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門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賞(三)【圖】

 還舊樓主. 2012-08-21
 
 
 
 
 唐诗意图 - 温柔细雨 - 一丝小雨盈盈而落......
 
 唐诗意图 - 温柔细雨 - 一丝小雨盈盈而落......
 
 
 
吴門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賞(三)

 分享了一篇文章:《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传世画作还《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兰亭修禊图  手卷 设色纸本

    题识:徴明。钤印:文徴明印、衡山、停云
    文徴明画有粗、细二种,粗者继乃师石田复参梅道人,然并不为师法所囿。因所作少,故甚为后世藏者所重。细者得赵孟俯、王蒙遗则而温润文秀过之,虽精谨而不伤于雅。本图卷即“细文”,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雅集”场景。碧梧松竹,曲径小溪,诸人冶游其间,或临溪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挥毫用墨,吟诗赋词。人物动态、情致刻画迥异,饶有生意,并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文人画家传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同时,青山绿树、苍松翠柏的幽雅环境,与文人士子的雅集活动相映衬,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此图运用工笔设色法,树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如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饰味。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俯的山水画体,并有发展创造,树立了明代文人青绿山水画的新格。
    文徴明四十四以后以字行名,绘画书法题款皆用“徵明”、“文徴明”、“衡山”等,这一时期以“细笔”为主,山水画的色调多为青绿。本图款署“徴明”,为文徴明中年的重要作品之一。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兰亭雅集  手卷  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兰亭修褉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万壑松风图  设色绢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松溪雅会图  立轴 设色绢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兰亭雅集图  设色绢本 乙未(1535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山水人物  设色绢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仙山村舍图  设色绢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兰亭雅集图  立轴 设色绢本 乙未(1535年)作

    题识:曲水兰亭宴,风光属暮春。岂惟酬胜赏,聊用乐嘉宾。酒罚杯无算,诗成笔有神。翻怜金谷会,回首迹俱陈。嘉靖乙未三月既望,征明制。钤印:停云生、征仲、停云

    兰亭雅集即著名的“兰亭修褉”。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初三日,“书圣”王羲之与当时的贵庶名流谢安、孙绰等40余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的兰亭相聚,行古时袚褉之礼,即借助溪水的流动,使酒觞顺势而下,觞至人前,必须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觞。聚会后,将众人的诗作集于一处,王羲之援笔写下艺术性与思想性俱佳的、脍炙人口的《兰亭序》,并以诗抒意,“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孙统也有“时禽呤长涧,万籁吹连峰”的优雅诗句。围绕“兰亭”的绘画作品是历代画家难以割舍的主题,大多分为两个题材,其一为“萧翼赚兰亭图”,其二为“兰亭修禊图”。其中“兰亭修禊图”尤为文人画家所喜爱,这一题材既是对兰亭雅集的历史性追忆,同时也是文人自身生活的写照。作为吴门文化圈的中心人物,文人间的雅集自然也是文徵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画过多幅“兰亭修禊图”,既有独自完成的《兰亭修褉图》卷、轴,亦有文人之间合作的,如《祝允明书兰亭序文徵明补图卷》、《文徵明褉饮小图罗文瑞兰亭诗序合壁卷》等。与此历史性题材境界相通的,还有一些纪念性文人雅集图,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徵明《惠山茶会图》画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就记录了文徵明和几位诗友在无锡惠山品茗、吟诗、游览的美好回忆,文徵明49岁。文徵明的山水画秀雅清朗,有浓郁的书卷气。最常见的题材是表现文人庭院生活及聚会、赏景的作品,也就是在元代形成的“书斋山水”和明代流行的“纪游山水”,多方面的表现了文人的情感和理想生活方式。文徵明的绘画如按年代分有早、中、晚的变化。二十多岁至四十多岁为早期,画法主要师法沈周、赵孟睢⒛哞逗突乒罴摇;缫怨は肝鳎嬗辛俜隆⑿匆庵省O执嫖尼缑髯钤绲囊患绘画作品是他二十六岁作的《金焦落照图》,早期代表作品还有《雨余春树图》、《烟江叠幛图》等。四十多岁至六十二岁左右为中期,画风主要师法王蒙、赵孟睿髌芬怨は妇肪佣啵缦感阄难牛史庀福宸ㄏ该堋H纭痘萆讲杌嵬肌贰ⅰ渡枭剿肌芳啊妒清胜图》等。六十三岁至九十岁为晚期,画风具有粗、细两种面貌,且愈晚愈工。其绘画渊源,细笔主要宗法赵孟睢⑼趺珊突乒直食Ψㄎ庹颉⑸蛑芡猓刮账卧怂匆夥ǎ⑷谌胧榉ū室猓詈笮纬勺约旱奶厣

