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卡需要加大产品创新

 智慧旅游519 2012-08-20
 □杨劲松

    日前,国家旅游局、中国银联与首批发卡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共同推出“中国旅游卡”,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旅游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为境内外游客营造安全、便捷、优质、优惠的支付环境,提升旅游消费体验,促进旅游消费。

    在此之前,各地已经做了大量的尝试。我知道的有“好客山东旅游卡”、“上海都市旅游卡”、“牡丹旅游卡”、“游中国·大美西藏旅游卡”等。这些“旅游卡”基本上都具有银行卡的基本功能,除具备一般借记卡所有的存取现金、转账结算、购物消费等金融功能外,持卡人可以通过旅游目的地官方网站、宣传材料等多种渠道获取最准确、最实用的旅游信息,在刷卡消费时享受折扣优惠。

    最新推出的“中国旅游卡”,在先前各式旅游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最大的进展是汇集全国各地优质优惠旅游相关商户资源,持卡人可在特惠商户享受折扣优惠及优质诚信的服务,如景区门票折扣、酒店房价优惠和免费延住等。通过现代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游客非现金快速支付应用购买门票和购物消费。高端客户可以享有快速通关等权益,体验便捷的旅游消费服务。持卡人也可以通过线上(网上预订)和线下(景区现场)两种方式方便地购买景区保险。在购物保障特惠权益方面,高端持卡人可在购物消费后,享受双倍厂保、跨国联保、90天无理由退货及60天价格保护等购物保障服务。

    作为无障碍支付的重大推进,我们有理由为“中国旅游卡”喝彩。但是,先前推出各种“旅游卡”时殷切期望和随后平淡表现的巨大反差,给“中国旅游卡”未来发展提了个醒儿。

    无疑,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支付、融资、保险等金融需求,旅游行业既需要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更需要有实质内容的服务供给。旅游业和金融业的结合有自身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能性。但是,以往的各类“旅游卡”往往是金融业务和旅游领域的简单相加。这种“换汤不换药”的速成“融合”方式带来了先天不足。旅游卡推广之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条:

    无障碍旅游推行乏力。无障碍刷卡是缓解旅游障碍的重要手段,而无障碍旅游的环境也严重影响了旅游卡的接受度。旅游资源、产品、市场和信息上的分割使得旅游卡的潜在和现实市场严重缩水,政策、交通、服务和投诉上的种种障碍也导致旅游者在使用旅游卡时往往无法实现“一卡行天下”。

    银行卡结算手续费高。2004年3月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实施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规定,POS跨行交易的商户结算手续费收益分配,采用发卡行收益和银联网络服务费固定收取的方式,其中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如宾馆、餐饮、娱乐、珠宝金饰、工艺美术品类商户加倍收取。本来由于结算手续费的存在,很多商家都不愿意使用银行卡,而此条规定的存在更是严重挫伤了商家的积极性。“中国旅游卡”首批发行吸纳特惠商户(主要是景区、酒店、购物、餐饮)仅仅1万家出头,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这点。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国很多旅游热点地区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普遍存在银行卡受理机具少、网点少的现象。即使安装了刷卡设备,但由于培训、维护服务、形象宣传等工作不到位,机具活动率较低。而交易超时、突发性异常拒绝和差错时有发生,在影响交易成功率的同时,也影响了旅游者对旅游卡的接受度。

    产品创新和品牌塑造有欠缺。旅游卡本身就应该兼具旅游和金融功能,一卡多能。当前的旅游卡往往在名义上做到了“多能”,但却忽视了旅游者和特约商户真正需要的核心功能:通过金融和支付工具便利旅游,最大限度地降低旅游成本;在代理、代售、代收、代付、外汇、理财、高端商务、联名合作、时尚消费等方面下工夫较少;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旅游卡品牌营销机制,没有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原有认知度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中国旅游卡的推出,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笔者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加大产品创新,拓展商户受理,提升服务水平,将优质的旅游和金融服务带给更多持卡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