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分类

 梦中家园 2012-08-22

随着对知识内涵的认识加深,人类也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了分类。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知识进行分类恰恰是建立在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之上的,分类原则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类在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对知识作用的不同认识。

    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将知识划分为应用知识、学术知识和精神知识三大类。在此基础上,美籍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兹·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于本世纪中叶提出了“知识产业”理论。他按照认识者的主观解释来分析知识的种类,认为知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实用知识; 学术知识; 闲谈和消遣知识;精神知识;不需要的知识(多余的知识)。

    另外,马克卢普还从科学的与历史的、一般抽象与特殊具体的、分析的与经验的、永恒的与暂时的角度,对知识的类别进行了概要的分析。在1980年的研究中,马克卢普又从世俗知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艺术知识、没有文字的知识(如视听艺术)等角度,对知识进行解释,提出知识具有真实、美丽和优秀等性质。

    随着知识经济理论的逐渐发展,经合组织(OECD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OECD)对知识的分类成为目前最具权威性和流行性的一种。根据该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一书的划分,可以将“知识”归纳为四种类型: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

    维娜·艾莉认为,作为专长的知识,除了具有职业竞争力的知识外,还包括相关领域的知识、专业设备、软件及实际操作技能,还要有更多的抽象的和理论的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项目关联,对于合格的职业人员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知识的分布还是有显著的区别,以知识版图来说明。这些专业知识以此包括事实、统计数字;易传授技能;技术专长;专业知识;理论和概念;伦理和原则;价值观。

    维娜·艾莉认为,基础“可编码”智利 (力?)资产,如专利、著作权、商标、文档等只是组织知识资产的一种形式,仅是冰山之尖,整体冰山的表现形式还包括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外部和内部的关系网络、具有共同做法、共同经验的团体等。

    在设计核心竞争力方法或计算知识价值时,按照知识复杂度分层的框架结构尤其重要,因为知识的目录是不断的变化的,而知识的基本结构是不变的。成功的知识方法需要对知识本身有彻底的理解。

    知识原型

    维娜·艾莉提出的知识原型如图所示:

    她把数据比喻成“漂浮在知识海洋中的白色帽子”,数据通过和其他数据的联系和组织而变成信息。 信息被分析、并与其他信息相联系比较时,变成知识。知识在更大的社会意念背景中运转,包含着原型的模式和力量,还有社会文化中的偏见与解释。含义则嵌入更广更抽象的原理王国,是假设、信仰和关于事物如何运转这些理论的领域。智慧包容价值目的和世界观的总体。联合是开放的、包容一切的对同一性的感觉状态。

    学习和工作理论框架

    维娜按照知识及其相对应的行为模式构造出学习和工作理论框架,如图所示:

    该理论框架构造了人的认识过程由:数据-信息-知识-含义-原理-智慧-联合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学习的提升,由:本能学习(数据)-单循环学习(信息)-双循环学习(知识)-社会学习(含义)-综合学习(原理)-创造性学习(智慧)-协调(联合),行为和工作的焦点分别由:数据反馈(数据层)-最有效的工作(程序层)-最好的工作(功能层)-生产力的促进(管理层)-工作最佳化(整合层)-整体调整(更新层)-在更大的背景中理解价值(联合)。

    以上分类是从知识使用的角度进行的,因而更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和价值性。为了更深地理解知识的含义,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我们还可以在OECD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知识划分为两大类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所谓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正常的语言方式传播的知识,典型显性知识主要是指以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存在于书本、计算机数据库、CD ROM等中。显性知识是可以表达的,有物质载体的,可确知的。在OECD对于知识的四类划分中,关于Know-whatKnow-why的知识基本属于显性知识。

    所谓隐性知识,或称为“隐含经验类知识”(tacit knowledge),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也不可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例如,技术高超的厨师或艺术家可能达到世界水平,却很难将自己的技术或技巧表达出来从而将其传播给别人或与别人共享。隐性知识所对应的是OECD分类中关于Know-howKnow-who的知识,其特点是不易被认识到、不易衡量其价值、不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掌握。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划分突破了过去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将还未经系统化处理的经验类知识给予了承认。如果说显性知识是“冰山的尖端”,那么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它们虽然比显性知识难发觉,却是社会财富的最主要源泉。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 (教师的教学经验主要属于隐性知识)

    在理解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你必须理解知识。信息不同于数据,同样知识也不同于信息。但如果认为知识管理不包括处理这三者是愚蠢的。你可以看出三者存在着这样的层次关系:数据在组织之后成为信息,信息被应用于一定的行为领域中成为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