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原城与龙门

 jianjun zhang 2012-08-22
 
张建君
  (2010-01-27 23:22:33)

平原县城

                                     

    平原城早在远古少昊时代就是爽鸩氏之墟,西周时期为齐地,周成王讨蒲姑之乱后为齐西境之下邑。以平原为名始于春秋战国齐国之平原邑,秦置平原县,汉高祖6年置平原郡,辖19县。后又曾数次在这里设国,但该城始终为县治所在地。故址在今王庙镇张官店村东(现县城南偏西30里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尚有多段残断城垣,如今这里已经变成引黄干渠的沉砂池。北齐天宝二年(公元551年),县城迁至今址。勤劳淳朴的劳动人民在这里生息繁衍了数千年,悠悠的的历史长河,为这座古老的城镇沉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三国时刘备曾在这里试守原令、代领平原相,明燕王曾在这里屯军储粮……著名的“龙门” 建筑,就是据三国传说修建的,而燕王的屯军储粮之地则仍给予着人们追古忆昔的遐思。

 

平原城与龙门
龙门新姿

“龙门”

 “龙门”位于平原城桓的东南部,距正南门500米,是建于城墙之上的双层建筑。上层是文昌阁,下层是龙门楼,楼下城墙上开有拱形门洞,门洞上端镶有两个石刻大字“龙门”。门洞内稍南有琵琶湾,门洞外护城河畔有莲花池,护城河上建有小桥,桥头立一石碑:“起龙桥”。 “龙门”建筑源于:说的是张飞一怒,鞭打贪官督邮,惊动了太守,第二天,连夜兵围平原城,要捉拿刘、关、张兄弟三人。刘、关、张骑马连突四门,见突围无望,只得从城东南角放水的门洞中逃脱。这才有了日后与曹魏、孙吴抗衡的蜀汉昭烈皇帝。后人为纪念这个“勤政”“恤民”的仁德之君,便将刘、关、张逃脱的水门洞命名为“龙门”,并在龙门上修建了双层城楼,将张飞所题写的狂草“龙门”二字用青石镌刻,镶钳于门楣之上。

平原城与龙门

    其实,刘备治理平原是在东汉末年(公元190年至194年),其城在今平原城南30里,今城是于三百多年以后才由故城迁来的,当时这里还只有小辛庄、督府营等几个村落。“龙门”则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 “龙门”二字也不是张飞手迹。虽此平原非彼平原,“龙门”修建的时候与刘备坐平原也已事隔一千三百余年,但它的修建却顺应了历代人民追思先贤的愿望,传承了历史文化,为后人提供了登高望远,凭今吊古之所。登上龙门楼,近观莲花池碧叶连天、荷花映日,琵琶湾波光粼粼,城内店铺林立,车水马龙;远望城外绿野万倾,阡陌相连,一抹平川;遥想当年往事,自然令人感慨万千。“龙门”石刻更是一绝,两个狂草大字一笔而就,落笔处如祥龙昂首,收笔时似苍龙摆尾,极具艺术价值。数百年来,人们争相拓印,装裱收藏。在广交会上,经北京荣宝斋装裱的拓件,引起了国人争购,并流入了日本。“龙门”建成后,清康熙23年(公元1684年),重修一次。公元1762年,乾隆南巡路径平原,诗兴大发,留下了“大都龙门务辞工,传奇乃至失公平”的诗句,故而又进行了第三次重修。文革期间,龙门楼被拆除,其城墙的基础曾一度被用作平原师范广场的主席台。改革开放以后,龙门遗址变成了宽阔漂亮的新华路,琵琶湾变成了封闭式运动场。好在“龙门”石刻仍完好的保留在县文化馆内。

        2009 年,县政府又在龙门遗址的东面督抚营、莲花池一带新开辟了琵琶湾公园,修建了后汉风格的龙门建筑群,总算给人们一些慰籍。

 

平原城与龙门
新建的龙门

 

平原城与龙门

 

 迎薰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