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原美食————柘城鸡爪麻花

 想挣五分 2012-08-20

柘城鸡爪麻花
鸡爪麻花因其形似鸡爪而得名,是柘城县城西南三十五里安平集的名品。成品嫩黄,油然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奇。老人食之不硌牙,哺喂幼婴可代乳,病人吃了生津开胃,能久放而其质地不变。


柘城鸡爪麻花 -简介
柘城鸡爪麻花

鸡爪麻花因其形似鸡爪而得名,是县城西南三十五里安平集的名品。成品嫩黄,油然透亮,香脆酥焦,风味独奇。老人食之不硌牙,哺喂幼婴可代乳,病人吃了生津开胃。这种麻花,能久放而其质地不变,盛于塑料袋,能放半月仍然酥脆如故。即使浸泡在开水里十几分钟,其焦香不减,依如新出。

鸡爪麻花的来历无考,据传有王姓者祖辈以此为业。清世宗雍正(1723)年间,安平集人刘慎,官任监察御使刑部左侍郎,曾以此品进贡。传至王安平一辈时,因自己年迈乏嗣无后,方传此技于好友周大江。至今,周家已传四代,历100余年。鸡爪麻花,折下一股用火点着,可以当纸枚点火吸烟。一股一股相接点着,一个鸡爪麻花可照明走一里远。

昔时,安平集归属鹿邑县。地处柘(城)、淮(阳)、鹿(邑)、太(康)交通必经之路,是豫皖苏鲁晋客商聚集的大集,经此者,纷纷买食,以享鸡爪麻花奇特风味。

 

柘城鸡爪麻花 -制作方法
柘城鸡爪麻花

选用优质白面,每斤面八钱香油、三钱盐、半钱碱。先将盐碱用温水化于盆,兑面后,两手将面抄成穗,再兑入香油和引酵、再揉,将面揉 到光滑为止,稍停待面发起后,执案上,刀割成块,搓成长条,粗细如筷,四股一剂,掐取二寸长一段。拧成鸡爪形状下锅,锅内香油用适宜的平火,将麻花炸到杏黄色,在锅内不出泡时,捞出即成。其制作难点有个术语,即'三分炒家,七分捞家'。翻拨麻花的捞家,是掌握火候,下锅多少,出锅快慢,色度好坏,是否达到酥脆,麻花造形等等技术要求的关键。非有传授和长期实践,难以具有决定质量的技术。


柘城鸡爪麻花 -历史由来
清雍正年间,今柘城县安平镇隶属鹿邑县,称安平集。安平集人刘慎官任监察御使刑部左侍郎。一次,刘慎回家携带家乡王家生产的鸡爪麻花进贡给皇上。皇上品尝后连声称好,让御膳房作为贡品月月进贡。

安平集王家世代以烹炸鸡爪麻花为业,手艺传男不传女。传至王安平一辈时,王家没有子嗣,只有一女,自小指腹为婚嫁与周家,就把技艺传给了女儿。自此,正宗的王家鸡爪麻花就成了周家鸡爪麻花。


柘城鸡爪麻花 -现今发展
周家鸡爪麻花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分为两系。周玉强是一系,其祖父即是为常香玉烹炸鸡爪麻花的周维礼;另一系现在的传人是周学领、周学军两兄弟,其父周业森所制作的鸡爪麻花曾于1992年被商丘地区工商局命名为“商丘地区风味小吃”。

据周学领讲,上世纪80年代,他们烹炸麻花全部是用纯香油,完全按照祖传的工艺,没有一丝偏差,所炸出的麻花风味与祖传的麻花风味一致。那时候,因为全部是手工,炸得很慢,每天只炸10公斤面。他骑着自行车带着一个筐走村串户吆喝着卖,每天能卖十几元钱。

因为用纯香油制作鸡爪麻花成本太高,价格定高了也不好卖,如今周家鸡爪麻花已经不再用纯香油炸制,而改用花生油或豆油。在制作上,也用上了机器,比如轧面机、和面机、切条机等。以前手工制作时,逢年过节期间即使白天黑夜不停地炸,一天也就炸十来公斤面,现在一天轻轻松松就能炸30公斤面。为了适应人们的更高需求,周家鸡爪麻花还注册了商标,请人设计了包装箱,进行了精美包装。

现在,在柘城县安平镇,制作周家鸡爪麻花的共有60家,全部为家庭作坊式生产。


柘城鸡爪麻花 -荣获奖项
柘城鸡爪麻花

1980年,周家鸡爪麻花获商丘地区食品博览会一等奖

1992年,周家鸡爪麻花被商丘地区工商局命名为地区风味小吃

1999年,在京九食品博览会上,鸡爪麻花又荣获金奖

 


文章来自: 我买网美食资讯(info.womai.com) 原文:http://info.womai.com/baike/pengren/201202074982.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