    这幅《兰亭雅集》图绘于嘉靖乙未(1535年)三月,时间上与古时三月初三上巳节时“祓除畔浴”的修禊风俗相合,为文徵明66岁时用小青绿山水技法所绘,画风属晚期文秀隽雅一路。整幅构图分上下两部分,上部重峦叠嶂,林木葱郁,把世俗世界远远摒弃出画面之外,显示出文徵明辞官乞归之后与世隔绝的隐士心态;两股清泉沿山谷两侧蜿蜒而下,在下部幽谷山谷中合为一股溪水,引出文人临溪而坐,诗文唱和的优雅景象,远处水榭上相对而坐的王羲之等人正在评点已写毕的诗文,松柏荫翳,草木泛翠,春色浓得醉人。画面中山石树木勾勒精谨、设色淹润;人物之衣纹、眉目笔墨不多,但文人雅士潇洒的身形栩栩如生,其动态、情致各异,传达出闲适、文雅的高贵气质。画面以青绿为主,淡施赭色渲染山脚坡石,明丽秀润,艳不伤雅。图中对细节的玩味,反映出文徵明恪守严谨、工细、典雅的审美追求,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畹纳剿纾忧謇鱿个裂牛髁⒘嗣鞔娜饲嗦躺剿男赂瘢恢指哐判闳笾宋钠分室缬诨妗W饔谕甑摹朵跋萏猛肌肪恚雇佳辖鳎史ㄏ改澹枭骺欤从吵稣庖皇逼谖尼缑餍∏嗦躺剿墓餐卣鳌N尼缑髡夥独纪ぱ偶肌酚肫渌凳嵌怨湃说拿杌妫蝗缢凳瞧渥陨砩畹男凑眨说任娜嘶疃嵌钥鬃印澳捍赫撸悍既成,冠者五六人,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理想状态的追慕与继承。“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温文尔雅的文人品质,正得益于山水的蒙养,文人与山水的约会,可谓“雅”之极矣。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兰亭修稧图并记  手卷 水墨设色绢本 1557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石钟山图  水墨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瀑流千丈  立轴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五月江深图轴  丙申(1536年)作

    款识:小阁秋晴宿酒醒,自开新茗带云烹。夕阳忽动圹影,落木潇湘生远情。丙申五月九日徵明写赠子寅文学。印鉴:文徵明印、衡山
    素有“收藏甲东南”的苏州过云楼主人顾文彬所撰《过云楼书画记》卷八中收有文徵明“嘉靖丙申”所作《五月江深图轴》,明万历中有名伯茂者旁题五绝一首;又据今人刘纲纪《文徵明年表》,嘉靖十五年(即丙申)五月,文徵明好友严宾往访,文因有《五月江深》相赠。严宾,徐沁《明画录》卷三有载:“严宾字子寅,号鹤丘,江宁人。家畜名迹,精于赏鉴。所画山水,小幅尤精,酷似文衡山。”据此,可知此幅当与年表所记者为同时所作,或竟为同一件。此幅《五月江深》,以图说杜诗为着眼,复以青绿为主调表现江南山水之美、人文之美,似是文徵明传世作品中比较少见的。画幅以江南岸端坐草阁中的士人为主,辅以独行桥上的和阁下烹茗欲上的僮仆,刻画一种怀远之思,即文氏自题中所谓“落木潇湘生远情”——亦即发抒自己与严宾之间情谊,颇为独到。刘如仲称:“江旁‘百木之长’的松树枝叶繁茂,势铺霄汉虬曲交错,不是秋夏,乃是江南的五月。另几株双勾的尖阔叶树郁郁葱葱,阔叶片片见笔,浓重茂密,树干的纹路清晰可见。树干、树叶的画法十发规范,前后的层次很清楚,且能相互映衬。山石的层叠造型十分美观。江北岸的远山层次分明,树木稀疏可见,江边之石或淹没水中,或露出水面,勾勒少皴,十分规整美观。文徵明与子寅的深厚友情,从其题诗‘落木潇湘生远情’可知,就是像潇湘之江水清深、深重。《五月江深图轴》是一幅少见的人物与山水画结合的重要作品。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山斋待客图  手卷  设色纸本
 
