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极归来 再登北极

 江边风 2012-08-18
南极归来 再登北极
王仲辉成为踏上地球两极的温州民间第一人
2012-08-15
北京时间8月4日晚10点36分,王仲辉登临北极点。
在北极生活的三趾鸥。
王仲辉跃入北冰洋畅游。
8月1日,100多驴友搭乘胜利号从俄罗斯库尔曼斯克港出发。
王仲辉在胜利号前留影。
北极熊。 本版图片由王仲辉本人提供

本报记者 郑海华

从俄罗斯北方最大的不冻港库尔曼斯克出发,搭乘着“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一路破冰前行,登临地球之巅90N,亲吻千年不化的冰盖、与憨厚的北极熊打招呼,为保护绿色地球募捐……8月5日,温州民间南极探险“第一人”王仲辉在登临南极近两年之后,再次踏足地球的极点——北极点,并发动参与此次极地之旅的驴友募捐,为保护北极熊共募捐了6.2万欧元。前天早上,结束半个多月的北极之旅,刚刚飞越大西洋回到上海的王仲辉接受了记者采访。

王仲辉是我市一名资深驴友,身兼温州车迷俱乐部副会长,“游龄”已10多年,至今独自走访20多个国家。2010年11月,在北京“极之美”极地旅行文化传播公司的组织下,王仲辉花了53万余元,参加了首支“中国民间南极探险队”。参加队员合租了一架专用冰上飞机,直飞南极大陆腹地。在20天的行程中,一路途经俄罗斯科考站、美国科考站等站点补充能源和食品,在最后距离南极极点22公里处,11名驴友在最低可达零下60摄氏度的严寒和冽风中,徒步两天多时间,最后成功登临南极点。

王仲辉的此次“北极之旅”于7月30日启程,从芬兰首都、最大港口赫尔辛基包机出发,直接飞往北极圈内,北纬69°的俄罗斯不冻港、海军基地库尔曼斯克。“从库尔曼斯克,搭乘具有50年历史的‘胜利号’破冰船离港,直奔魂牵梦绕的北极点。”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4点,王仲辉给记者发来短信,正前往北极点,尽管这已经是第二次的极地之行,但还是一样的兴奋和期待。

他说,胜利号破冰船最多可搭乘350人左右,此次北极之旅,除了200多船上工作人员外,共搭乘了100余名探险爱好者,还有多名俄罗斯的极地科考员陪同讲解。一路上最让他兴奋的是能近距离的看到成群的海豹,甚至看到大鲸鱼浮出水面的巨大身姿,还有两次,几乎是零距离的,不同时间,分别碰到了一只公的北极熊和一只母北极熊带着两只熊宝宝,那通体洁白的毛,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几乎让所有人的相机为之聚焦。

“此次的行程,有大半时间,是破冰航行在北极冰盖上,冰层最厚处达2-3米。经过三天多的冰上航行,北京时间8月4日晚上10点36分,我们正式抵达地理概念上的北极极点90N。”当天,王仲辉通过卫星电话拨通记者电话,“这时候正值北极的极昼天,天气很好,没有风,气温也还适宜,大概零下22摄氏度左右。那万里冰川发出耀眼的北极冰蓝光,美极了。”

极地徒步,拍摄动物,冰川,在北极点所在的冰盖上活动了将近一天时间后,王仲辉还做出疯狂举动,与20多名队员一起,纵身跃入被破冰船破开的冰窟窿中,在气温低至零下22摄氏度的情况下来了一次冰泳。“墨绿色的海水,4000多米的深邃,用寒冷的千古不化的冰水,洗净俗世的尘埃,化解不朽的灵魂,苍穹飘渺,真为豪情也!”8月12日,王仲辉在微博上发出在北极冰泳的照片和一段文字。8日、9日,在回程的路上,王仲辉还探访了俄罗斯、芬兰的科考站,和一些废弃的科考站,以及顺道登陆了约瑟夫群岛的冠军岛等岛屿,在那里,看到了奇石美景。

昨天,王仲辉在电话里介绍,一路上他们还远远看到了冰架崩塌的场景,这让他们非常的揪心。他说,一路上陪同的俄罗斯科考人员一直在介绍,随着全球变暖,这几年南北极点不断有冰架崩塌,南极已经有6座大型冰架崩塌,北极也有一座冰架发生崩塌。冰盖也在不断的融化,随之造成不少北极熊出现饿死现象,北极熊的数量在剧减。在破冰船上,北京极之美文化传播公司曲向东,以及温州人王仲辉发动随团的团员募捐,在短短的几分钟,共募集了6.2万欧元,捐献给联合国世界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以保护正处生存困境的北极熊。

据资料显示,自1909年美国探险家皮尔斯抵达北极极点之后直至今日的一百多年,真正双脚站在北极极点的人,全球不足一万人,中国大陆不足百人。王仲辉则成为了踏上南北极点的“温州民间第一人”。

相关链接>>>

曾留足极地的温州人

蒋加伦:

温州市人,1936年1月出生。1982年11月,应澳大利亚政府的邀请,受我国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选派,赴南极戴维斯进行了十一个月的越冬考察。他是浙江省首位去南极考察越冬的科学家,也是我国首位获得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的南极越冬考察奖章的科学家。1985年他再次随我国南极考察船“向阳红10号”赴南极考察,参与建设中国首个在南极可以越冬的考察站——长城站。

孙志浩:

温州瑞安人,1985年生,2008年于上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工作,2009年,参加中国第二十六次南极考察,是首位在南极越冬的温州人,并且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山站站长助理。2009年10月,随“雪龙号”基地考察船前往南极,并在南极中山站进行长达18个月的越冬考察,在进行科学考察外,还负责中山站相关设施重建活动。

章其淼:

温州平阳人,毕业于浙江中医大学,2009年,代表中铁建工集团参加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执行为期180天的科考任务。是平阳县首位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大学生。其主要考察认为是协助中科院对南极核心地区进行测绘,并在南极格罗夫山区收集陨石。

戴芳芳:

温州苍南人,女,曾就读于浙江万里学院生物和环境专业,2006年,应德国AWI极地海洋研究所的邀请,被学校派往参加2006年8月底的德国的“极星”号南极科学考察活动。是当时中国首位赴南极参加科学考察的女大学生,并曾与中国第23次南极考察队越冬队员一起受训。

刘小涯:

温州平阳人,1964年生,于杭州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从事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工作,2004年,乘“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参加我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从1992年起,刘小涯曾6次到南极,1次赴北极进行考察,成为世界上同时参加过两极科考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陈宣华:

温州乐清人,1967年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于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参加我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为南极中山站拉斯曼丘陵地质研究的现场实施计划的执行人,担任中山站度夏科考队队长,主要考察南极地质构造、岩石、矿物学等情况。

杨丹:

温州乐清人,女,毕业于杭州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02 年,考取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并参加我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主要负责考察研究南大洋碳通量和海水化学过程。

潘增弟:

温州鹿城人,1955年生,曾任中国极地研究所所长,主持和主要承担国家863、973等重大科研、工程技术等专业项目。2005年11月,参加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了由他主持的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南极埃默里(AMERY)冰架与海洋相互作用研究”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