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识:嘉靖庚子七月既望,积雨初霁,山斋刍恚嫉霉艓帲率迕鞅室庑此扇咭萃肌U髅鳎蹦昶呤幸弧n杂。赫鳌⒚
据款识可知,此作为文徵明1540年所作,时文徵明71岁。画家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后,多日的阴雨停歇了,天空放晴,湿润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宽敞的书斋中,明窗净几之下,作画的兴致和欲望油然而生,拿出偶得的古代佳楮,按照心目中时时追法的偶像元代画家王蒙的画意创作了此幅《松泉高逸图》轴。
山谷中,茂密的松柏下,一高士手拿卷轴,闲适的向远处眺望,仿佛在仰望在蓝天上闲云,抑或聆听山泉,溪水的淙淙声,又或被那林中的飞鸟吸引,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山石的皴法正如画家自己所言使用的正是王蒙的“牛毛皴”,繁线密点,皴擦苍莽,极得王蒙画法神髓。近景虬曲的松柏显然也是汲取了王蒙的图式、画法,并从中发展为具有文氏个人特征的风格面貌。画中高士儒雅的气质,闲适的心情,与王蒙笔下的人物也已不同,显然是文徵明个人的心性体现和自况。可见其虽言“法古”,但并不“泥古”,能够从前人的艺术中汲取养分,化为己有。
寒林竹石圖 水墨紙本 1541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山水图
立轴 水墨绫轴 1542年作

临溪幽赏图
纸本墨笔 辛丑(1541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中山坡上松柏、杂树高耸茂密,绿荫下溪水蜿蜒,溪上横卧小桥,桥上一老者临溪赏景,其后有童子侍立。用笔细谨,着墨精巧,意境清幽。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修竹仕女 立轴 水墨紙本 1542年作
这是文徵明以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子昂所做的《修竹赋》而画的一幅代表性作品,图中人物画的是赵子昂夫人管仲姬。文徵明的人物画吸收了李公麟流畅劲挺的线描技法,又融合了元人的简洁洒脱。文徵明特别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并抄写小楷《修竹赋》,此赋也是赵子昂所写,赵孟睿肿影海鸷潘裳┑廊耍撬纬谑摇G赝跽缘路贾笊蹋蚍忠刂梁州,他应召至大都,曾为兵部郎中、集贤侍读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公元1322年卒,终年69岁,封魏国公,谥文敏。其妻管仲姬,原名道升,吴兴人,是一位有文学和艺术修养的才女。工词章翰墨,擅长画竹石梅兰,笔调清逸,有运斤成风之誉。传说晴竹新篁是由她创始。其人物、山水亦有相当造诣。大约在至大年间,赵子昂写下一篇《修竹赋》,管仲姬就提笔为其补写墨竹数卷,正可谓珠联壁合,相得益彰。此件作品今已不存世。
山水 设色绢本 庚寅(1530年)作
山水 设色绢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草堂听瀑图
癸卯(1543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古寺清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古寺幽深车马稀,百年老树已成围。垆香欲歇茶杯覆,坐恋清阴忘却归。徵明。印鉴:徵明(朱)
文徵明《古寺清阴图》,设色纸本,立轴,绘山石流泉,古剎幽寺,高人仆童抱琴过河,回首低语间,令人仿佛听到了水声,也浅闻人言……此画笔致精微,设色雅逸,气息高古,意境甚佳。
山房忆旧图 1542年作
款识:款识:相逢相别动经年,往事追思共惘然。中外交亲三世后,岁寒风雨一灯前。喜君不断诗书泽,老我难忘笔砚缘。记取山堂来去迹,疏林斜日澹苍烟。嘉靖壬寅,余有亡妻之戚。十月既望,陆甥、象孙携其子,旅檇自太仓远过山房,慰唁累日,因为写此并记数语。徵明。
《山房忆旧图》完成于1542年,文徵明已是72岁的老人,笔墨已然炉火纯青。构图平稳,别有灵性,山林秀石用笔紧密连绵,但不失高树绝壑的气度,散发苍润浑厚的格调,素洁雅致。在山间泽畔安置小舟及渔者。小桥上琴童相随着雅士,走向画眼——台阁中临窗会友、促膝交谈的友人,引出伤感的“忆人度己”的主题,意味深长。画作崇岭郁秀,静穆安详,似被压抑却透显至刚至纯的中和之气,带有五代以来的山水画特色。此画充分体现了文徵明的为人思致及艺术追求。这位具儒家风范的典型文人,有着淡然独居山水间的道学思想,怀抱儒家仁者爱人的理念。
