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的工业与农业

 相约归渡头 2012-08-22

苏联的工业与农业

  中国的“工业党”们吹嘘“工业是天底下最浪漫的事情”。作为一个思想境界没那么高的人,我总觉得天底下更浪漫的事情多的是,比如说和心爱的人牵着手走在街边,只要不被飚车的富二代或者醉驾的官员给撞了,就比工业浪漫了几十个数量级。我小时候看着离家不太远的一个厂子里的烟囱冒黑烟,也没有想象过把它比作黑色的玫瑰什么的。小学后,看到河里水面的油污、河床上的死青蛙、凌源钢铁公司(后来在90年代上市了)那边黄色的天空,更是强烈感觉到工业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并不反对工业,我只是从来不觉得工业浪漫罢了。说工业浪漫,还不如说农业浪漫。“喜看稻菽千重浪”,这是何等的美好!歌颂工业的诗歌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首唐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按照上海人的说法,我是乡下人出身,虽然没种过地,但是对土地和自然的喜爱,远远超过工业。
  昨天说到苏联。苏联解体这庄公案,这其实早已有结论,这结论已足够确凿,大家再怎么研究,其实也没多少新意了。我国的“工业党”们(巧了,工业党、农业党这样的名词就是赫鲁晓夫时代苏联发明的)把苏联的解体归咎为工业体系的问题,当然是“浪漫”的胡话。不过,苏联的工业体系可确实不怎么样。
  在帝俄时期,俄罗斯的工业水平就不行。工业集中在几个城市里,其余广大地区都是农村。基础建设更不用说了,一战中俄罗斯的惨败就与公路建设严重不足有关。十月革命之后,首先是内战,内战时期苏维埃政府搞战时共产主义,征集农民余粮,城市中全部配给,为了消灭货币大搞通货膨胀,商业基本上不存在了。但是内战一结束,这个体制就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工业没有产品与农民交换,城市获得农产品主要靠暴力,这使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而因为粮食、燃料的不足,工业也维持不下去了。铁路瘫痪,货币贬值,加上权利的集中使办理任何事情都不容易,一些小事也要经过政治局。列宁推动了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业,采纳了租赁制,对外国资本开放了资源和市场,用农业税取代了余粮征集。市场的恢复使苏联的经济逐渐恢复过来,但是这也仅仅是恢复而已,苏联在这样的经济政策基础上是无法建设社会主义的。
  在20年代后期,斯大林已经掌握政权,苏联大幅度增加工业投资和工业建设,工业与农业之间的矛盾又尖锐化了。一方面靠农业税不能满足城市和工业对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仍然没有产品与农业产品相交换。这种情况下,农业集体化就提上了日程。农业集体化对苏联的农业和农民的打击是相当残酷的,死了很多人。如果仅仅是集体化,而不是为了让农业为工业、农村为城市做牺牲,集体化是不会遭到农民的强烈反对的。集体化,名义上集体农庄对生产和销售有自主权利,与工业仍然是商品交换,但是实际上,通过违背劳动价值论的剪刀差,农业为工业做了巨大的牺牲,苏联的工业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牺牲基础上的。
  搞工业化,使一个国家成为独立自主的工业国,必然重点在重工业。在30年代,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为后来苏联的经济发展和二战的胜利做了有力保障,但是负面作用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城市居住条件也非常不好。但是苏联毕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了经济强国,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苏联的成就到底有多大,其实要客观来看。虽然苏联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但是工业体系不健全,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劳动生产率不高。虽然总量很大,但是苏联是世界第一大的国家,总量巨大是非常正常的。虽然苏联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苏联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实是远远落后的。
  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曾经试图过改革。经过二战的磨难,加上与资本主义国家生活水平的对比,苏联上上下下都有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想法。当赫鲁晓夫试图这么做的时候,他遇到了几乎是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苏联的工业水平仍然很低,仍然需要重点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另一方面,改善人民生活必须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可是苏联的资金有限。发展了重工业,剩余资金就不能满足轻工业和农业的需要。在苏联,对农业的投资是相当低的,这也是苏联的农业一直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工业无法提供化肥和改良土壤所需要的其他物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赫鲁晓夫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多吃肉,鼓励种植玉米,但是因为气候、土壤等因素也失败了。苏联根本没有能力同时全面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必须有取有舍,而这三者的水平又都很低。最后,在经过一番不成功的怨声载道的实验后,苏联还是回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老路上去,因为美苏争霸又开始了。
  所以苏联的农业一直不怎么样,轻工业一直到解体都不怎么样,重工业也只是畸形发展。僵化的官僚体制、变质的社会制度,都使苏联的经济没有活力,苏联的人民生活从来没有大的飞跃。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一个能够让卫星上天、资源丰富、人民素质极高的国家,只要有坚定的意愿,是能够做到改变的。虽然可能时间较长,过程痛苦,但是并不是没有希望,也不至于因此破产。问题的关键在于苏联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掘了自己的墓。这个政治制度培养出了一批批贪污犯、阴谋家、野心家、卖国贼,而维护这个体制的只有一批教条主义份子。这样的体制,怎能不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