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资商业项目开业总遇难产

 昵称10445802 2012-08-20

港资商业项目开业总遇难产

http://gz.house.sina.com.cn  2012年08月17日08:25  信息时报

  近几年,随着广州规划利好以及城市形象的提升以及住宅市场受到政策抑制,众多外企、港企纷纷来穗拿地发展商业地产。但是记者发现,一边是港资企业争相到广州拿地,一边是早前拿下的项目长时间无法开业经营,不少商业项目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不能以万达速度要求港企,但是一拖就是6、7年仍无法开业的速度实在令人费解。

  南丰汇

  开发6年定位未明 年底或试业

  位于琶洲的南丰汇地块曾四度出让,第四次是于2006年12月20日,被南港投资有限公司以7.42亿元(底价为2.3亿元)投得,楼面地价达10037元/平方米,创广州新高,被誉为“最折腾地王”,如今已由最折腾地王变为“最折腾商业”。据了解,该项目预计今年春交会前开业,直到目前仍然没有任何开业的信息,并且南丰汇项目又将面临重新定位。

  南丰汇早期定位为打造珠宝首饰行业,2010年正式获准命名为“南丰汇环球展贸中心”。2011年,项目封顶,定位为时尚首饰的世界门户,打造流行饰品行业;2012年,预计打造成礼品、饰品广场,其经营形态与万菱汇雷同。

  据了解,南丰汇早已经封顶,近日,记者从多方途径了解到,该项目又准备打造成汽配城,包括做一些豪车展,不过目前由于汽车被限购,该定位又再被搁置。记者前往其销售中心了解到,目前其的确不再做精品类专业市场,将会打造汽配专业市场,同时也有可能会做一些高端精品展示,预计试业时间为今年年底。

  西城都荟

  开发6年 今年才有餐饮店开业

  据了解,位于广州黄沙地铁站上盖的和记黄埔西城都荟上月终于有动静了,该项目餐饮主力店“宴荟”开业。而该项目早在2006年就曾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亮相,接着有消息称招商已超过六成,预计2007年中全面投入运营。此后该项目多次推迟开业时间。

  记者日前前往该项目探营,商场分为南北两区,包括地面三层及地下一层,目前场内仅有宴荟开业,还有一些商业正在围蔽装修中,如千味刷、百佳、CK、寿司店等,百佳和电影院预计9月前开业。

  记者向该商场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商场何时能全部开业,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这要看各个店面的装修进展。此外,目前该商场仍有一些空余的店面正在招商。据该项目招商中心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该商场负一楼的铺位租金最便宜为1000元/平方米/月以上。

  万菱汇

  烂尾14年 辗转7年 前年终开业

  位于天河商圈的万菱汇,其开发商万菱实业(广东)有限公司是港资企业。据早前报道,万菱汇前身为烂尾十多年的京光广场,2005年,万菱实业在深圳的拍卖场上以7.581亿元人民币接手了这烂尾14年的项目,其已完成了四层框架,其上的三座塔楼最高的只建至八层框架。7年后,万菱汇终于在2010年11月正式开业。该项目面积达58000平米,地下一层,地上三至四层定位为综合性购物中心,不设百货、只做专卖店,并力求让专卖店的组合呈现多元化。

  去年年底,曾有报道指出,开业仅一年后,万菱汇地下负一层的近60间商铺中,关门撤场的商铺有近20家;当时,整个万菱汇商场,撤场的商家数量已达30家。日前记者前往该项目探营,看到商场人气一般。目前万菱汇关门的商铺主要集中在负一楼,二三楼有少数店铺大门紧锁,其中负一楼有5、6家商铺紧锁大门,其中包括蔓妮芬、MENSEYE、乐宜居、七色花等商铺。

  原因

  操作层与决策层脱离

  不急回笼资金 不懂国内政策

  广州大部分港资商业项目要么长时间不开业,要么开业后经营不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不少商业地产专家表示,与内陆一些龙头企业不同,港资进入广州开发商业明显“水土不服”,策略、程序不一样,以至于定位不准确。

  商业地产资深专家陈瑞标表示,内陆商业地产项目可快速拿地、建设、招商、开业,是因为其决策层和操作层多数都处于同一个城市,对项目所在城市、地段、消费群都比较了解,需要解决问题时,可迅速作出反应。

  但是港资企业决策层主要都在香港或是国外,只能通过“文件”、“视频”等沟通。在不是特别了解的情况下,决策层很难决策,不得不派有关负责人前往项目所在地再考察,其中耽误不少时间。此外,很多港企在内陆的项目仅仅是按照港、澳项目的经验去操作,并没有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操作。

  方圆地产首席分析师邓浩志表示,多数港企在内陆拿地都是从战略角度考虑,没有走量的压力,所以一般都不急于开发,加上港商对内陆政策及政府流程不熟悉,也导致了许多手续办理拖延等问题,最终导致了长期不开工。而且整体上国内土地价格越来越高,地越放越值钱也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了放缓工作节奏。陈瑞标则表示,港企开发的商业地产基本上不会对外销售,走自己招商招租的模式,这些港企业认为只要把项目建设好了,有资产在内陆,对股东有所交待就可以了,并不急着回笼资金。

  另外,业界分析,港企常常难以读懂政府有关政策,政策有上限、下限,可能政府给港企下限政策后,港企需要争取上限政策,但港企不懂得灵活变通。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示,内陆市场政策变化快,港企往往是还没有吃透前一个政策,后续的政策就上来了。没办法吃透政策,在操作上面就会出现困难。

  出路

  应关注本地需求吸纳本地人才

  引入香港资源 适当下调租金

  行业人士认为,广州作为一个大都市,早些年并没有受到外资、港资的青睐,所以,与其他一线城市比广州外资、港资商业项目非常少。其实广州要向国际大都市发展,就需要接纳更多港企、外企的商业。那么,港企进入广州市场若想要发展顺利,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陈瑞标建议,港企应该聘请国内职业经理人操作,这样就更能了解市场。而王先庆建议,港企在内陆建设项目时,应该对市场进行深度调研后,明确规划项目定位,根据项目的内容进行建设。

  业内资深专家韩世同表示,港资企业在商业地产方面应该懂得运用和结合自身的优势,在结合本土化的同时也需要加一些香港的元素,例如吸引一些香港的品牌进入广州市场。

  邓浩志则指出,港资商业地产企业不少拥有优质的高端商家资源,但在内陆市场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走中高端路线或零售路线。在内陆,平民化消费、专业市场商业经营模式等目前仍是主流,这也制约了部分港资商业地产的发展。所以,港企商业项目应适应当地的需求,并结合香港的优质资源、运行模式,但是切莫照搬香港思维,否则吸引的仅仅是小众市场,难以长久经营下去。

  不少专家指出,一些港企有种“自大”的表现,总觉得自己的项目要比内陆本土的项目高端很多,所以,租金高得惊人。业内资深专家韩世同建议,港企刚进入新的市场,应该把姿态放低一些,租金价格应该比同商圈的商业项目略低一些,以吸引客户。本地一些专业市场经常是在开业后有半年、一年免租期,等到商业项目经营逐渐进入正轨,开始旺场后才上调租金。陈瑞标也表示,港企的确应该在租金方面放低姿态,某几个港企开发的商业项目租金报价高得惊人,若能在租金方面做些让步也或许招商会更乐观些。
1208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