蕉林雅聚图 立轴 壬寅(1542年)作
长林消夏图轴
春深高树图 绢本设色 上海博物馆藏
文徵明师沈周而不为所囿,博取众长,自成一体。山水、花鸟、人物都极为精妙,为明代最为杰出的画家之一。文徵明的画,大体可分两种:一为细笔,秀丽柔密,一为粗笔,苍劲朴茂,都为人们所称赏。他的及门弟子很多,画风影响于后代很大。
此图描绘深山高树,笔墨苍润劲健、朴茂多姿,同时又端庄工丽,是文徵明的经意之作。古树五株立于堂前,树皆枝干粗壮,叶作夹叶或以苦绿点成。石绿染成之平台二高人寂然对坐,流水从身后石桥下流出,在山岩脚处得见波光粼粼。近处坡岸依小山有小迳可达草堂,堂后山谷洼处,一道清瀑分三段流下,时见遮断,且夹巨石以增险峻。对岸林木茂密,一小童行于山径间,山路行回曲折,穿林而过可达山之颠处。山中腰有茅亭,亭后林木矗立,由山腰直连峰顶,将峰头自然间隔,使成变化。远山不着色,淡墨渍成,别见雅韵。
全图皴笔不多,苍劲有力,用青绿重色,然石脚用赭,石面以石绿由上下染,破以石青,色彩明丽。石罅均作苔点,浓墨点就后待干再以苦绿或石绿破之,使墨色不致因浓重与全图色调不能协同。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溪山深秀
手卷 设色绢本
乔松叠岭 立轴
绝壑鸣琴图 立轴 绢本 1513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秋山觅句
设色纸本 壬寅(1542年)作 (862.5万元,2011年12月上海朵云轩)
款识:天风寂历雨初收,木叶萧条满径秋。诗在古松岩石畔,支筇欲去每回头。壬寅九月六日,徵明制。印鉴:徵明
文徵明是一位比较全面的画家,山水、人物、花卉皆所擅长,他的主要成就还是体现在山水画上,画史上将他的作品分为“粗文”和“细文”两种。“粗文”多作墨笔,简洁而苍润;“细文”则取法宋元,受赵孟钣跋煊壬睿非竽谠诘纳裨希竦鳎币桓摹霸募摇敝乇誓嵘枭祝裢庾⒅厣实脑擞茫渖剿枭拧⒂帽拭嗝芄ぶ拢男憔觯雇肩敲埽饩城逵模凶乓恢质贝男路纾庵忠帐跆厣从谧髡呱⒌惺实男郧樗右约敖系厍憷雒魅蟮纳酱ǚ缥锏淖匀幻裳说米蕴斐桑强桃庾非笳咚芡湎畋场F渲邢副噬剿亲钅艽砦尼缑鞅救说纳剿健K淙皇Υ由蛑埽床⒅焱耆苌蛑苄矍扛战 ⒋轴钫叛锏幕缢郑炊憷觥⑾溉蟆⒀胖乱宦返纳剿庥胨捞氐纳竺廊∠蛴泻艽蠊叵怠N尼缑魃钍苋寮掖澄幕胨枷胗跋欤髡呕婊笤凇拔潞衿胶汀保杖嵊卸龋瞥缇ぁ⑿闳蟆⑶謇觥⒑睿诨婊纤凶约好魅返娜∩嵊胱非螅钪招纬勺约河帽示浮⑸枭拧⒐雇肩敲堋⒁饩城逵牡纳剿绺瘛
《秋山觅句图》当为“细文”一路的典型,整幅画面用笔轻逸而不失刚健,勾线灵转而不失稳静,整体格调精细凝练、绵密工致、温厚富丽。此画以宋元山水全景式构图经营布局,主峰兀立于画的中上部,结构工稳,山腰云雾深处,寺观若隐若现,红墙黄瓦掩映于青峦翠岩之中,胜景不凡,幽闲各具,更显得古意盎然,钟声隐隐。画面下方做坡岸石堤,长松积翠,茅舍俨然,板桥横亘,曲径通幽,高士策杖赏秋,童子携卷随行,杂树丛林,用笔精细,一树一石,一笔不苟亦一笔不乱,笔笔有来历,笔笔有交待,尤其是山间崖际的苔点以文氏最擅长的胡椒、鼠足点法为之,攒三聚五,层次分明,极有节奏感,提醒画面精神。山水画技法中以点苔为难,功力不足则非脏即乱,如佛头着粪,而文氏的苔点却点得如此轻松自如,错落有致,其功力之深令人叹为观止!此画作于壬寅(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九月六曰,为文氏72岁时所作。晚年的文徵明不但能画出如此精细工稳的青绿山水,而且还能用如此圆润秀劲,法度谨严的小楷书在画上题跋。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清溪论道
立轴绢本
秋景图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楼居图
癸卯(1543年)作
图作于嘉靖癸卯秋七月,文氏七十四岁,全图笔笔用心,允为晚年得意之作。
门前一湾流水,前有垂杨,过木桥即为园门,园由砖墙围成。四周林木茂密,间见荆棘,树叶或圈或点,浓淡相互掩映,极富变化。中有小道,可通楼居。楼头二高上对坐,四面开窗,可赏览景色。一童捧茶来,方欲品茗清淡,写文人高逸情景,尽在其中。用色不多,以浅锋为主,以草绿点叶或偶染山石,用笔挺健而不夸张,在苍劲中得醇厚之趣。近山清淡远山浓郁也为沈周习用方法。题诗曰:“仙客远来好图居,窗开八面眼眉舒,上方台殿隆隆起,下界云雷隐隐虚。隐几便能窥日木,凭栏真可见扶余;总然世事多翻覆,中有高人只晏如。”是为南坦刘先生谢政赋归,征明写此为赠,贺其高卧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