     此文徵明中年所作,秀润温文,气力内蕴,与晚年筋骨强健者稍异。印用“文璧”,亦早作之一证。卷后有秦仲文、黄宾虹、徐石雪等鉴题,并经韩慎先收藏。慎先为近代鉴定名家,因藏王蒙《夏山高隐图》而自号“夏山楼主”,建国后曾与张葱玉、谢稚柳等赴各省市博物馆鉴定书画而卒于途。此卷出自名家收藏,尤见其难能而可贵。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木泾幽居图  手卷 设色绢本 1537年作
 
    图作于明嘉靖16年(1537年),时徵明67岁。此图一反寻常作品中上天下地,主峰居中的传统图式而以平远之法结景。物象造型质直简拙,房屋工细一如界画。人物生动,栩栩如生。舟船飞驰,具有动感。树干轻廓少皴,似不着色晕染。树叶则夹点勾皴诸法并用,山石用浓墨劲线空勾,青绿淡彩平涂,略加苔草矾头,色墨互不相碍。景色近浓远淡,物象层次分明。通览整幅画卷,其于起笔丶收锋丶点划之间,毫无草率之意。工谨细致中寓质朴率真,沉着厚雅中见灵动活脱。运董巨元人之秀逸简淡,蕴三赵山水之精工雅丽。属“细文”小青绿题材一路,比早年谨慎距度的风格稍显率意,而较七十以后的放笔之作又别具闲适书卷气息。
    图后附另纸,上有草书题诗并跋曰:“木径见说幽居好,乔木苍玉湾湾。雅称名园依绿水,别闻高阁占青山。百年胜慨人增重,十里风烟兴寄闻。去去仙郎方许国,莫缘鱼鸟便思还。木径周公奉史再至滇云,闻之先以此诗奉迓。丁己之岁长至又会公于阴,乃书此卷。”“偶因避署构云房,故拟寻仙观紫芳。忽报轩车枉篷毕,似从丘壑梦宕厢。磋坨良会欣重遇,迅迈流年怪底忙。会圃登台新人咏,才情堪从沈东阳。丁己仲冬望后一日。” “子籲起曹别业在木泾之上,雅有林泉之胜,因自号木径居士。比岁奉使滇南,便道还家,非久还朝,不无淹恋之意。余因为作此图,且赋小诗为行李之赠。京华尘土中时一展咏,或亦可以寄江湖之怀也。丁酉八月六日征明识。”
    徵明题跋体势开张,圆转飞动。笔划婉转,节奏缓和。虽以怀素、庭坚的龙蛇纠结、磊落昂藏为基础,但能化倔强外拓为峭丽劲健。出锋则寓温婉内敛于刻历活泼之中,而于飞舞奔驰、天真飘纵中蕴涵文静娴逸之雅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向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迈进。文征明书法早年写苏体,后学宋元的笔法较多。于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行书和小楷。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浅绛山水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山水  立轴 1537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松荫泛舟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绿萌草堂图  纸本设色

    此图绘山中村落之景,于崇山环抱中见开阔。一瀑飞泻,汇成清清池塘。村居数间皆掩映于绿荫之下。山中闲居,有客拄杖来访。其意态优容,尽显隐士风流。画上除作者自书两题外,尚有蔡羽、王宠、陆师道诸家题记。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青绿山水  手卷 绢本 丁酉(1537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江山无尽图  手卷 设色绢本
 
