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休闲业发展实践及趋势初探

 智慧旅游519 2012-08-22
休闲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主体性的生活方式,休闲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消费模式。随着人类日益增长的对幸福人生的追求,由休闲、度假与旅游越来越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旅游休闲业,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经济的重要经营门类,成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现代文化产业结构链条里的重要一环。近期,笔者参加国家主管部门组织的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活动,深切地感受到,我国旅游休闲业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10%。而同期全国文化产业目标是“五年倍增”,年均增速14.9%。这样的发展趋势决定着在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快发展国民旅游休闲业的发展。笔者在调研中看到,全国不少地方都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出台和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规划行动纲要和计划。未来的岁月将是中国以旅游、体育、娱乐等为主体的旅游休闲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从实际调研看,综合各地发展旅游休闲业的经验,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普遍加强加快公共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把公共休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休闲设施网络,提高了以“方便交通”为主要标志的旅游休闲度假环境水平。同时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休闲产业,调整优化休闲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打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休闲业知名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和企业品牌,不断丰富和完善体现旅游休闲业内涵与外延的内容、形式和运行模式,形成了最佳户外休闲、最宜居休闲、最佳海滨休闲、最佳购物休闲目的地。

 

  二是强力打造特色休闲旅游环境。特色休闲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旅游,只有领略文化的沐浴,才能真正感受到旅游的价值。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笔者认为,“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就是,享受特色休闲旅游环境。各地在强力打造特色休闲旅游环境过程中,形成了最时尚休闲、最具创意休闲、最美休闲区域或城市。

 

  三是着力打造以开拓旅游休闲业空间为主导的特色小区域,特别是结合特色小城镇建设,打造旅游休闲特色小城镇。开拓旅游休闲业空间,在大中型城市周边,规划建设环城游憩带,促进了城市近郊休闲旅游健康有序发展。通过打造旅游休闲特色小城镇,开发乡村休闲资源,积极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乡村旅游休闲需求。正是一大批特色小区域的出现,形成了最养生休闲、最浪漫休闲目的地。

 

  四是积极培育区域特色休闲产品,突出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旅游休闲产品,形成门类齐全、兼顾高中低消费市场的旅游休闲产品体系。如江苏省重点打造“环沪名城”、“吴韵汉风”、“江南水乡”、“东方湿地”、“乐购江苏”和“淮阴食府”这六大旅游品牌,就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特色旅游休闲度假产品。同时,开展群众性休闲活动: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为载体,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旅游休闲活动,形成最友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或城市。

 

  劳动者带薪休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劳动者神圣不可剥夺的一种权利,国家早在数年前就出台了带薪休假制度。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眼光看,劳动者有没有带薪休假制度,是评价国民有没有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指标;劳动者有没有高品质的休假措施,是衡量经济社会进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劳动者有没有享受到政府和社会提供的与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休假环境,是评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性指标。

 

  目前我国在坚定地实施国民休假措施方面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世界性的“带薪休假全球排行榜”中,中国排名还比较低。调研中,综合各地提出的加快推进国民休闲发展的规划、措施与目标,主要表现出如下的发展趋势:一是通过法规与政策,把实施国民休假列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内容,若干省市区相继推出国民休闲发展规划与纲要,引导广大国民广泛参与旅游休闲活动,提升国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二是通过多种鼓励政策,建立强制性或半强制性实施带薪休假制度,用刚性规定为国民休闲保驾护航,把带薪休假制度落到实处,使带薪休假制度不再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即的“弱性政策”。三是运用经济手段,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国民旅游休闲模式。为此,山东举办“国民休闲汇”活动,推出9大系列休闲产品;江苏提出,到2015年力争使全省城乡居民平均出游3次;浙江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期,在加快建设特色小城镇过程中,尤为突出特色旅游休闲小城镇建设,强化旅游休闲小城镇功能,为旅游休闲创造便捷、价廉物美的优良环境;云南实施行政全域空间打造“香格里拉”式的旅游休闲“仙境”,让每一个游客都得到有益身心健康的享受等。四是视旅游休闲产业为强化特殊管理的行业,在游客旅游休闲的全过程中,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不断提高安全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