样,在古人将诗写尽的情况下,发掘自己与众不同的感悟,才是你诗作的生命。而诗也是凭借这种行为发展的,只属于你的独特的感悟,构成了诗流传千古的活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你怀有目的,凭着一腔真诚,在纸上写下了你的独特的感悟与体会。然而这还不叫诗。因为诗是有格式的,有规范的,简洁凝练,却又丰富多彩的。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凝练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是最考验文字功底的部分,也是诗最与众不同的部分。凝练到底凝练到什么程度才好呢。一般而言水平越高越会字少,比如著名的苏轼对于街头野马发狂暴走最后死掉这样的事情就用了“疯马毙于道”类似的话语。所谓的凝练就是用极少的字突出重点。其实还可以再凝练,重点是马在路上死掉这个事情,所以可以更凝练地说“马毙于道”,那么在哪里死其实是次重点,也就是说可以更凝练地说“马毙”就可以了。不过这是诗么,凝练到这种地步不禁让人仰天长啸这是什么东西啊这是!可见凝练也是要有个限度的,这个限度还要作者自己把握。
到这里写诗的步骤基本完成了,比如就是晚上睡不着然后起来看书,看书累了觉得口渴这样的破事如果用以上三步写成诗的话就是这样子:首先思考一下写诗的目的,夜半睡不着起来看书,表达下自己的寂寞心境完全可以,其次是内容,就用“灯光下我一个人看书,看书看得入迷不自觉口渴了,只好自己倒水喝。”最后用凝练的语言表述,“寂夜独坐,读书至渴。”这是什么,这不是诗吧?虽然全无诗的样子但是离成功已经很近了。因为剩下的只有加工的部分。即用技法和规则使诗成型。
技法有很多,应该说只要学过语文的或多或少都会用一点。这里就用寓情于景好了,然后用七言表述出来。“青灯余辉照书卷, 心随册页往古今。梦觉口渴无人问, 夜半寒风冷画屏。”这就是诗了。
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写完的东西,自己应该修改一下。虽说格律什么的很让人烦躁,但是用格律检测下音还是有好处的,至少读起来会很通顺。
平仄理解起来非常容易,汉语里的四声前两个是平,后两个是仄。因为古音是五音的缘故,也有例外。例外的全是第二声被划分为仄音。有例外就会让人困扰,所以你可以将第二音先看成平音,不合适的话直接看成仄音也没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拗救,据我观察对全诗通顺度的影响也根本不大。
平仄的规律就是逢二变。即“平平”之后不可以再“平”,必须为“仄”(仄同)。所以五言的格式多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依此类推还有很多,但是无一例外就是逢二则变。”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仄。“这样貌似是不允许的,五言的话必须有至少一对的重音,也就是说一句中必须有”仄仄“或者”平平“这样的形式出现。七言的话至少两对,也有例外,例外也还是出在第二音的平仄划分上。
平仄的第二规律就是对应。上下句的话,平对应仄,仄对应平。如果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只能是仄仄平平仄。然后拗救什么的不用去管了,那是时代留下的错误。本来方言差异自古就有,平仄的出现也是为了诗句通顺朗朗上口,只注意平仄那是舍本求末的行为,于是写完诗稍微读一下,顺口足矣。希望本文对喜欢诗却不知道怎么写诗的人有所帮助。
 
 作者:江直绪
  雨中笠翁图书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