    款识:曾见宋院本有江山无尽图,慈亦漫拟其致,实有愧于古人,征明。印鉴:文徵明印(白)、衡山(朱)、停云(朱)
    题跋:
    1、衡山先生笔墨精卓,能兼宋元之长,故克臻此妙境。参覩先生画多矣,无不有以工细见长者,是卷于结构佳丽中复饶生动自然之致,苍润秀湛兼而有之,信非寻常畦径刻画求工者所可究其三味。质之鉴者,宜宝诸,勿泛视焉。弘治辛酉秋日题于有竹庄,沈周。

    2、吾师笔致奇异,娟秀绝伦,有若二八佳人,歌舞佳妙,品技两兼,诚令人击节叹丛弗昱。后学周天球谨识。

    3、停云先生拟仿宋本,而用笔设色之妙宛若古史复出,非泛常绘林中所能解其集运骨髓。兹于宝翰西斋得覩是卷,遂识于后以归之,薛瑄漫识。

明 <wbr><wbr><wbr>文徵明 <wbr><wbr><wbr>千林曳杖图
千林曳杖图  立轴 纸本墨笔 丁酉(1537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峦层叠间房屋村舍,树木或枝繁叶茂,或萧疏秃干,有人撑舟而归,有人荷杖小桥。用笔细谨,浓淡、粗细、疏密,互相交织,有条不紊,给人温雅沉静之感。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秋山论道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江湖泛舟图  立轴
 
明 <wbr><wbr><wbr>文徵明 <wbr><wbr><wbr>积雨连村图  
积雨连村图  立轴 纸本水墨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前後赤壁图  手卷 水墨设色纸本/绢本 庚子(1540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观瀑图  水墨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秋江笛韵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群山叠翠图  设色绢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松泉高逸图  立轴  庚子(1540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秋山幽居图  立轴
 
    题识:嘉靖庚子七月既望,积雨初霁,山斋刍恚嫉霉艓帲率迕鞅室庑此扇咭萃肌U髅鳎蹦昶呤幸弧n杂。赫鳌⒚
    据款识可知,此作为文徵明1540年所作,时文徵明71岁。画家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后,多日的阴雨停歇了,天空放晴,湿润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宽敞的书斋中,明窗净几之下,作画的兴致和欲望油然而生,拿出偶得的古代佳楮,按照心目中时时追法的偶像元代画家王蒙的画意创作了此幅《松泉高逸图》轴。
    山谷中,茂密的松柏下,一高士手拿卷轴,闲适的向远处眺望,仿佛在仰望在蓝天上闲云,抑或聆听山泉,溪水的淙淙声,又或被那林中的飞鸟吸引,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山石的皴法正如画家自己所言使用的正是王蒙的“牛毛皴”,繁线密点,皴擦苍莽,极得王蒙画法神髓。近景虬曲的松柏显然也是汲取了王蒙的图式、画法,并从中发展为具有文氏个人特征的风格面貌。画中高士儒雅的气质,闲适的心情,与王蒙笔下的人物也已不同,显然是文徵明个人的心性体现和自况。可见其虽言“法古”,但并不“泥古”,能够从前人的艺术中汲取养分,化为己有。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寒林竹石圖  水墨紙本 1541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山水图  立轴 水墨绫轴 1542年作
 
明 <wbr><wbr><wbr>文徵明 <wbr><wbr><wbr>临溪幽赏图
临溪幽赏图  纸本墨笔 辛丑(1541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中山坡上松柏、杂树高耸茂密,绿荫下溪水蜿蜒,溪上横卧小桥,桥上一老者临溪赏景,其后有童子侍立。用笔细谨,着墨精巧,意境清幽。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修竹仕女  立轴 水墨紙本 1542年作

