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控保建筑-范烟桥故居

 苏迷 2012-08-18

范烟桥故居 称“邻雅旧宅”。温家岸17号。苏州市控制保护古建筑。原为清代早期顾予咸“雅园”的一角。民国11年(1922)范烟桥父亲范葵忱以9000元买下破旧的旧宅,并重建大厅,整修余房。园内栽以花木。故居坐西朝东,门楣所署“邻雅旧宅”为范烟桥自题。如今已由其子女改筑 ]P$8# HiX  
 范烟桥(1894~1967) 名镛,字味韶,号钦,别署含凉、鸱夷、乔木等,家居温家岸。吴江同里人,幼年曾师从金松岑。清宣统三年(1911)入苏州长元吴公立中学,吴中草桥中学(原江苏省第二中学),始作诗词。辛亥革命时停课回乡,因仰慕南社,遂与里中青年结“同南社”,集社友诗文出版,期间结识柳亚子,入南社。民国元年(1912)入杭州之江学堂。2年入南京国民大学商科(一说南京金陵东南大学)。年余辍学归故乡同里,任小学教员,始作小品投寄上海《时报》副刊“余兴”,得主编包天笑奖掖。又与同乡张圣谕发起油印新闻,初名《元旦》,继改《惜月》,创办《同言报》,以文会友,发行《同南社刊》十集,创《吴江周刊》。社员发展到三百余人。任县教育会会长。11年,随父移家居苏州温家岸17号,常为上海各报副刊及杂志写稿,并创作长篇小说《孤掌惊鸣记》,与赵眠云创办小型周刊《星》,组织文学团体“星社”,16年写成《中国小说史》。后执教于上海正风中学、持志大学、苏州东吴大学附中,并先后主编《小日报》、《珊瑚》半月刊。25年至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文书科长。抗日战争初期为国华影业公司改编、撰写《乱世英雄》、《西厢记》、《秦淮世家》、《三笑》、《无花果》、《解语花》等电影剧本。31年日伪统治上海电影界,拒不合作,辞去职务。一度为某报撰文,谈吴中著名食品,名曰《苏味道》,另有《斋鸾记》、《茶烟歇》等小品文章。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职于《文汇报》总务部,主编《文汇画刊》,为《西北日报》、《新闻报》撰稿。35年东吴大学附中恢复,遂回苏任教。 sl|s#+Z  
  新中国成立后,任吴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1955年1月到1956年9月,先后任苏州市文化事业管理处处长、苏州市人民委员会文化处处长、文化局局长,及后任苏州市政协副秘书长等职。1958年调任苏州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奋力于文管会、博物馆的文物鉴定、展览以及各种社会活动,还不停地写作。曾当选为苏州市六届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候补委员、民进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苏州三届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主要作品有《花草苏州》、《太平天国》、《弹词》、《唐伯虎故事》、《李秀成在苏州》、《杨芷、任环御倭寇》、《韩世忠与梁红玉》、《南冠草》、《苏州四才子》、《李自成演义》、《中国小说史》、《书信写作法》、《学诗门径》以及《花蕊夫人》短篇小说集和数百首诗词。“文化大革命”期间,因涉及郑干昌、吴湖帆、梅兰芳、周信芳等结同庚会而受冲击。1967年3月病逝。1987年文化局召开追悼大会,由生前原单位苏州博物馆致悼词,并由江苏省革委会统战部、苏州市政协、苏州市民主促进会、市文联等单位送花圈致悼。

[原创]控保建筑-范烟桥故居 [删除] [原创]控保建筑-范烟桥故居 [删除[原创]控保建筑-范烟桥故居 [删除][原创]控保建筑-范烟桥故居 [删除]

[原创]控保建筑-范烟桥故居 [[原创]控保建筑-范烟桥故居 [[原创]控保建筑-范烟桥故居 [

[原创]控保建筑-范烟桥故居 [ 吴湖帆江苏苏州人,为吴大澂嗣孙(1894—1968)。初名翼燕,字遹骏,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其画斋梅景书屋培养了王季迁、陆抑非、徐邦达等一批著名的书画人才。建国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画师,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收藏宏富,善鉴别、填词。山水从“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冲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熔水墨洪染与青绿设色于一炉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并工写竹、兰、荷花。著有《联珠集》、《梅景画笈》、《梅景书屋全集》、《吴氏书画集》、《吴湖帆山水集锦》及多种《吴湖帆画集》行世。

