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乐市农民丁长贵养殖鹌鹑“兴家”

 翠柳 2012-08-21

>>博州

博乐市农民丁长贵养殖鹌鹑“兴家”

http://www.  2008年09月05日 09:33:18 天山网  订阅新疆手机报
已有 条 评论 发表评论   背景色
 
 
 
 
 
 
 
文字大小

图为:博乐市农民上门购鹌鹑蛋。

    天山网讯(通讯员杨永华 尹颜丽摄影报道)博乐市达勒特镇基建队农民丁长贵,养殖鹌鹑近10年,依靠这种特色养殖,走出了一条致富“兴家”的好路子。

    丁长贵家里5口人,所在的基建队人多地少,他家只有6.9亩地,勉强能够解决温饱问题,而且当时家里还有3个孩子在上学,经济一度陷入困境。为了扭转贫穷局面,经多方实地考察后,丁长贵和妻子陈玉焕决定发展鹌鹑养殖。

    为了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丁长贵于1999年前往北京学习2个月。回来后,家里一次性购买了4万只鹌鹑,由于管理到位,饲养科学,第一批鹌鹑长势良好,不到一个半月就开始产蛋,日产蛋量最高时达到300公斤。但是因为当时的市场需求量不大,又没有打开博乐周边县市的市场,所以产蛋销量不好,以至于最后都坏掉了。而这些鹌鹑一天就需要喂养1吨饲料,他们家第一年的损失就达到了十几万。

    就在他们一家感到绝望的时候,达勒特镇政府了解了情况,并将情况及时上报,最后丁长贵获得了2年4万元的无息贷款。有了这批救命的资金,又充分考察了市场,丁长贵家又开始不断繁育鹌鹑,最高饲养量达到2.6万只,年纯收入曾达到8万元。这一养,就是十年。丁长贵家的鹌鹑蛋卖到过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伊犁、奎屯等地,鹌鹑肉大都销往乌鲁木齐。丁长贵还介绍,因为他家的鹌鹑蛋新鲜,从哈萨克斯过来的客人都要在阿拉山口的一家水产店订购。

    对于养殖鹌鹑这一“职业”,丁长贵说:“是喜忧参伴。养殖了这么多年,挣了一些钱。但就是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

    丁长贵的妻子陈玉焕道出了苦衷:“因为贪图一时的小利,把鹌鹑幼苗以每只1.3元的价格买到了克拉玛依、伊犁、奎屯等地,培育了许多的鹌鹑养殖户,而且博乐市鹌鹑没形成规模,鹌鹑蛋深加工企业因此而倒闭。”

    其它地区有了鹌鹑养殖户,就把丁长贵的销路给堵了,丁长贵养殖鹌鹑的数量也就相应减少了。目前,丁长贵家只养了5000只鹌鹑,产蛋主要供应博乐市场。丁长贵说:“我们家计划再进15000只鹌鹑幼苗,现有许多人都很喜欢吃鹌鹑蛋,本地的销路是越来越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