    这是文徵明以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子昂所做的《修竹赋》而画的一幅代表性作品,图中人物画的是赵子昂夫人管仲姬。文徵明的人物画吸收了李公麟流畅劲挺的线描技法,又融合了元人的简洁洒脱。文徵明特别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并抄写小楷《修竹赋》,此赋也是赵子昂所写,赵孟睿肿影海鸷潘裳┑廊耍撬纬谑摇G赝跽缘路贾笊蹋蚍忠刂梁州,他应召至大都,曾为兵部郎中、集贤侍读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公元1322年卒,终年69岁,封魏国公,谥文敏。其妻管仲姬,原名道升,吴兴人,是一位有文学和艺术修养的才女。工词章翰墨,擅长画竹石梅兰,笔调清逸,有运斤成风之誉。传说晴竹新篁是由她创始。其人物、山水亦有相当造诣。大约在至大年间,赵子昂写下一篇《修竹赋》,管仲姬就提笔为其补写墨竹数卷,正可谓珠联壁合,相得益彰。此件作品今已不存世。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山水 设色绢本 庚寅(1530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山水 设色绢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草堂听瀑图 癸卯(1543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古寺清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古寺幽深车马稀,百年老树已成围。垆香欲歇茶杯覆,坐恋清阴忘却归。徵明。印鉴:徵明(朱)
    文徵明《古寺清阴图》,设色纸本,立轴,绘山石流泉,古剎幽寺,高人仆童抱琴过河,回首低语间,令人仿佛听到了水声,也浅闻人言……此画笔致精微,设色雅逸,气息高古,意境甚佳。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山房忆旧图  1542年作

    款识:款识:相逢相别动经年,往事追思共惘然。中外交亲三世后,岁寒风雨一灯前。喜君不断诗书泽,老我难忘笔砚缘。记取山堂来去迹,疏林斜日澹苍烟。嘉靖壬寅,余有亡妻之戚。十月既望,陆甥、象孙携其子,旅檇自太仓远过山房,慰唁累日,因为写此并记数语。徵明。

    《山房忆旧图》完成于1542年,文徵明已是72岁的老人,笔墨已然炉火纯青。构图平稳,别有灵性,山林秀石用笔紧密连绵,但不失高树绝壑的气度,散发苍润浑厚的格调,素洁雅致。在山间泽畔安置小舟及渔者。小桥上琴童相随着雅士,走向画眼——台阁中临窗会友、促膝交谈的友人,引出伤感的“忆人度己”的主题,意味深长。画作崇岭郁秀,静穆安详,似被压抑却透显至刚至纯的中和之气,带有五代以来的山水画特色。此画充分体现了文徵明的为人思致及艺术追求。这位具儒家风范的典型文人,有着淡然独居山水间的道学思想,怀抱儒家仁者爱人的理念。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蕉林雅聚图  立轴 壬寅(1542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长林消夏图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春深高树图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文徵明师沈周而不为所囿,博取众长,自成一体。山水、花鸟、人物都极为精妙,为明代最为杰出的画家之一。文徵明的画,大体可分两种:一为细笔,秀丽柔密,一为粗笔,苍劲朴茂,都为人们所称赏。他的及门弟子很多,画风影响于后代很大。