民国迷坛恩怨记 Az8b_:=  
 ■ 图/文 文虎 uV|F 3'jT  
 苏州文人雅士多,文人雅士又大多有制谜猜谜的兴致,在中秋节这一天,看看平襟亚、范烟桥等大家缘谜而生的故事,一定会平添几分雅兴。———编者 tk0m[HN@eV  
 小说惹祸 平襟亚遁迹苏州 V 2Xv)  
 1926年中秋节刚过,一部五十万言的《人海潮》小说五十回在苏州调丰巷“诞生”,作者网蛛生就是“以诗谜著称”的常熟谜家平襟亚。 t!4 (a0\$F  
 当年,平襟亚30来岁,是5月份来苏州调丰巷赁租房子的。他将新居起了个“春笑轩”的斋名。邻居不识其人,只知此人姓沈名亚公,行动诡秘,平日里闭门不出,即使出门,也只是去吴苑茗座,走得不远。其实,平襟亚这次来苏不是度假,也不是隐居,而是来避难的。前不久,他在上海惹了个祸,所写的一篇小说得罪了当时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的名人吕碧城。 5]mH.{$x$?  
 当年吕碧城43岁,寓居在上海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同孚路(今石门一路)的一幢洋房别墅内,终身未婚,与爱犬“杏儿”为伴。是年中秋前夕,“杏儿”在马路上走,不慎被西人摩托车辗伤。吕碧城勃然大怒,马上聘请律师致函对方,同时把爱犬送到戈登路(今江宁路)沪上最好的兽医院治疗。爱犬不久乃愈,吕碧城这才作罢。 !- [ ZQ  
 此事被平襟亚知道,不由兴奋异常,立马编写了一篇题为《李红郊与犬》的小说,发表在上海《开心报》上,混到了一笔稿费。有人见后,转告吕碧城说,平襟亚用“李红郊”影射“吕碧城”,吕顿时发作。当时沪上租界内法院为会审公廨,吕碧城即诉诸会审公廨,要求拘平襟亚到案。因为李、吕二字,在吴语中读一个音,在谜语中称作“谐音”。 N75U.;U0  
 平襟亚得到风声,大吃一惊,急忙离沪潜逃到苏州,隐姓埋名。吕碧城闻之益怒,征得平襟亚照片以后,致信沪上各大报馆,要求自费刊登大幅广告,通缉平襟亚,各大报纸皆不敢登。最后,她索性通过许多朋友放出风声,谁能通报平襟亚现在住址并因而拿获者,将赠送慈禧太后亲笔描绘花鸟一幅为报。之后离沪赴美,临行时将“杏儿”赠与好友尺五楼主。 #@nPB.  
 平襟亚闻之更为惶恐,终日不安,无所事事,只得写小说以自娱。大半年过后,吕碧城决定不再追究。她译完了《美利坚建国史纲》,又出版三卷本诗集《信芳集》,再度离沪赴美。平襟亚知道后,才于第二年春末小心翼翼回到上海,后以网蛛生的名义出版了在苏州写的小说《人海潮》。《人海潮》轰动一时,一举奠定了平襟亚在文坛的地位。 SN|!FW.*:  
中秋赏月 范烟桥以谜会友 O0y0'P-rJq  
 范烟桥在孩提时曾受老师薛凤昌(著有《邃汉斋谜话》)影响爱上猜谜,1929年初,先后加入苏州“西亭谜社”和上海“大中虎社”(又名“大中谜社”),成为当时沪苏一员虎将。他在编辑《星报》三日刊时,常将撰述的谜史掌故刊于报上,还专门开设了“诗画谜联”栏目。这对姑苏谜语的发展和传承,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XN-1`5:4I  
 温家岸21号,是范烟桥的家,又是《星报》的办报场所,还是“西亭谜社”内部活动场所之一。1929年中秋佳节,“西亭谜社”在此举行社员赏月猜谜活动。是夜,程瞻庐、陈公孟、朱枫隐、陆澹庵、王戟髯等谜友早早聚集到这里,品茗赏月,相射为乐。范烟桥以谜会友,当场出示一则新作,谜面为“枫桥夜泊”(猜唐诗一句),谜底是“听钟未眠客”。大家一致评介,用唐代诗人张继的名诗目做谜面,有情有味,能让猜者通过重温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会意领悟到谜底,这种巧妙的手法,足以让猜者弥觉回味无穷。 _W@sFv%sj  
 之后,范烟桥把这则谜寄给了“大中虎社”的“掌门人”、吴籍沪上名医吴莲洲,还附上了一则谜面为“改步改玉”,谜底是“鞋”字的新作。一年后,吴莲洲将好友范烟桥的两则谜语登在了《文虎》半月刊(原为《文虎周刊》,系内部刊物)上。 DK2Wjr;  
 范烟桥认为,猜谜益智,其中既有甘苦,更富有乐趣。他曾吟《猜灯谜》诗四首,发表于1931年1月1日的《文虎》第二卷第一期上,向广大读者描述了猜谜的奇妙过程: W +Piqf*  
 漫云薄技等雕虫,江曲碑阴绝妙工; "[/W+&z[~  
一纸风行争快睹,分曹胜傍蜡灯红。 YS4"TOFw  
 (注:薄技、雕虫:古代指灯谜为雕虫小技。碑阴:指东汉蔡邕夜读《曹娥碑》,在碑阴题词隐“绝妙好辞”以赞诔文。一纸风行:指谜笺。“分曹”句:典出李商隐《无题》诗“分曹射覆蜡灯红。”这里作了改动,意指猜谜游戏。) bv41et+Kb  
 个中甘苦自家知,匣剑帷灯寄相思; A99;bf}"  
 几许推敲心始惬,迷离回萱不多时。 .WeSU0XG  
 我诈尔虞心不妨,文人狡狯自寻常;

