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 西夏博物馆

 书楼寻踪馆 2012-08-21


 
宁夏 西夏博物馆
 
 
西夏博物馆
 

         银川有个西夏博物馆,位于武威文庙门前,坐东向西,为回字型仿古框架结构建筑。博物馆造型别致,外墙为白色,外观呈两层亭台式,屋顶建有5座亭台,八角攒尖顶,正面及两侧斜墙装饰有上下两层浅龛,为西夏佛塔檐式造型,体现了浓烈的西夏建筑风格。西夏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园为背景,真实形象展示西夏王国兴衰历史的博物馆。西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个成员,曾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叱咤一时。然而,由于在蒙古铁骑的征服过程中,西夏文物典籍在刀光剑影中累遭损失,历经数百年沧桑,连党项族本身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了。现在博物馆分三大部分陈列展出的文物,使西夏王国的兴亡,西夏的经济,西夏的文化等历史又展现在了人们面前。《西夏历史文化展》分党项迁徙与西夏兴起;西夏政治、法律、军事;西夏社会经济;西夏文化;西夏宗教;西夏王陵等六个部分。展览精选了人像碑座、文臣头像、小石马、雕龙栏柱、迦陵频伽、唐卡、绢画、泥塑佛像头、罗汉头等国家一级文物和西夏文、汉文残碑,佛经、西夏瓷器、官印、西夏钱币、西夏建筑材料等,让人领略西夏王国往日的辉煌和灿烂。在西夏博物馆里,我们听讲解员讲述了古丝绸路上一个消失王朝的兴衰及灭亡的过程:公元1038年,我国西北有一个与宋辽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银川市当时叫兴庆府,是它的建都地。这是古代羌族以党项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共传了十个皇帝,历时189年。党项族部落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与唐朝交战失败后唐赐皇姓李,西夏国皇帝才有了汉族的姓氏。

         西夏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西夏皇家陵园为背景,真实形象地提示了西夏王国的兴衰历史。博物馆占地5300平方米,仿西夏建筑造型,风格别致,既有现代建筑之气势,又与陵区遗址相呼应,形成了浓郁的民族建筑风格。博物馆内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西夏文物671件,专著、论文、杂志文章413册(篇)。里面可以看到雕龙石柱、石马、琉璃鸱吻、西夏碑文、石雕人像座、佛经、佛画、西夏瓷器、官印等;特别是重达188公斤的鎏金铜牛,更是西夏文物中的瑰宝;还有以6:1的比例复制了维修前的西夏古塔;在二楼有精选临摹的8幅西夏壁画,展现了西夏石窟艺术的精华,让人们领略西夏王国昔日的辉煌和灿烂。诸多的历史之谜,独特的民族文化,定会勾起您的无限遐想。   西夏是十一世纪初以党项羌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银川市)称帝建国,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在历史上存在了189年,经历10代皇帝。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最鼎盛时期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及蒙古共和国南部的广大地区。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据西北两百年”。

        在博物馆经常能看到西夏的文字,远看它和汉字有些相像,近看却都不认识。这些字都是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作成一些基本元素,再用这些元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成的。博物馆展出了珍贵的出土文物,鎏金铜牛重达188公斤,瞪眼昂首栩栩如生。还有佛教的神鸟——妙音鸟,像面容和善的观世音,头戴冠帽,双手合十,有美丽的尾巴和翅膀,据说能呼风唤雨。博物馆后面有个蜡像馆,介绍了西夏国的兴衰史,像讲故事一样向你讲述了这个存在了189年的国家。以前几乎没怎么听说这个民族与国家,来宁夏能了解一些西夏国的历史,见识一下西夏文化的遗迹,也算是收获颇多了。走出博物馆,我们向号称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走去,心中充满的是无限的遐思。

     西夏陵区坐落在贺兰山东麓,东西约五公里,南北约十公里,在5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着岗丘垄阜的自然起落,布列着9座帝王陵墓和200多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一座座黄色的陵台,高大得像一座座小山丘,在贺兰山下连绵展开,在阳光照映下,金光灿烂,十分壮观。西夏王陵区同北京明代十三陵的规模相当,陵园地面建筑均有角楼,门阙、碑亭、外城、内城、献殿、塔状陵台等建筑单元组成,平面总体布局呈纵向长方形,按照中国传统的以南北中线为轴,力求左右对称的格式排列。西夏王陵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西夏建筑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