    此图描绘深山高树,笔墨苍润劲健、朴茂多姿,同时又端庄工丽,是文徵明的经意之作。古树五株立于堂前,树皆枝干粗壮,叶作夹叶或以苦绿点成。石绿染成之平台二高人寂然对坐,流水从身后石桥下流出,在山岩脚处得见波光粼粼。近处坡岸依小山有小迳可达草堂,堂后山谷洼处,一道清瀑分三段流下,时见遮断,且夹巨石以增险峻。对岸林木茂密,一小童行于山径间,山路行回曲折,穿林而过可达山之颠处。山中腰有茅亭,亭后林木矗立,由山腰直连峰顶,将峰头自然间隔,使成变化。远山不着色,淡墨渍成,别见雅韵。
  全图皴笔不多,苍劲有力,用青绿重色,然石脚用赭,石面以石绿由上下染,破以石青,色彩明丽。石罅均作苔点,浓墨点就后待干再以苦绿或石绿破之,使墨色不致因浓重与全图色调不能协同。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溪山深秀  手卷 设色绢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乔松叠岭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绝壑鸣琴图  立轴 绢本 1513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秋山觅句  设色纸本 壬寅(1542年)作  (862.5万元,2011年12月上海朵云轩)
    款识:天风寂历雨初收,木叶萧条满径秋。诗在古松岩石畔,支筇欲去每回头。壬寅九月六日,徵明制。印鉴:徵明
    文徵明是一位比较全面的画家,山水、人物、花卉皆所擅长,他的主要成就还是体现在山水画上,画史上将他的作品分为“粗文”和“细文”两种。“粗文”多作墨笔,简洁而苍润;“细文”则取法宋元,受赵孟钣跋煊壬睿非竽谠诘纳裨希竦鳎币桓摹霸募摇敝乇誓嵘枭祝裢庾⒅厣实脑擞茫渖剿枭拧⒂帽拭嗝芄ぶ拢男憔觯雇肩敲埽饩城逵模凶乓恢质贝男路纾庵忠帐跆厣从谧髡呱⒌惺实男郧樗右约敖系厍憷雒魅蟮纳酱ǚ缥锏淖匀幻裳说米蕴斐桑强桃庾非笳咚芡湎畋场F渲邢副噬剿亲钅艽砦尼缑鞅救说纳剿健K淙皇Υ由蛑埽床⒅焱耆苌蛑苄矍扛战 ⒋轴钫叛锏幕缢郑炊憷觥⑾溉蟆⒀胖乱宦返纳剿庥胨捞氐纳竺廊∠蛴泻艽蠊叵怠N尼缑魃钍苋寮掖澄幕胨枷胗跋欤髡呕婊笤凇拔潞衿胶汀保杖嵊卸龋瞥缇ぁ⑿闳蟆⑶謇觥⒑睿诨婊纤凶约好魅返娜∩嵊胱非螅钪招纬勺约河帽示浮⑸枭拧⒐雇肩敲堋⒁饩城逵牡纳剿绺瘛

    《秋山觅句图》当为“细文”一路的典型,整幅画面用笔轻逸而不失刚健,勾线灵转而不失稳静,整体格调精细凝练、绵密工致、温厚富丽。此画以宋元山水全景式构图经营布局,主峰兀立于画的中上部,结构工稳,山腰云雾深处,寺观若隐若现,红墙黄瓦掩映于青峦翠岩之中,胜景不凡,幽闲各具,更显得古意盎然,钟声隐隐。画面下方做坡岸石堤,长松积翠,茅舍俨然,板桥横亘,曲径通幽,高士策杖赏秋,童子携卷随行,杂树丛林,用笔精细,一树一石,一笔不苟亦一笔不乱,笔笔有来历,笔笔有交待,尤其是山间崖际的苔点以文氏最擅长的胡椒、鼠足点法为之,攒三聚五,层次分明,极有节奏感,提醒画面精神。山水画技法中以点苔为难,功力不足则非脏即乱,如佛头着粪,而文氏的苔点却点得如此轻松自如,错落有致,其功力之深令人叹为观止!此画作于壬寅(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九月六曰,为文氏72岁时所作。晚年的文徵明不但能画出如此精细工稳的青绿山水,而且还能用如此圆润秀劲,法度谨严的小楷书在画上题跋。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清溪论道  立轴绢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秋景图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楼居图  癸卯(1543年)作
 
    图作于嘉靖癸卯秋七月,文氏七十四岁,全图笔笔用心,允为晚年得意之作。
  门前一湾流水,前有垂杨,过木桥即为园门,园由砖墙围成。四周林木茂密,间见荆棘,树叶或圈或点,浓淡相互掩映,极富变化。中有小道,可通楼居。楼头二高上对坐,四面开窗,可赏览景色。一童捧茶来,方欲品茗清淡,写文人高逸情景,尽在其中。用色不多,以浅锋为主,以草绿点叶或偶染山石,用笔挺健而不夸张,在苍劲中得醇厚之趣。近山清淡远山浓郁也为沈周习用方法。题诗曰:“仙客远来好图居,窗开八面眼眉舒,上方台殿隆隆起,下界云雷隐隐虚。隐几便能窥日木,凭栏真可见扶余;总然世事多翻覆,中有高人只晏如。”是为南坦刘先生谢政赋归,征明写此为赠,贺其高卧田园。
 
 
 
 
 
 
 
 
 
 
 
 
 
 
 古装仕女图 - 温柔细雨 - 一丝小雨盈盈而落......
 
 古装仕女图 - 温柔细雨 - 一丝小雨盈盈而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