但教打破闷葫芦,一笑偏能博哄堂。 4iSN.nxIZ  
 文章自古重天成,触类旁通妙绪生; M任尔不言语自省,磁缄吸引若相迎。 n=f?Q=h\3  
 “曲园杖履”范烟桥奉献珍品
)a!f")@uz  
 俞曲园曾在古稀之年拍照留影,世称“曲园杖履小影”,弥为珍贵。照片上的他,身穿长衫,“手持之杖,为及门徐花农侍郎(琪)所赠,刻有‘春在先生杖履中’七字”。上世纪二十年代范烟娇在
HI1|~hOb'  
io"NqR#"v  
编辑《星报》时,文友叶柳村赠他这张曲园杖履照片。
']Czn._  
 1930年正月里的一日,范烟桥到上海去探望吴莲洲。新春佳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吴莲洲特意请范烟桥到苏州路的“德源馆”小酌。上海“德源馆“与苏州中市下塘的”德元馆“仅一字之差,但也是著名的苏帮菜馆。两人走进这家菜馆刚坐定,范烟桥就看见对面墙壁上挂着一幅曲园先生的画像,宛然是他当年得到的那张“曲园杖履小影”的放大照。他感到十分奇异,回苏后连忙检查旧箧,翻出了那张珍藏多年的照片,随即寄给了吴莲洲,并附上小诗一首:
+-x+c: IxA  
 红尘十丈看吟身,海角吴根灯夙因;生晚未能追杖履,春灯照眼有传人。民国十九年度立春范烟桥题
d: Z|I t  
 事隔一年后,吴莲洲将范烟桥所寄的“曲园杖履小影”和七绝诗一同刊发在《文虎》第二卷第四期上(1931年2月15日出版)。俞氏门生、小说家、谜家费只园(浙江吴兴人)见到这份杂志后如获至宝,因为他“去岁(即1930年)见某报载师七十小影”,但没能将这张报纸保存下来。为了答谢《文虎》半月刊,费只园特意撰写了《俞曲园太史师》一文寄去,并题诗二首:
s!W{ru  
 马帐谈经卅二年(师自清同治戊辰主讲至光绪庚子辞席),不争富贵即神仙;先生杖履春常在,老带庄襟亦盎然。
H O>3>v  
 第一楼头旧主人(精舍有第一楼,先生所居),须眉想象圣湖滨;人生难得收场好(先生辞席诗有“人生难得收场好”),留此名山身外身。
@<OsTF L  
 不日,《文虎》第二卷第五期(1931年3月1日出版)就将费氏的诗、文刊登了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